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表外表裡(ID:excel-ers),作者 | 姚莎 陳成,編輯 | 付曉玲 胡嘉雯
2011年11月的一天,美國記者的攝像頭,在白宮捕捉到這樣一幕:在奧巴馬經常慢跑的小道上,他右手抱著一雙黑白紅三色的安德瑪特製“總統版”運動鞋,左手豎起大拇指。
這張照片,讓運動服飾品牌安德瑪(UA),奠定了高品質形象。
而宣傳上“舞”進國家最高執政機關的同時,安德瑪在資本市場也迎來了“高光時刻”——股價增速超過耐克。
逆襲北美市場之後,雄心勃勃的安德瑪,又瞄上了運動服飾巨頭必爭之地——中國市場。
2015年,安德瑪創始人提出:“未來5-10年內,將力爭把中國發展成為安德瑪第二大自營市場”。
但6年後的今天,顯然這一計劃落空。牆外名聲不顯,牆內的形象也今非昔比。
一位使用者在《人物週刊》的採訪中說道:“在90%上課者擁有lululemon,只有我穿著一身安德瑪闖入瑜伽教室時,我感覺‘冒犯了別人的尊貴’。”
考慮到,運動服飾受行業景氣度影響較大,安德瑪的衰頹也許與這一因素有關。
可我們梳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在安德瑪的股價一路下滑的時候,和安德瑪同期的lululemon,以及老牌的阿迪達斯、耐克等,股價表現都很穩。
備註:從上到下依次為lululemon、阿迪達斯、耐克、安德瑪
那麼,在行業趨勢一致向上時,為何安德瑪卻掉隊了呢?本文將從行業週期、產品品牌以及渠道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揭示。
成也風口,敗也風口?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統計,美國近代運動服飾行業的需求發展週期,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而成立於1996年的安德瑪,一共經歷了兩個行業週期:專業細分風口以及專業時尚融合風潮。
在專業細分風口,市場對運動產品的主要訴求是專業運動功能。也就是說,大眾使用者內心有變得更專業的渴望。
迎合這種心理,該階段的運動裝,重視技術性,以高效能產品為主。
如下圖,耐克、匡威、阿迪達斯等有一定科技創新的品牌,在1990-1995年,市場份額都有所提升;而科技產品先天不足的銳步,同期的市場份額卻是下滑的。
以安德瑪生物量測緊身衫為例,它能夠監測並且即時傳送運動員心跳、引力等資料,以便於對身體狀況進行資料分析。
這樣的效能,讓安德瑪受到了專業運動員以及專業級使用者的認可和青睞,游泳名將菲爾普斯、NBA球星庫裡等體育明星,都代言了其品牌。
明星效應下,安德瑪進一步將產品滲透至其他目標消費群體,在美國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中擴大影響力。
而當美國總統奧巴馬,多次被拍到穿著安德瑪的運動服和球鞋,出現在不同場合時,耐克、阿迪等開始感到了不安。
2014年,危機感被驗證——安德瑪的銷售額超過阿迪達斯,成為美國運動市場僅次於耐克,份額佔第二的品牌。
當然,這個結果不是一蹴而就。
如下圖,1996-2014年,安德瑪連續十九年維持20%的營收增長,同時毛利率水平也保持在高位。
忽如一夜春風來,“Athleisure”(運動休閒風)服飾開始風靡北美街頭。據Google搜尋指數顯示,“Athleisure”的全球搜尋熱度,從2014年末開始迅速增長。
該消費潮下,人們對運動裝的需求轉變為:不僅希望穿著運動服,可以在健身房裡舉鐵跑步,也希望能穿著逛街遛狗時不突兀。
而從結果上看,安德瑪似乎並未承接住此次的需求動向。如下圖,2015年開始,其營收增速持續下降;同時截至2018年,毛利率情況也不斷下降。
與之相反的是,同期的阿迪達斯開始發力,呈現出大幅反彈的趨勢;同樣表現的還有彪馬(Puma)。
那麼,在專業細分階段大放異彩,逆襲阿迪達斯的安德瑪,究竟為何敗在“運動休閒風口”下呢。
“老闆”風的UAS,打動不了年輕人
一般來說,文體服飾公司到後面,拼的是底蘊。
從這個角度來說,較晚成立的安德瑪,和阿迪達斯、耐克等巨頭相比,缺乏足夠的產品經驗積累和品牌底蘊,這或許影響了其新風潮下的行動力。
以產品為例,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阿迪達斯、彪馬透過產品創新,引領了運動休閒風潮,耐克緊隨其後。具體為:
·阿迪達斯:2015年1月釋出Ultra Boost、Yeezy等休閒風運動鞋。其中,和侃爺聯名的Yeezy,引爆了“Yeezy”風。
·彪馬:2015年6月,與蕾哈娜合作推出聯名產品FENTY×PUMA,標誌性Creeper鬆糕鞋一出,即告售罄。
·耐克:AJ復古球鞋迅速在消費者群體中翻紅。
而安德瑪完美錯過了新風口布局的黃金時刻,直到2016年6月,才姍姍來遲推出定位時尚的UAS。
之後,安德瑪管理層也多次在重要場合,強調產品的時尚度。
但在具體執行上,卻似乎理解錯了“時尚”的定義。UAS產品整體風格,更偏向商務,而不是休閒。
通常來說,運動休閒產品的成功,極度依賴明星的影響力曝光。
比如,彪馬搭上了蕾哈娜後,時常出入時裝週,在街拍中大刷存在感,從 “運動品牌”變身為 “運動時尚潮牌”。
阿迪達斯的“Yeezy”鞋,在侃爺時常佔據娛樂版頭條的老婆金卡戴珊及其家族的助陣下,社交媒體的曝光量持續不斷。
反觀UAS,在社交營銷上表現很一般,圍繞在UAS周圍最響亮的名字,居然是Tim Coppens(UAS的設計師)。
備註:左為卡戴珊家族成員,右為UAS設計師Tim Coppens。
這樣的安德瑪,用SIG分析師Sam Poser話說:“它在年輕人面前,一點也不酷”。
產品很難打動目標使用者群體之下,UAS在經歷降價、促銷等幾番折騰之後,最終還是關閉了產品線,退出市場。
當然,安德瑪也並沒有將寶壓在單一產品品類上,而是突破此前賽道的侷限性,選擇多品類擴張和佈局。
如下圖,四處出擊之下,安德瑪的運動品類,逐漸囊括了籃球、足球、橄欖球、排球、滑雪等,和耐克、阿迪達斯的產品品類重疊度很高。
那麼,其競爭力如何?這裡以對運動品牌傳播至關重要的明星資源為例,來具體看看。
從下圖可以看到,由於體量和實力的懸殊,安德瑪在籃球和足球兩個大類體育賽道,簽約的球星數量和質量,和阿迪達斯、耐克差距甚遠。
這一方面影響品牌階段性的宣傳效果;另一方面,對品牌推廣的持續性不利,容易出現斷層。
以籃球賽道為例,安德瑪簽下NBA球星庫裡後,隨著其在2014-2015賽季取得的史詩級表現(賽季MVP、總冠軍),帶動了簽名球鞋的銷量。
可從2016賽季開始,庫裡的賽場表現有所下滑,曝光度隨之“降溫”,庫裡三代鞋類表現不佳;
而在競爭其他球星時候,也搶不過耐克、阿迪。庫裡之後,再無奇蹟。
安德瑪終究沒能押中新的代言人來延續推廣,導致鞋類產品整體表現下滑。
不過,籃球品類算相對不錯的,而其他賽道花出去的錢,在知名度打造上基本等於“打水漂”。
比如,足球產品上,以孟菲斯德佩為核心的營銷策略,在歐洲足壇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網球品類上,雖從阿迪達斯手中奪下安迪穆雷,但網球對運動品牌而言沒啥肉。
綜上,錯過新風口布局黃金期,以及品牌擴張推廣資源不佳,導致供給端在承接運動休閒風口時,缺乏競爭力,以致被巨頭再次甩在了身後。
但我們也注意到,似乎並不能用缺乏經驗積累,來一言蔽之所有品牌,畢竟上述提到的和安德瑪同期的lululemon,在運動休閒風口下,並未掉隊。
而它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反襯出,安德瑪在渠道上暴露的弊端。
渠道被“蒙上眼”,庫存危機爆發
眾所周知,服裝行業的渠道分為DTC(直銷)和經銷兩種。在DTC上,全世界標準一致,而經銷渠道方面,美國和國內有很大的區別,具體為:
·美國:經銷模式中,零售(經銷)商比品牌商,在產業鏈中地位更高。品牌商將產品批發賣斷給零售商,對其後的促銷、折扣掌控力度比較小。
·中國:經銷渠道由品牌商建設,品牌方掌握著完整的經銷商體系,更有話語權。
如此來看,美國的經銷渠道下,品牌商相當於被蒙上了眼睛,對產品終端的感知力極差。
然而,安德瑪自成立開始,一直以經銷渠道為主。如下圖,2015年之前,其經銷渠道佔比平均在70%左右;之後雖有所減少,但截至2019年經銷模式仍佔60%。
這樣的模式側重,在前期擴張時的確利好——品牌商不用自己開店,相比直營,能更快搶佔市場。但穩定發展後,渠道主動權仍不在自己手中,情況就不妙了。
可以看到,在此次風口轉向中,安德瑪上晚了車,和未及時感知終端消費偏好變化有著一定關係。不僅如此,車的後面還拖著一顆“雷”——庫存風險。
從2015年運動休閒風颳起後的近兩年裡,安德瑪仍然在生產老產品(專業性)。但此類產品的銷量已然沒有市場,導致庫存大量堆積。
這一情況反映在資料上就是,安德瑪的存貨週轉天數和庫存/收入佔比,在2017年達到高點;與此同時,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也在2016年、2017年有明顯提升(經銷商產品不好賣,資金回款難度增大)。
與之相比,同樣在2015年遇到發展受阻的lululemon,直營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及時捕捉市場變化,調整產品線;另一方面,渠道在自己手上,可以快速出清存貨,恢復正常運轉。
如下圖,在安德瑪的存貨週轉天數不斷走高的2016-2017年,lululemon的存貨週轉天數,依舊維持平穩。
之後,lululemon透過進軍海外市場,憑藉海外和線上收入的增長,走出低潮,2018 年後,業績開始穩步回升。
而安德瑪透過重組門店網路、清庫存等方式,收入增速下滑的趨勢雖有所放緩,但並未扭轉2015年之後的發展頹勢。
綜上,以經銷為主的渠道模式,在風口轉換期,不僅拖累產品反應速度,也容易造成庫存積壓風險,受此影響,安德瑪的恢復彈性不佳;而以直營為主的lululemon,則正與之相反,從而順利度過低潮。
近期的訊息顯示,安德瑪正在引入DTC,進行渠道改革,但結果是否能遏制安德瑪的頹勢,需長期追蹤。
小結
擁有過高光時刻的安德瑪,在行業趨勢一直向上時,卻走出了相反的趨勢,究其原因在於:
當行業週期轉向時,由於缺乏經驗,以及經銷
模式對市場變化反應滯後,從而錯失佈局黃金期;之後,想在時尚和多品類擴張上做文章,但表現不盡人意,影響業績兌現。
不過,安德瑪也在積極改變,渠道DTC改革、在亞洲市場的佈局有了一定進展等,或許會對後續業績恢復有所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