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品牌都有一個歐洲夢。
十幾年前,華晨、江鈴陸風剛剛在比利時試水,卻因為糟糕的碰撞測試而被當地經銷商“退訂”。
這些如今已經在中國市場銷聲匿跡的品牌,在當時尚不具備實力的情況下,就渴望在歐洲市場能夠大展拳腳。
其實,不過是把歐洲當作品牌升級的捷徑。
從東歐到北歐
西歐發達國家不好進,那就另闢蹊徑。
中國品牌們選擇“先東歐、再西歐”的路線,逐步滲透歐洲市場。如今,在俄羅斯市場,每13輛車中就有1輛來自中國。包括奇瑞、長城等中國品牌,在俄羅斯市場都已經具備一定影響力,但是西歐那道門卻始終邁不進去。
為什麼十幾年前,在中國市場還沒站穩腳跟的中國品牌,就一直夢想進入歐洲?直到現在,出口歐洲的目標也從未放棄過?
“若能在歐洲開啟市場,就能在全世界開啟市場。”華晨當初進軍歐洲的想法其實就是中國品牌們的想法。在這片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得到歐洲市場的認可,也就證明了品牌的實力。
中國品牌在燃油車市場沒實現的夢,在電動車市場似乎有了新機會。
地處北歐的挪威,曾一度成為繼中國、美國之後的第三大電動車市場。這裡擁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充電樁網路,基礎設施上的保障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企及。如今,這裡雲集的中國電動車品牌包括上汽名爵、大通、紅旗、比亞迪、蔚來、小鵬。
挪威作為開啟歐洲電動車市場的跳板,其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無疑是大家將挪威作為首選的原因。
激進的政策也是推動挪威電動車市場快速發展的直接原因。2020年,挪威電動車銷量佔其汽車總銷量超過一半,而2021年預計超過65%。
挪威提出的停售燃油車計劃最早,在2025年。並且有各種鼓勵電動車的友好政策,簡直就是進入歐洲市場的最佳跳板。
在挪威賣的最好的電動車是奧迪e-tron。排在後面的還有特斯拉Model 3、大眾ID.4。挪威市場對中高階車型接受度高,也是中國品牌,尤其是造車新勢力躍躍欲試的原因。
去年,進軍歐洲的勢頭開始起來。上汽旗下自主品牌名爵和大通在英國、荷蘭、挪威、丹麥、法國、德國等歐洲發達國家共銷售了 2.5萬輛新能源車;領克在阿姆斯特丹開設了領克歐洲首家體驗店;新造車品牌愛馳也直接進軍歐洲;紅旗E-HS9簽約挪威經銷商;去年,100 輛超長續航智慧 SUV 小鵬 G3i運往挪威。
今年9月,蔚來ES8、小鵬P7相繼發往挪威。
除了車型出口,蔚來還將在9月中下旬在挪威奧斯陸開設其首個海外NIO House,同時還將公佈ES8在當地的售價。
小鵬則選擇與本土經銷商集團構建合作建立銷售體系,發往挪威的P7也將在10月份交付。
蔚來、小鵬在裝船,尤拉在慕尼黑車展宣佈進軍德國。此前,上海車展展出的宏光MINI EV 敞篷版將以CKD的形式在歐洲開始銷售,起售價約為2萬歐元(約人民幣15萬元)。
出口數字表象
無論是傳統品牌還是新造車品牌,這一波出海集體瞄準歐洲電動車市場是為啥?
先看大形勢,去年,歐洲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來自環保組織的壓力,還是政策的激勵,歐洲電動車市場都在各種刺激下蹭蹭蹭飛漲。
歐洲電動車市場越來越大,而他們沒有創新企業特斯拉,缺少科技屬性更強的矽谷,歐洲的支出產業——汽車產業,也正在全球創新驅動中經歷被迫轉型。在這一點上,中國則處於領先。
同時,中國的出口數字也是令人振奮的。
乘聯會資料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正在呈爆發式增長。8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 14萬輛,同比增長182%,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25.9%,約3.6萬輛。
但是也不能高興的太早,這其中特斯拉貢獻最大,出口超過3萬輛,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出口最多的是上汽乘用車,4074輛,接下來是比亞迪781輛,愛馳汽車103輛。
雖然按照乘聯會的統計,2021年比利時成為中國最大汽車出口地。但其實是特斯拉出口過去的。
只能說中國製造征服了歐洲,但是中國品牌還需努力。
智取歐洲,難嗎?
對於中國智慧電動車市場的開闢者,蔚來、小鵬這波造車新勢力絕對是有開荒經驗的。所以,他們多少也有想複製成功經驗的意思。
比如蔚來就準備NIO House、換電站、服務中心“打包”到歐洲,將中國市場的服務經驗帶到歐洲。
在智慧化這塊,其實歐洲是落後於中國的。
幾年前,領克01選擇在歐洲研發,並將語音伺服器設在香港,結果發現還在玩carplay的歐洲開發出的語音互動,比同時期的博越差一個量級。
在智慧網聯方面,歐洲顯然已經沒有中國先進了。所以,中國品牌電動車進軍歐洲,也是想從“智慧化”下手,找找領先的感覺。
回到挪威,爭奪這塊北歐小國的,除了中國品牌,還有福特、寶馬、大眾、通用等,蔚來、小鵬們的競爭對手並不少。雖然他們在中國電動車市場都是蔚來、小鵬的手下敗將,但是在歐洲,究竟是什麼局面可不一定。畢竟大眾在挪威已經有了一定市場基礎,寶馬來自德國,比中國品牌更有本土優勢。
比如大眾ID.系列在中國賣不過蔚來、小鵬,但是在歐洲市場卻能碾壓特斯拉,沃爾夫斯堡的工業屬性依然很對歐洲電動車市場胃口。
蔚來內部人士稱,蔚來出口挪威,在智慧網聯方面沒有太大變化,甚至做了一些“減法”。因為適應海外市場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迎合他們的需求。
小鵬汽車相關人士也向品玩/品駕表示,現階段出口車型主要是針對地圖和語音互動做一些改進。
像換電站、服務中心、語音互動和車機地圖,甚至是雲服務、資料中心等任何本地化的操作都將會涉及到與當地供應商的對接。而這些工作看似簡單,其實本身確實更為複雜,就拿最簡單的語音互動來說,力求翻譯準確也意味著要在當地文化和風俗下精確地表達內涵。
威爾森智慧網聯應用中心總設計師竺大煒認為,智慧電動車時代,跨國車企進入中國要做加法,而中國品牌出海則是做減法,“既要減掉一些當地可能並不想要的‘亮點’,又要適應當地法律法規。”
但是,適應本土只是第一步,培育市場才是一個更為挑戰的過程。在竺大煒看來,蔚來、小鵬經過中國市場的歷練,核心優勢就是敢於嘗試,而不同於傳統車企的保守,他們在中國市場培育起了智慧車市場,在歐洲市場未嘗沒有機會。
這些年來,在科技、網際網路屬性的加持下,中國諸多創新產業正在成為美國矽谷的模仿物件。那麼,當百年汽車工業駛入新賽道,中國在智慧電動車市場的這一輪出海中,能夠成功扭轉局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