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面環山,而位於延慶與懷柔交界處的鳳凰坨在北京的眾多山峰中並不有名。
鳳凰坨又稱鳳駝梁,因山頂形狀似鳳凰而得名,海拔1529米。其四周分佈4個村子:西為上營子,北為西溝裡,東為杏樹臺,南為廟上。因此,這四個村子又對應著四條較為成熟的登頂路線,即西線、東線、南線、北線。
在這四條登山線路中,因西溝裡的北線較平緩,而成為大多數人選擇登鳳凰坨的起點。
上週六,我們一行家長和孩子十多人包車前往西溝裡,開啟了這次開心的親子徒步登高之旅。
按照我們的計劃是從延慶西溝裡村開始爬升登頂,然後從山南下至懷柔杏樹臺村上車返程,全程大約11公里,累計爬升700米。我們隊伍中最大的孩子12歲,最小的孩子5歲多。
從西溝裡村出發很快就到了鳳凰坨山腳下,在這段路程中,沿路兩邊是一片山楂林和栗子林,但栗子已經被打完,只剩下一地的帶刺的栗子包殼,而山楂樹上果實累累,掉在地上紅紅的一片。
可能是因為山楂今年價賤,村民棄之不管任其掉落地下,所以呢就便宜了我們這些登山者。
滿地的紅果,一下子讓孩子們興奮了起來,一個個衝進林中撿拾,大家邊撿邊往嘴裡塞上一個,然後大家的表情開始精彩了,山楂很面但很酸,孩子們都皺起了眉頭。所以呢,大家也沒撿太多。
上山主要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山野小徑,距離短但較難走,路兩邊灌木叢較多,也較陡;另一條是機耕道,是人為修建的可以走拖拉機的之字形土石路,沿路可以一直到啞口。這條路好走,但因為是隨著山勢之字形盤旋而上,好走但路線長。
我們這次是親子徒步,所以這次選擇了走機耕道上山。
鳳凰坨的水資源非常豐富,一年四季溪水不斷,登山途中一直有流水相伴,嘩嘩的流水聲特別清脆。
雖然現在還未入冬,但山上的氣溫已很低,夜晚可達到零度以下,途中已有多處結冰,這一下又戳中了孩子們的興奮點,一個個的用手中的登山杖戳碎地上的結冰。
可能是因為今年北京的雨水多,導至秋色來得晚。在往年的這個時候,鳳凰坨早已是色彩斑斕,而今年卻是青黃不接,甚至葉子還未變色就已掉落。
不過總的來說,秋色還是出來了一些。
我們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行走,在中午12點多順利登頂,山頂的海撥高度是1520米,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不遠處的似鳳凰的山峰。
山頂的氣溫已很低了,風有些大,我們沒有在山頂停留太久,就從南坡下山。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下山的線路是純野小山經,較上山要難走得多,要花更多的時間,所以帶著孩子必須要趕在天黑前下山。
下山的路已被落葉覆蓋,踩在上面很滑,一路上一再叮囑孩子們及家長要注意腳下,寧可慢些也要走穩了。
下午五點半我們順利到達懷柔的杏樹臺村,這時太陽已下山,整整比上山登頂多了一個多小時,但孩子們依然很興奮,意猶未盡。見此景,我對他們說:要不要再回去走一趟。孩子們齊聲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