有這樣一個段子: 2011 年的時候牛肉拉麵 4 元一碗,我在銀行存了 1 萬元,相當於存了 2500 碗牛肉麵。假設我們存銀行,定存 10 年,按照年化收益率 3.5% 左右的單利計算,到了 2021年,我在銀行的存款已經變成了 1.35 萬元。
可是,假設2021年的牛肉麵漲價至 10 元一碗,我們的 1.35 萬元只能買到 1350 碗;明明我的存款相比 2011 年已經多了 3500 元錢,可是牛肉麵卻少了 1150 碗。我們另外的 1150 碗牛肉麵被誰吃了呢?
從這個非常形象的例子中,我們會發現,當物價上漲,而我們手上的錢卻沒有同步增加,我們的錢就會變得不值錢。
這個情況,就是通貨膨脹。
那麼通貨膨脹,背後有哪些因素?
產生通貨膨脹的原因,網上搜一搜,你可能會看到不同的答案。
有人說:有通脹存在,是因為市場上錢太多了。錢多了,自然也就慢慢不值錢了;也有人說:這可能是因為商品不夠豐富。錢還是那些錢,但商品不足,物價也會被大家炒的比較高。
其實,這兩方面的原因,在現實環境中都是存在的。
1 、關於市場上的錢
很多人會把「通貨膨脹」理解為:印鈔機開得太快,市場上發的錢太多了,物價自然就漲了。
不過,今天我想告訴你: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錢,可不是你能摸到的紙幣。而印鈔機更不是隨便就能開起來的。市場上更多的貨幣,其實是由信貸體系創造的。
聽起來有點專業?咱們來舉個你熟悉的例子。
比如,現在大家買房子,條件允許的話,幾乎都會選擇貸款。花幾十萬的首付,往往就能撬動上百萬的房貸。銀行給你發放按揭貸款,就會劃轉到你的賬戶中。這部分放貸的錢,就被銀行的信貸體系創造出來了。
當然,這部分錢,我們未來會慢慢地還。
理想的狀態下,未來我們一方面透過工作獲得收入,償還貸款;另一方面,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創造了更多商品和服務,市場上的商品服務也增加了。貨幣和商品如果能夠同步增加,其實不會引起明顯的通貨膨脹。
但是,現實中很難做到絕對的理想狀態, 而且除此之外,近兩年你應該也常在新聞中看到:央行降準或降息政策。這些政策也會對信貸體系產生很大的影響
比如我們存 100 元,銀行並不能全部拿出去放貸,必須抽一定比例的錢,上交給央行。這部分錢,就是準備金了。所謂的降準,就是指需要上交的準備金比例,下降了。
一樣的存款,能放出去更多的貸款,這也就是為什麼降準會導致市場上的錢變多的原因。
現在已經通貨膨脹,我們的錢怎麼做才能保值?
其實,說到底,戰勝通脹的方法無非就是利用金融工具,幫你不斷錢生錢;只要收益能跑贏通脹,我們就算戰勝它啦。基於此,我給你總結了兩個常用的方法:
1 . 合理分配投資資金
我們的資金就像水池中的水,有流入,也有流出;同時,有了通貨膨脹的存在,我們的財富還會在無形之中不斷蒸發。想要戰勝通脹,具體來說,就是要讓我們收益增長的速度大於通貨膨脹的速度。
如果你把大部分錢存銀行活期、或者餘額寶這種現金管理工具,就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從長期來看,它們的收益是跑不贏通脹的。對於還很年輕的你來說,可以把一定數量的資金投資到股票、基金等較高風險的產品上,等待長期的增值。合理進行資產配置。
2 . 合理使用負債
第二個方法,就是合理負債。錢變得不值錢,借錢就會相對而言成本更低。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貸款買房啦~而且過去幾年,大家也有了共識,隨著通貨膨脹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幾年的100元跟當前100元購買力差距太大了。很多人為了自己的錢不貶值,便透過買房的方式讓自己的錢實現保值,而且還能實現增值。
而且如果你的投資收益,能長期跑贏房貸利率;這種情況下,貸款買房往往比全款買房,來得更划算。
就比如你自己有 100萬,但是仍然借 60 萬貸款來買房。如果一年內你的投資收益率有 8% , 60 萬一年就能賺 4.8 萬元,而 60 萬的貸款利息不超過 3 萬元,貸款買房當然是更划算的。
當然,借錢也是把雙刃劍,量力而為是前提。而對於我們的財富來說,要想戰勝通貨膨脹、讓財富增值,就要確保財富的增值速度大於通貨膨脹的速度,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財富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把一定數量的資金放進金融池中,等待長期的增值。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透過合理負債,撬動更大的財富。畢竟,雖然國家出了很多政策調控,抑制了房價的上漲,但是房價大降價是不會出現的,只是會在一個區間內震盪,所以,你還是可以相信房地產的。
(此處已新增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