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之/一個有腔調的人文類解讀頭條號
什麼是土生葡人?
李嘉欣,生於澳門,祖籍上海,著名香港影星,曾獲1988年香港小姐冠軍,她是中葡混血兒,也就是土生葡人
在中國澳門,有這樣一群不華不洋的人。
說是外國人,可是他們說粵語,用筷子,寫漢字,飲食起居和中國人並無兩樣;說是中國人,結果他們又大多長著一張歐洲面孔,信奉天主教,張口閉口“上帝”。他們就是土生葡人(Macaense),一種居住在中國澳門的混血民族。
土生葡人的由來當然和澳門的殖民歷史分不開,大致上從16世紀便開始形成。土生葡人是指出生在中國澳門的葡萄牙人後代,目前人數約為3萬人,近1萬多人居住在中國(主要是澳門地區)。這些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混血”,其中超過75%為中葡混血兒,其餘則雜糅了東南亞、南亞以及英國血統。
麥嘉欣,2017年澳門小姐冠軍,她是中葡混血兒,精通粵語和葡萄牙語
由於混血,土生葡人常常長著一張精緻美麗的臉,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香港女星李嘉欣。而時至今日,純葡萄牙血統的土生葡人已經寥寥無幾。
一對澳門土生葡人母女,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母親是純種葡萄牙人,而女兒則是混血之後的土生葡人(黑髮)
土生葡人的生活非常“二元”,他們既有著廣東地區的生活習俗,比如說粵語、吃叉燒,同時又保留葡萄牙習俗,比如信奉天主教、過葡式傳統節日。長期以來,土生葡人甚至形成一種混合了粵語、客家話、葡萄牙語、馬來語等多種語言成分的“澳門葡語”。
澳門人將土生葡人稱為“鹹蝦罐”,是因為他們喜歡將粵式鹹蝦醬塗抹在西式麵包上食用。當然,還有風味一絕的澳門葡撻,一種混合了中國口味的葡式蛋撻,告訴無不在告訴世人——
土生葡人的“混血”性,不止體現在面孔上,更體現在文化、飲食和語言上面。
關於土生葡人的歸屬問題則相對複雜,根據澳門行政特區規定,凡迴歸之後(1999年12月21日後),擁有澳門永久居住權的公民都自動擁有中國國籍。但對於擁有葡萄牙血統的公民(即土生葡人),根據葡萄牙國籍法,又同時擁有葡萄牙國籍。目前,土生葡人同時擁有澳門和葡萄牙護照,也擁有澳門和葡萄牙居住權。
歐安利,律師及政治家,澳門土生葡人代表人士,2004年加入中國國籍
由於中國不承認雙國籍,這就意味著帶有中國血統的土生葡人只能在中國國籍和葡萄牙國籍中選一個。選擇成為中國公民的葡人代表土生比如有澳門立法委員歐安利,他於2004年放棄了葡萄牙國籍,並正式加入中國國籍。
他說:“我是土生葡人,是澳門人,更是中國人”。
土生葡人從何而來?
作為中國另一個行政特區,澳門相比東方之珠香港而言很低調。
澳門面積僅32.8平方公里,人口約65萬,只相當於香港的“零頭”(由於太小,澳門公共交通都是免費的)。但這座珠江之西的美麗城市,卻以“富庶”聞名於世,其人均GDP高達9.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萬多),常年居中國第一,世界前五。
在這裡,既可以聽到天主教堂的餘音繞樑,也可以看見媽祖廟的香火嫋嫋,東西方文化在澳門相聚,並以一種極其和諧的方式共存。
位於澳門路環島的媽祖像。澳門是世界上尊媽祖文化最興盛的地區之一
土生葡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的身上同時流淌著東方和西方的血。那麼他們從何而來?
在歷史上,和香港一樣,澳門一直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漁村,它的發跡始於16世紀。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開闢了自葡萄牙至東南亞的航線,葡萄牙殖民者開始進入亞洲,並陸陸續續在印度沿海地區、馬六甲地區、東帝汶建立了殖民地。
但葡萄牙最感興趣的還是神秘的東方大國中國,當時中國處於明代,實行“海禁”政策,不通“外藩”。但民間走私不斷,1533年,葡萄牙人私自登陸中國並佔據不少島嶼,嘉靖年間被明軍驅趕之後跑到無人問津的澳門,一直被視作“夷人海盜”。
當時的澳門是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管轄下的一個人口稀少的小漁村,之所以選擇澳門,是因為這實在太小,在此落腳不會引起明朝官方的注意。
官府發現後,一開始並不想允許“夷人”居住,葡萄牙人於是一邊幫官府打擊海盜,一邊賄賂,最終“半賣半送”,以每年“繳納貢銀”2萬兩的代價租借澳門“曬貨”。說是“曬貨”,其實就是“賣地”,而這完全是地方官府和葡萄牙人達成的協議,朝廷並不知道。
位於澳門路環島的歐華禮雕塑,據傳歐華禮是第一個抵達澳門的葡萄牙人,他是一個傳教士
在取得香山官府的“默許”後,葡萄牙人算是在澳門紮了根。
葡萄牙人在亞洲有五大殖民地,分別是中國澳門、印度果阿、馬六甲、日本長崎、東帝汶
此後,他們又透過一樣的方式拿下了日本長崎。自此形成了果阿—馬六甲—澳門—長崎的葡萄牙貿易鏈條,東西方文明開始激烈碰撞。澳門(Macau)又叫“媽港”,這個名字是葡萄牙人對粵語“媽祖港”的音譯。澳門雖然在珠江之西,卻深受福建莆田媽祖文化影響。
澳門人口稀少,加上香山官府管理鬆懈,葡萄牙人便動起了歪念頭。1623年,他們趁著明朝內憂外患無暇南顧,侵吞更多的土地併成立殖民政府,宣佈“澳門是葡萄牙領土”。首任總督馬士嘉璐很快抵達澳門,開始著手社會建設。
葡萄牙的亞洲貿易以澳門為中轉站,於是澳門一時間匯聚了大量印度人、日本人、馬來人。澳門總督認為“獨身漢會危害社會穩定”,於是大力鼓勵葡萄牙海員和亞洲人通婚成家。當時的澳門壓根沒有多少中國人,於是第一批土生葡人是和印度、日本和馬來人通婚產生的。
1641年,德川幕府宣佈實行“海禁”,長崎的葡萄牙人被驅逐出日本,移居澳門。清朝成立後,對澳門這麼點巴掌大的地方自然看不上眼,於是也默許了葡萄牙人“花錢買地”的行為。
隨著清朝“廣州十三行”的設立,大量中國人開始進入建設頗有成色的澳門,同時大量葡萄牙商人以及家屬也抵達了澳門,大規模的通婚在中葡百姓之間開始了,不少葡萄牙人也“入鄉隨俗”地說起了粵語,第二代土生葡人的數量開始激增。
漸漸地,土生葡人的群體開始正式形成,這些在澳門土生土長的“葡萄牙人”開始進入社會各階層。當時,澳門富裕的中國家庭會娶葡萄牙女性,而有地位的葡萄牙男性則更熱衷於和中國女性婚配,還學來了封建糟粕的“一妻多妾”制。
20世紀30年代的土生葡人聚會,這些人往往都出身自富裕的家庭
在殖民時期,澳門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但主體人口又是使用粵語的廣東人,於是乎一種奇特的“澳門洋涇浜(上海人曾經有一種土式英語)”形成了。這種話不止可以和葡萄牙人交流,也可以和中國人交流,但大多隻在土生葡人間流傳。同時這種融合還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上文提及的“鹹蝦麵包”和“葡撻”。
1842年,英國以武力逼迫清政府割讓香港,葡萄牙人雖然已經佔據澳門數百年,但一直是以“租界名義”,現在卻獅子大開口,提出“永久割讓澳門”。雖然土生葡人階層已經出現,但只侷限於“大家族”之間,當時的澳門分葡人社會和中國人的社會,漢字和粵語都是被排斥的。
佔澳門人口5%的葡萄牙人是統治者階級,而佔90%的華人則被排斥在外,因此土生葡人充當中間階層,他們往往是中國大戶人家和葡萄牙貴族之後,因此社會地位相對較高。葡萄牙沒有英國的實力,對彈丸之地澳門的經濟建設那是一塌糊塗,想的就是“撈錢”。
何賢,生於廣東番禺,1941年逃難澳門,發家之後,長期援助新中國
而土生葡人的存在,正好填補上了空白,他們既有葡萄牙的歸屬感,又瞭解中國。二戰後,澳門本土華人開始崛起,土生葡人和他們結合成了一個極其特殊的權貴階層——依託葡萄牙血統(治權)但又有華人背景,兩邊都吃得開。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國際視窗,對港澳兩地的策略是“長期發展,充分利用”。而與香港華人財團的日益壯大不同,澳門社會形成了真空。澳葡政府很無能,壓根沒想治理的事情,新中國又不能直接接管,因此澳門社會的幫派結社一度很盛。
1966年12月3日,澳門工人向澳葡政府抗議,遭到了殖民者鎮壓,新中國二話不說,解放軍開往珠海拱北口岸,同時還派出4艘滿載炮彈的炮艇泊在珠江口,將澳門團團圍住。這件事,後來被稱之為“紅色炮艇外交”。
經此事,澳門華人徹底站了起來,開始逐漸掌管社會權利,最著名的就是“澳門三公”(何賢,馬萬祺、崔德祺)。1974年,葡萄牙爆發康乃馨革命,極右派政府被推翻,新政府“去殖民化”,向新中國提出“歸還澳門”的提議,但周總理礙於國內局勢,沒有答應。
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爆發,因為以和平方式結束政變,因此被譽為“康乃馨革命”
“澳人治澳”在1975年就開始了,土生葡人此前大多以葡萄牙作為“母國”,而到了70年代,一部分土生葡人漸漸開始認同中國。1999年澳門正式迴歸祖國,所有澳門居民(除葡萄牙人外)自動擁有中國國籍。但土生葡人相對比較複雜,中葡都不好說他們到底是哪國人。
於是先拿著葡萄牙護照在澳門居住,但身份問題也成了他們的焦慮。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2002年,澳門政府統計了土生葡人人口,大概1.1萬人,這些人已經完全融入了澳門社會,以粵語為母語,甚至普通話說得都比葡萄牙語好,已經完全是澳門本地人了。2003年,中葡兩國發表《中葡聯合宣告》:“尊重澳門葡裔的習慣和文化傳統。”
去留皆可,但不可能“魚和熊掌兼得”,但無論是加入中國籍還是選擇葡萄牙籍,都擁有澳門的永久居住權,對故土的眷戀,實在都有。
李嘉欣雖然和中國人並無兩樣,但她的國籍是葡萄牙籍,目前定居中國香港
60萬人的小城,幾乎比所有內地的縣城還要小,是個熟人社會,因此土生葡人事實上和普通的澳門市民也沒有什麼兩樣,都說粵語、寫漢字、吃米飯。
2015年,葡萄牙葡僑事務統計,最終加入葡萄牙籍的澳門葡裔只有2500-3000人,其餘全部留在澳門。今天的澳門,大街上依舊隨處可見長著白面板、高鼻樑的“老外”,但他們一開口就是流利無比的粵語,偶爾還能說幾句普通話。
故土在哪裡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心安處即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