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物育種方法與實踐線上課程經過近一年半的策劃,終於在智慧樹平臺上線了(線上課程網址: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1000050707/99306/16#teachTeam)。
建國以來,我國在作物品種選育、種質資源創制和育種技術創新等作物育種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我國農業生產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你想深入瞭解其中的故事嗎?你想深入瞭解其中所蘊含的育種原理和創新理念嗎?大家快來參加“作物育種方法與實踐”課程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課程介紹的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和創新理念,可以為同學們解決目前作物育種中的“卡脖子”技術問題提供思路和經驗參考,將有助於提高育種效率、提升育種水平。
古人云:“洪範八政,食為政首。”今人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些話都充分說明,自古以來,糧食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2021年的中央一號檔案和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再次強調了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還首次設定了糧食安全指標。糧食穩,天下安。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首先要抓糧食生產。
《作物育種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負責人、農學院李保雲教授介紹:優質種子是糧食生產的基礎,就是說我們提供給農業生產用的優良品種的種子質量要好,包括它的淨度、純度、發芽率要高;發芽勢、種子活力要強等等,總之,是要保證種子的質量。科學栽培是糧食生產的保證。我們常說“只有良種良法才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這裡的良法就是指科學的栽培措施。高產優質是糧食生產的目的。糧食生產最終要實現產量高、品質好,要滿足人民對豐富多彩的幸福生活需要。由此可見,要實現糧食的高產優質,優良品種的選育至關重要。
“如果我們把作物育種工作看作是一個生產流水線的話,作物品種就是育種工作的最終產品,這個產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業生產的效率。我們常聽說的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就恰當地概括了作物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關鍵作用和核心地位。”
那什麼是作物品種呢?李保雲老師闡述:作物品種是人類在一定生態條件和經濟條件下,根據人類的生產生活需要所選育的某種作物的某種群體。該群體具有相對穩定的遺傳特性,在生物學、形態學及經濟性狀上相對一致,且與同一作物的其他群體在特性、特徵上有所區別。這是我們在作物育種學中學過的概念。從這個概念中,你可能會發現,每個作物品種都具有地域性和時間性。
據介紹,我國的作物育種工作開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作物育種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物優良品種的培育推動了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優良品種的推廣和利用保障了我國的糧食安全,使得我國用佔世界耕地7%的土地養活了佔全球22%的人口,創造了世界奇蹟。當然,除了優良品種的作用外,科學的耕作栽培措施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主要農作物經歷了近10次的品種更換。由解放初期以農家種和國外引進品種為主,到目前以我們自己培育的優良品種為主,每次品種更換,糧食產量都得到了顯著提高,品質得到了明顯改進。生產上推廣的主要品種產量由解放初期的畝產幾十公斤,到目前的畝產幾百公斤,甚至有的玉米和水稻品種達到畝產一千公斤左右。
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李保雲介紹:作物育種方法與實踐線上課程是在作物育種學課程基礎上,結合育種原理進行作物品種選育和作物育種方法創新案例分析的一門課程。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農業生產上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作物品種或種質資源的培育理念、培育過程及成功經驗,為當今作物育種人提供了堅實的“巨人之肩”。為此,我們選擇了若干個典型的種質資源創新、育種方法創新和優良品種育種的案例,並對其進行深入解析,希望能為農業相關院校的研究生和從事作物育種相關工作的育種家提供有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