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正是美蘇冷戰爭霸巔峰時代,為了能夠獲得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美蘇兩國不惜代價展開軍備競賽。當時美國情報機構獲得訊息,前蘇聯最先進的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研製工作穩步推進,這讓美國空軍感到焦慮和挑戰。1981年,F15僅僅服役7年後,美國高層就提出討論一款新型戰鬥機,以確保美國空軍面對前蘇聯時的空中優勢。經過激烈的競爭,使用普惠F119發動機的洛克希德YF-22原型機被美國軍方選中,並於本世紀初開始大批次入役。
F22的入役在戰鬥機的發展史上無疑是革命性的,美國藉助F22再度成功引領了全球戰鬥機的研發方向,至今F22專案所強調的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超隱身能力、超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即4S能力,已經成為世界第五代戰鬥機的標準。F22憑藉著優異的效能,碾壓第三代及以下的戰鬥機,自誕生以來就鮮有敵手。然而,在我國科研軍工人員的努力下,中國已經擁有了與F22相匹敵的殲20戰鬥機,如今在珠海航展上,官媒證實,另外一款能夠挑戰F22的戰鬥機,它來了。
沒錯,它就是殲16D電子戰機。10月10日,《中國軍視網》曝光了一段在珠海航展上採訪軍事專家傅前哨的影片,其標題很有意思,拿出來大家一起細品《殲-16D效能強大可挑戰第四代隱身戰機?這並不是危言聳聽》(連結附上在文末)。原影片來源於央視7套,10月5日播出的《軍事科技》欄目珠海航展專題片。傅前哨在節目當中表示,殲16D在和F22的單挑中能夠取得最終勝利。
在美國近幾年的“紅旗軍演”當中,以F22和F35為代表的第五代戰鬥機在演習當中,以較大的交換比 “完虐”F15、F16等第四代戰鬥機。如在2014年的“紅旗軍演”之中,F22面對以F15、F16、F18等一票四代戰機,打出了0:144的驚人戰績,很多與五代機對抗的飛行員都不知道敵人在哪就被擊落。一名叫戴夫的軍事專家就在參加“大西洋三叉戟17”演習時,參與了與F22和F35戰鬥機的作戰後,發出了“知道被看不見的敵人襲擊時有多無助嗎?”的感嘆。
五代機看起來“神通廣大”,但也有“翻車”的時候.2018年,俄羅斯蘇35鎖定F22,同樣是在2018年,法國陣風在和F22的交手當中,也成功鎖定後者。這些案例顯示,四代機同樣能夠將更先進的第五代戰鬥機挑落馬下。2009年在一次演習當中,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就成功將1架F22“擊落”。鑑於在上述欄目當中,央視稱殲16D為“咆哮狼”,那麼看看“咆哮者”的能力就很有參考意義了。
那麼“咆哮者”是如何將“猛禽”擊落的呢?“咆哮者”
是美國EA-18G電子戰機的綽號,主要在美國海軍服役。“咆哮者”是在F/A-18E/F“超級大黃蜂”的基礎上研發而來,兩者之間有90%的零配件是通用的,如兩者共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N/AYK-22型武器管理系統等,這樣做的好處不僅縮短了研發週期,同時也大大降低了使用和維護費用,降低了後勤保障難度。另外一個好處是,得益於“超級大黃蜂”氣動佈局設計的較為合理,加裝了很多電子戰裝置的“咆哮者”在飛行效能上和“超級大黃蜂”相比也毫不遜色,可以全程伴隨攻擊機群展開“軟攻擊”和“硬攻擊”。
“軟攻擊”即是“咆哮者”強大的電磁作戰能力,“咆哮者”將機炮拆除,加裝了一套專用空中電子突擊(AEA)裝置,此外還增加了AN/ALQ-218寬頻接收機和ALQ-99高低頻戰術干擾吊艙。這兩款電子裝置結合使用,採用“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對輻射源進行更精確的定位,實現了“跟蹤—瞄準式干擾”,形成了全頻偵察和干擾能力,美軍稱能夠有效干擾160公里外的雷達和其他電子設施,可以對抗目前所有已知的地對空威脅。
相比於前輩“徘徊者”,“咆哮者”採用了更加先進的自動化控制裝置,編制人員由4人壓縮到2人,同時保留了“超級大黃蜂”的9個外掛點,可以加掛電子干擾吊艙或精確制導武器,如攜帶AGM-154(JSOW)聯合攻擊彈藥,對“時間敏感性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也就是“咆哮者”的“硬攻擊”。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進化”,則是“咆哮者”搭載了INCANS系統,透過AN/ALQ-218寬頻接收機,確保在對敵方實施通訊干擾時,確保己方通訊聯絡仍然暢通,美軍稱“除非在‘咆哮者’附近引爆核彈,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干擾到它。”這也是“徘徊者”直到退役也沒有的能力。除此之外,“咆哮者”同樣具有強大的偵察能力,該機可以攜帶SHARP和AN/ASQ-228ATFLIR電子偵察監視系統完成多種監視和偵察任務。
如果把“猛禽”和“咆哮者”放在一起,就會發現無論是機動性、隱身性、攻擊性上面,作為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猛禽”更加優秀。作為美軍“平臺中心戰”下的產物,“猛禽”成為了一個時代戰機的標杆,在殲20出現之前,可以說屹立在世界戰鬥機的巔峰。但F22畢竟是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產物,在機載電子裝置上已經被後來者F35和殲20所超越,這就成了F22的一大“紕漏”。
而“咆哮者”的長處恰恰是電磁干擾,而F22缺少F35上面的電子戰綜合系統,導致F22在“單挑”時缺少情報支援系統的支援,單憑APG-88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搜尋目標,那麼很容易就被“咆哮者”干擾的“找不到北”。
傅前哨表示,F22在單機對抗中並不佔優勢,F22必須開啟雷達搜尋敵機。那麼對於“咆哮者”這類戰機來說,就像在黑暗中打開了一盞1千瓦的明燈,就很容易對其進行偵測定位,並進行干擾後,發射AIM-120“麻雀”中距彈將其“挑落馬下”,甚至是直接發射反輻射導彈發動攻擊。
作為中國的“咆哮狼”,殲16D擁有後發優勢,相信其電磁作戰能力並不弱於“咆哮者”,如此推斷,“咆哮狼”也能單挑勝過“猛禽”。
當然,傅前哨在報道中也指出,F22一般採取雙機模式,採用“一明一暗”的戰法:一架F22開啟雷達搜尋,充當“誘餌”,另外一架F22保持雷達靜默,利用隱身優勢,充當“獵手”對不明真相的敵機發動攻擊。另外,美軍還對F22進行了升級,對老舊的航電系統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進。如果在體系對抗之下,F22是毫無疑問能夠勝過“咆哮者”的。
當然,“咆哮者”也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進,未來將搭載雷神公司研發的新一代中頻電子戰裝置EMD吊艙,對電子攻擊單元代用處理器相關的感測器進行升級,N/ALQ-218(V)4射頻接收系統和AN/ALQ-227(V)2通訊對抗措施,這些措施進一步增強電子攻擊範圍,採用1架有人駕駛的“咆哮者”指揮2架無人駕駛的“咆哮者”組成編隊攻擊陣型。2020年2月,美軍已經成功進行了此類實驗。這項技術將大大擴大戰場態勢感知範圍,保證我方有人戰機的安全,降低損失。
那麼,中國會不會研製無人版的殲16D呢?我國在無人控制系統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彩虹-6、無偵-7等無人機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需要無人版的“咆哮狼”,那麼對於我國來說,不存在技術問題,而是有無需要的問題。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