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視窗寫青春丨新青年故事⑨——開拖拉機的浙大姑娘 廣袤田地追逐夢想
開拖拉機的浙大姑娘,廣袤田地追逐夢想
“這個是輪式拖拉機,可以耕田、平田。這個是履帶式收割機,可以收大小麥、油菜和水稻。還有這個,是打包機,整個桐鄉只有6臺,3臺在我們合作社。”說這話時,劉惠婷手上有泥,臉上帶笑,“這還是我根據實地需求和廠裡定製的。”
劉惠婷今年31歲,是桐鄉市濮院鎮油車橋糧油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年齡不大,卻是濮院鎮有名的“老師傅”,但凡周邊的合作社農機出現什麼“疑難雜症”都會邀請劉惠婷一起去研究解決問題。“原來可不是這樣,周圍村的農戶見我來,也不說不讓我上手,就說‘我們也不是很急,再等等其他師傅吧’。”
2012年,劉惠婷畢業回老家,剛好趕上農忙,2000多畝的機插任務缺人完成,從小看著爸爸擺弄這些“大鐵牛”,劉惠婷學起來倒是比別人快些,沒幾天就上手了。有了她的幫忙,農活很快忙好,只是她換來了一手的老繭,還有曬脫皮的臉頰。
原本只是想父親年紀大了,回村裡可以照顧父親,後來,隨著各項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農村致富典型讓她看到廣闊的田野也可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鄉村振興需要一批懂技術、有知識、善經營的人重新迴歸農村。”
學得快、肯鑽研,劉惠婷空閒時和爸爸一起琢磨機械的改進,自己做了平田機,採用液壓技術,在平田的時候提高效率節省成本。2013年,她引進了水稻穴直播技術,自己實驗示範,讓種植大戶看到她的示範田都豎起大拇指,預約下一年的穴直播服務。2014年,嘉興推廣秸稈還田,她和湖州收割機廠聯絡,討論適合小面積水田的秸稈打包機,幾經除錯終於成功,既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又將打包好的秸稈做成食料、燃燒顆粒,增加農民收入。2016年5月全省的小麥秸稈打包現場會就是在桐鄉召開的。
劉惠婷在浙江大學學習的會計專業,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培訓學校教師,和農業沒有半點關係,如今的劉惠婷是濮院鎮裡唯一一個女農機手,收割機、插秧機,合作社裡大大小小加起來已經有70多臺,每一臺她都能熟練操作、嫻熟講解,“農忙時,哪邊缺人我就補上哪邊。”
自2013年5月被社員推選為新任理事長,劉惠婷就帶著合作社開始對良田全程託管,透過農機服務當起了“田保姆”,一有新的產業方向,合作社就緊緊跟上。在她的帶領下,合作社由最初的7名社員、10多臺機器,迅速成長為擁有110名社員、固定資產180多萬元、以糧油全程機械化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全程機械化服務面積達到3000畝,農機作業面積達到30000餘畝,服務範圍涉及周邊縣市及16個鄉鎮,服務農戶達2600餘戶。
青年說:
我有一個很大的“野心”,就是要像管理一家公司一樣做大、做強合作社,讓社員穿著皮鞋去種田。在紮根泥土中我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理想,我想讓更多鄉親成為農業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將帶領社員把合作社向更大規模、更全面業務、更大服務面積方向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監製: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責編: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