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18-19日,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在19日舉行的分論壇二“中國實踐與全球治理”上,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聯席所長蓋爾·拉夫特在議題三“全球氣候變化和碳中和轉型展望”的討論中,就美中關係與追求零排放發表了個人觀點,他提醒大家在關注綠色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必須考慮繁榮以及貧富差距問題,要保證經濟、政治的可持續性。本文根據其現場演講翻譯。
【文/蓋爾·拉夫特 翻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朋友們,晚上好。
在能源和大國競爭領域,全世界的脫碳努力以及當今世界發生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是自相矛盾的。我不知道在此論壇提出的許多觀點是否會被在座的一些聽眾所接受。
我想說的第一件事是,無論是否有能源危機,現在這麼說可能還為時過早,但在一些龐大的經濟體,比如中國、印度和歐洲,我們的確看到有一系列小危機出現。這些經濟體的市場都不小,經濟影響力都很大。我認為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是,化石燃料正向我們傳遞著一條資訊——好吧,我們理解你們想要做什麼,但不要操之過急,因為你們可能會遇到非常嚴重的問題。在美國的一些學校,通常會要求大家簽字確認一些應急提示,上面寫著“要走不要跑”,因為跑得太快容易引發踩踏事故,造成傷亡。
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最近幾周看到的是一個警告訊號。一個令人擔憂的跡象是,我們需要停下來仔細思考,過於激進的脫碳行動在短期內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脫軌,而此前我們已經在經歷一場健康危機,世界某些地方也早就出現了經濟危機的現象,此外還面臨著糧食危機。
這不是一個玩笑,而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我們不能把當今世介面臨的所有其他問題都放在一邊,置數萬億美元於不顧,只專注化石能源問題。這不是世界目前面臨的唯一問題。我們需要正確的做法。
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10月18日在上海開幕 圖自新民晚報
我此前聽到有人說,減少碳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不是一個負擔,但我覺得這是一個負擔。如果說它不是負擔,那是荒謬的。在一些國家它可能不是負擔,但在其他很多國家就是負擔;它切實影響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冬天來了,那些受到供能短缺影響的人可能會因此而死亡。如果說這不是一種負擔,但某些人可能無法熬過下一個冬天。我想這恐怕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麻木不仁,有人沒有考慮到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像我們這樣幸運。所以,減碳是一個負擔;而且就全球財政狀況而言,還是一個經濟負擔。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這不是某些富裕國家不識民間疾苦的派對;我們也不要忘記,全世界仍有數億人生活在能源匱乏的環境之中。
最糟糕的是,我們還面臨著大國競爭的現實,一些人喜歡把當前的中美關係或更廣泛的中外事務定義為大國競爭。我認為這是以美國及其所盟友組成的西方集體與中俄等國之間的摩擦,這場摩擦日益升級,也對能源系統產生了影響。
好吧,我仍然記得中美兩國在氣候、能源、效率和可持續性方面展開緊密合作的那些日子,比如在電池、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等方面都有多項舉措,但現在所有這些舉措都已不復存在。我們再也沒有科學合作,也沒有展開更多的人際往來,今天雙方的科學家甚至不敢與另一方的科學家交談,因為FBI會來敲門,指控他們與所謂的“敵人”合作。
現在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所有關於中美脫碳合作的說法都成了空談。在各自國內,你能看到的最好情況就是各自陳述本國意圖,而另一方則試圖將所有這些宣告都與他們的承諾聯絡起來,確保他們遵守自己自願做出的承諾。但,這不是合作,沒有產生1+1=3的效果。
事實上,我看到的情況恰恰相反。我看到了相互干擾,特別是在美國。我可以舉兩個例子,就在上週,美國禁止向中國公司出口重水和核電站關鍵部件,這意味著中國核公司將發現,他們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會更難完成自己的工程以及開發民用核能源。現在,我驚訝地發現再也聽不到有關核能源的訊息,我驚訝是因為核能仍然是非碳電力的唯一來源。就在今天,來自日本的發言者也沒有提到核能,在她展示的幻燈片中,核能甚至不是選項之一。但坦率地說,任何不涉及核能的脫碳討論都不夠嚴肅,將唯一的非碳能源排除在外是荒謬的,也很不專業。這一現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核能竟然沒有出現在討論中。
另一件事是,美國方面禁止進口中國的光伏元件,因為它們來自新疆,美國人認為這些元件是在強迫勞動的條件下製造的。這是又一個荒謬的說法,但它正在展現一種不一致性。我們可以認為大國競爭正在破壞脫碳努力,中美不僅沒有展開合作,還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互相攻擊。
據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的多晶矽產能預計達到56.7萬噸,佔全球85%以上,其中新疆又佔到全國的57%。
此外,我意識到大家還養成了這樣一個新習慣,即我們自願承諾在一定時間內減少一定比例的碳排放,已經成為大國競爭的一部分。各國認為需要發表這些宣告,這麼做只是為了表明它們在多大程度上是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但隨後你就受困於各種可能對本國人民、本國經濟有害的立場。我已經跟蹤這些承諾超過20年了,我認為所有這些承諾通常都是出於政治目的,從來沒有實現過。我還記得大概2003年的時候,喬治•布什說,今天出生的孩子,他們的第一輛車將是氫燃料電池車。我有一個孩子,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她已經買了她的第一輛車,但我現在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氫燃料電池車。
我也讀過很多關於能源議題的非常非常激進的宣告。我聽到唐納德•特朗普談論美國是一個能源帝國,談論能源霸權,但你們都知道,我們再也聽不到這方面的訊息了。我們聽到奧巴馬總統談論到2016年美國將有100萬輛電動汽車,但這從未發生過。我可以不停地引述這些政客們的言論,他們發表的宣告從來都不是承諾,因為從未實現過。
我們必須先去政治化,然後再去碳化。將能源政策政治化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因為這反而為經濟衰退和人民受罪創造了條件,人民會因此吃苦頭。政客們一發表宣告,就當選了;但5年或6年後,數十億人將為此承受苦難。這是另一件亟需停止的事情。
當然,我不想讓我所說的這些話聽起來像是我不關心氣候、能源、環境問題,好像我不在意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我當然慎重思考過,但我也對繁榮的重要性非常敏感。我只是想提醒大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綠色能源行業發生了什麼。我甚至在危機期間觀察了各經濟部門的情況,當金融危機發生時,受影響最大、損失最大的行業恰恰就是綠色能源。當市場崩潰時,綠色能源行業是第一個被棄之不顧的行業。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需要確保不會因為追求脫碳而失去經濟繁榮,因為只有富裕國家才能解決全球性問題。就拿正在經歷的疫情來說,只有富裕國家和西方國家才有能力發明和分發疫苗,我們無法從窮國那裡得到更多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必須富裕繁榮,才能擁有解決全球問題的手段。但是如果我們犯了錯誤,如果失去了經濟繁榮,比如因為能源價格太高等諸如此類的事情,那麼恐怕會看到時間效應顯現。綠色能源行業將影響私人投資,影響政府支援各種專案的能力,可能反而會弄巧成拙。
最後,我想對你們說的是,要維持可持續性,首先在經濟上要可持續發展;其次,美國總統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所以在政治上也要保持可持續性。只有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才能看到真正的成果。我們不能讓這種努力時跑時停,一會兒衝刺一會兒慢跑。因為如果我們不堅持下去,就看不到結果,因此即使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取得一定成就,也比我們現在看到的跑跑停停、無法連續的狀況要好。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以一種更平衡、更負責任的節奏前進,這樣就能以一種有組織的、全球協同的方式前進,所有國家都可以齊頭並進,而不是少部分國家跑在前面,而其他國家則落在後面。
謝謝。
(觀察者網由冠群翻譯自蓋爾·拉夫特在第九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上的演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