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中國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是世界上發現材料最系統、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階段重要遺址。周口店遺址共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二十七處,地質年代橫跨幾百萬年。
周口店遺址自1927年進行大規模系統發掘以來,共發現不同時期的各類化石和文化遺物地點27處,發掘出土代表40多個“北京人”的化石遺骸,10多萬件石器,近200種動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遺蹟等,成為舉世聞名的人類化石寶庫和古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地層學、年代學、環境學及岩溶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基地。
01
發掘歷史
周口店地處山區和平原交接處,東南為華北大平原,西北為山地,附近的山地多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
1914年,北洋政府的農商部聘請了一位名叫安特生的瑞典著名地質學家擔任礦政顧問。191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安特生遇見在北京任教的化學家麥格戈·吉布。這位化學家出示了一些包在紅色黏土中的哺乳動物化石,說是從周口店附近的雞骨山採到的。
安特生意識到,這些化石並不一般,於是他趕到雞骨山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考察,拉開了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發掘的大幕。此後,安特生安排奧地利古生物學家師丹斯基到周口店雞骨山發掘。
1926年,師丹斯基從挖掘出來的化石中發現1顆前臼齒,經鑑定可能屬於猿人。1927年,中國地質調查研究所和美屬協和醫學院分別代表中外雙方簽署了系統發掘周口店的協議,中國學者正式參加周口店遺址考古。
1927年10月,周口店迎來了第一次重大發現。主持考古工作的加拿大學者步達生宣佈,發現1枚儲存完好的人類牙齒化石。步達生首次提出古人類的一個新種屬,定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簡稱“北京人”。
1927年,加拿大學者步達生對周口店遺址進行正式發掘,並將周口店發現的三枚人的牙齒正式命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1929年,25歲的中國考古學者裴文中在發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個頭蓋骨,轟動了世界。1930年在周口店遺址還發現距今約2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化石和文化遺物。
1937年,周口店的發掘由於當時時局混亂,已經無法正常進行。發掘出來的人類化石被儲存在北平的協和醫院內。
1934 年裴文中、李四光、德日進、卞美年、楊鍾健、巴爾博在周口店辦事處的院子裡合影
1941年11月,協和醫院開始將化石秘密裝箱。將“北京人”(包括山頂洞人)的五個頭蓋骨、頭骨碎片十五塊、下頜骨十四塊、鎖骨、腕骨、腿骨、臂骨一百四十七塊,全部用擦顯微鏡頭的細棉紙包好。再層層裹上藥棉、紗布,裝入有瓦楞紙的小箱,再放入兩隻填充木絲的白木板釘成的大木箱。寫上一、二標號後,送到了地下室,最後秘密運到美國大使館。
12月5日早晨,裝有化石的兩隻木箱作為一個美軍軍醫的私人行李,裝入軍用箱,搭乘美軍的火車。由幾名海軍陸戰隊士兵護送去秦皇島,準備坐輪船運往美國。車到秦皇島,行李卸下,堆放在兵站的平房裡裡。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佔領了秦皇島的美國兵營,並把所有美國軍醫威廉·弗利押送天津戰俘營。那兩個木箱從此下落不明。人類珍貴的文明遺產,就這樣在硝煙瀰漫的烽火中神秘地失蹤了。
新中國成立後,恢復了對周口店遺址的發掘研究,獲取了大量的寶貴資料,迄今為止,歷經80餘年時斷時續的發掘,科考工作目前仍在進行中。
周口店遺址的第一地點,原是一個天然石灰岩溶洞,俗稱“猿人洞”。這裡的堆積層範圍東西長140米,南北寬2-40米不等,厚40餘米,共分9層。
第一地點現已發掘了40餘米,但還不到洞內堆積的一半。“北京人”化石從第ll層至第3層均有發現,共出土骨頭6具、頭骨碎片12件、下頜骨15件、牙齒157枚、股骨7件、脛骨l件、肱骨3件、鎖骨和月骨各1件以及一些頭骨和麵骨破片。
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出土的猿人化石、石製品、哺乳動物化石種類數量之多以及用火遺蹟之豐富,都是同時代其它遺址所無法相比的。
02
場館概況
1953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始建,原名為“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館藏文物7000多件,展出文物1000多件。中國科學院在博物館建成300平米的“中國猿人陳列室”向觀眾開放。
1971年,中國科學院撥專款對“周口店遺址博物館”進行了擴建,並更名為“北京猿人展覽館”,建築形式為回字形結構,建築面積為1036.32平方米。1994年,“北京猿人展覽館”改名為“北京猿人遺址博物館”。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作為文化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6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開始籌劃博物館遷建工作,將博物館遷出遺址保護範圍,新博物館建成後,原遺址核心區內的博物館和辦公建築全部拆除。2014年5月18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博物館新館落成並向社會開放。
周口店遺址共有遺址區和博物館兩部分,常年向公眾開放。遺址區有著名的猿人洞、新洞、山頂洞等多個化石地點。
博物館包含七個展廳,藏有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物、動物化石、石器,以圖文並茂的展示形式向觀眾詮釋了周口店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館內還有三維動畫、模擬發掘、動手製作、磨製骨針、模型裝架等特色科普互動專案。
03
主要展廳
--- 第一展廳---
第一展廳主要介紹周口店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歷史,透過大量的珍貴的發掘歷史圖片展示上個世紀開始以來,由國內外的眾多科學家參與的這場跨世紀的“北京人”發掘與研究,介紹“‘北京人’的體質特徵及其在人類發展史上的地位”,講述周口店遺址的重要意義。
同時利用多媒體手段再現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周口店遺址的發掘場景。互動專案有“北京人”頭蓋骨幻影成像、“北京人”與現代人體質特徵對比。
--- 第二展廳 ---
主要介紹的是“北京人”時期的生產、生活、環境:這裡復原了“北京人”生活時期的場景,展示了距今30-70萬年前周口店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北京人”用火、打製石器、採集、狩獵等生產生活活動。
--- 第三展廳 ---
介紹的是周口店遺址發現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地點。並以場景再現了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互動專案有古生物化石知識查詢系統。
--- 第四展廳 ---
陳列著中國和世界各地發現的各個時期的古人類化石、舊石器,以及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繪畫、雕刻等藝術品。
參考資料:
《神秘消失的國寶——“北京人”頭蓋骨發現91週年》 中國歷史研究院
◇ 本文部分資訊來源於網路
◇ 本文未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