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李煥宇】肉類漲價、牛奶漲價、蔬菜漲價、藥廠停產……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引發的供應鏈危機席捲全球,高度依賴海外進口的韓國日子不大好過。
韓國五花肉、牛肉價格“堪比黃金”
據韓國畜產品質量評價院的資料,截至本月15日,韓牛(韓國本土牛肉)裡脊肉價格為每公斤11.796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41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0%以上;五花肉價格為每公斤2.61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42元),比去年年底上漲了24.7%,比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上漲了47.1%。這也是韓國五花肉價格在2011年口蹄疫疫情過後首次突破2.5萬韓元/公斤大關。
韓聯社感嘆,豬肉和韓牛現在已經賣出了黃金的價格。
本土肉變貴了,進口肉也在漲價。《每日經濟》18日援引畜產品平臺Meatbox的資料稱,上月智利進口五花肉價格為每公斤10098韓元(約合人民幣55元),去年才每公斤8338韓元(約合人民幣45元),漲了有21%。
從需求上看,“韓牛日”(11月1日)乃至吃肉旺季冬季的臨近、居家防疫措施導致家庭消費增加以及政府發放的災難支援金等因素均刺激了韓國國內的肉類消費。
根據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農業觀測資訊中心的資料,今年6-7月,韓國每戶平均牛肉購買量為0.68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長了0.07公斤。二季度,肉類在韓國家庭消費支出額中所佔的比重從去年的2.3%升到了3%。
另據韓國農村振興廳展開的網路民調,有34.4%的民眾表示在領到災難支援金後會更傾向於購買韓牛。從實際銷售數字來看,在韓國政府從上月開始發放支援金後,樂天超市的肉類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7%,7-11便利店方面稱,單月精肉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5%。
供給方面,由於美國及南美的肉類生產國受疫情影響勞動力短缺、港口堵塞再加上海運運費的暴漲,使得肉類進口比以往難了不少,連鎖商超易買得為了保障供給甚至還動用飛機從加拿大運肉。今年前8個月,韓國豬肉進口量為217709噸,比往年(26.7915萬噸)減少了18.7%。9月份,韓國五花肉進口量為1033噸,更是創下今年2月以來的最低值。
另一方面,韓國本國飼料極其依賴進口,重要作物如玉米、大豆的進口依賴度超過了95%,使得影響進口肉類的物流因素同樣會對本國肉企產生不利影響,拉高生產成本。
蔬菜、牛奶、飲料...韓國人飯桌物價全面上漲
肉類價格上漲還只是韓國人餐桌漲價的冰山一角,據《首爾新聞》10月20日報道,韓國國內的泡麵、牛奶、蔬菜、飲料等一系列產品價格都在上漲。
20日,韓國多家飲料廠商以糖、包裝材料、人工費和物流費漲價為由,將旗下飲料價格上調6%-12%不等,連在韓銷售的芬達、雪碧等知名飲料的價格也平價上調了5.9%。
韓國農產品流通訊息顯示,19日,該國1公斤菠菜的價格為12600韓元(約合人民幣68.4元),比去年(7479韓元,約合人民幣40.6元)上漲了37.2%;2兩青菜的價格為1514韓元(約合人民幣8元),比去年(917韓元,約合人民幣5元)上漲了65.1%。
10月1日,韓國首爾牛奶、每日乳業等奶企宣佈,由於原奶價格在8月上調,公司旗下鮮牛奶價格也要上調5%-6.1%。輿論開始擔心,麵包、冰淇淋、咖啡等需要用到牛奶的食品價格也要跟漲。
雞蛋的情況稍微好些,據《首爾經濟》20日報道,韓國雞蛋價格為1盒7200韓元(約合人民幣39元),雖然相比今年上半年(8000韓元,約合人民幣43元)有所好轉,但同去年禽流感爆發前(3900韓元,約合人民幣21元)相比,價格幾乎翻了一倍。
業內人士表示,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以及近期的供應鏈混亂、工資上漲等因素拉高了企業的生產成本,當前的漲價趨勢在第四季度可能會繼續持續下去。
進口原料短缺,部分韓國藥品停產至明年
除了農產品,韓國的醫藥產業同樣受到了供應鏈危機的衝擊。
據央視財經10月20日報道,多家制藥企業因醫藥原料短缺而被迫停止藥品生產。市面上多款藥品因此處於“斷貨”狀態,包括家庭常備藥、處方藥及注射劑,涉及四家制藥企業的近10種藥品。
以韓國老牌藥企柳韓洋行為例,它的兩款便秘藥的醫藥原料進口自美國,但由於供應商沒能及時找到集裝箱運輸,原料供應中斷,導致這兩款藥停產。而另一家知名藥企新豐製藥的抗生素類注射劑斷貨,則是因為海外醫藥原料工廠因疫情停工。
報道稱,韓國醫藥原料的自給率僅為30%,本次停產的企業快的可以在本月末恢復生產,慢的就要等到明年第一季度了。目前,韓國部分藥店已經出現了感冒藥售罄的情況,民眾擔心,隨著冬季感冒多發季的到來,藥品不足將威脅民眾健康。
進口依賴,韓國人的飯碗無法迴避的難題
韓國食品飲料本輪漲價同其對海外進口的高度依賴不無關係,由於自給率低,韓國缺乏掌控自家飯碗價格的能力。
根據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發布的《5年(2015-2020)大米糧食自給現狀》,韓國的大米自給率從2015年的101%下降到了2020年的92.8%。儘管如此,九成的大米自給率還是把韓國的糧食自給率拉到了45.8%。
但報告同時指出,如果去掉大米,韓國糧食自給率將只有10.2%。
相比之下,韓國的肉、奶產品自給率還算不錯。《朝鮮日報》2018年的一份資料指出,韓國的肉類自給率為64.2%,其中牛肉36%、雞肉78%、豬肉66.9%。另據韓國《農民新聞》報道韓國2020年的原奶自給率為47.7%。
然而,肉、奶生產需要飼料,韓國的飼料依舊需要進口。據《韓國農民新聞》19日報道,韓國的小麥、大豆、玉米自給率分別為0.5%、6.6%、0.7%,即便去掉飼料需求,三者的自給率也只能達到0.7%、26.7%和3.5%。
韓國乳畜界就曾訴苦,稱乳業規模大的國家往往糧食產量豐富,能以低廉的價格拿到穩定的飼料供應,而韓國大部分奶農深受進口穀物價格和海運運費的影響,隨著去年海運運費上調,韓國奶農的飼料成本在今年上漲了15%。
考慮到這一點,還有一份資料稱,若加上飼料需求,那麼即便算上大米,韓國的糧食自給率也只有21%。《韓國農民新聞》指出,對海外市場的高度依賴使得韓國食品的價格和生產成本將不可避免地收到國際糧價、油價、運費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這些也是助推本輪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不過,漲價並不意味著危機。韓國政府和農業界認為,目前的狀況與糧食價格暴漲的2007年至2008年不同,並沒有出現農業生產危機。一位農村經濟研究院專家稱:“當前的情況同10多年前不同,全球糧食庫存充足,價格也趨於穩定,只是美元升值和運費上漲助推了價格。”
據他們預計,韓國國內食品價格到年底前將一直維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