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中國電影市場還算熱鬧,畢竟好萊塢大片《沙丘》上映了。這部電影上線前後觀眾都不看好它在國內的票房,事實就是電影上映後它的票房確實不行,這就反推得《長津湖》反拿下票房第一的位置。
截止本帖發表前《長津湖》票房已經突破52億,距離《你好李煥英》的54.03億隻差兩億左右了,《長津湖》票房最終超越《你好李煥英》的機率目前來看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最終超越《戰狼2》機率則小很多。
而不管《戰狼2》還是《長津湖》吳京都是絕對主演,再加上《流浪地球》堪稱當下中國電影演員的頂級霸主了,這個成績連暫時排在第二位的沈騰的遜色一籌(沈騰有太多客串和《我和我的家鄉》那種拼盤電影)。
說到中國百億票房演員排名,目前排名參考上圖。
女演員中目前比較接近的就是賈玲和張小斐,因為不管網友覺得《你好李煥英》夠不夠格,但54億票房確實是實打實的,此下就是主演了幾部喜劇的馬麗,能主演電影的周冬雨,張子楓也有機會。
其它女演員包括老牌演員三旦一冰現在不行,單獨看票房成績可能還不如後來崛起的袁泉,譚卓和陳數,畢竟袁泉真主演《中國機長》《中國醫生》這種票房大片,譚卓有《誤殺》《我不是藥神》《烈火英雄》等等。
那麼為什麼中國百億票房演員前十位當中,一個女演員都沒有呢?
百億票房前十中沒有一個女演員呢?全世界的電影都這樣
現在的男女話題是有點敏感的,根據我個人對於全世界影視產業,尤其是電影產業淺薄的觀察來看,其它不講就市場賣座這種商業大片來講,女性題材的電影確實遠遠沒有男性題材的有優勢,數量也稀少得多。
這個不止是中國電影市場了,哪怕是好萊塢大片都是如此。
比如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宇宙,我們都先刨除知名ip自帶的知名度屬性,與知名演員的名氣與超級英雄的名聲結合這一點來看,單獨講絕對主演的超級電影,你也會發現女超級英雄為主的電影少之又少。
其實算來算去就只有一個《驚奇隊長》,加上dc那邊的《神奇女俠》,還有今年終於拍的《黑寡婦》。其它像黃蜂女,緋紅女巫,卡魔拉等等,但是她們都只是女主角而不是電影裡面的絕對主導。
絕對主導的電影有《安娜》《特工紹特》《極寒之城》等女特工片。然後就是各種各樣的恐怖片,青春片和愛情片,最後真正的頂級大片只有《古墓麗影》的朱莉,再到《生化危機》的喬拉這種。
這就又回到了像漫威超級英雄電影一樣,哪怕是男演員,這個ip自帶巨大的知名度,光環效應。超級英雄IP價值是在IP本身,不體現男演員、女演員的價值(演員有一部分,但不是絕對因素)。
如同中國百億票房演員排行榜一樣,《長津湖》《戰狼2》吳京的份量就重得多,而《流浪地球》好歹有劉慈欣科幻的一部分效應(之前沒有成功的中國科幻電影,有一部分效應不是決定性效應)。
沈騰,賈玲的喜劇片是一樣的,他們是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稀缺的演員。
沈騰是喜劇一哥,賈玲是不是喜劇一姐還要看後續作品。相比之下,張小斐就有點像撿了“便宜”,一如馬麗在沈騰主演的喜劇片一樣(大家可以單看馬麗主演的其它電影,張小斐後續作品要看)。
全世界女演員主演的商業大片都不如男演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個答案倒也簡單,就是歷史發展和社會發展導致的分工,社會分工在當下形成觀眾的文化消費上的一種傾向,人類社會直到發展到今天,男性題材大片還是比女性題材大片有優勢。
大家仔細想想,進電影的觀眾都是誰呢?
是組團出遊的小家庭,是成家立業的小夫妻,是戀愛正濃的小情侶,這些才是電影院的大財主。這三類大財主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通常都是男性佔主動的,你想要男性給電影買單,至少也得符合男女雙方共同的口味吧?
女性觀眾喜歡的大電影,還有女效能夠絕對主演的電影都是愛情片,文藝片和愛情片,你說如果拍得好還罷了,比如《親愛的》,張子楓的《我的姐姐》和周冬雨《少年的你》之類的,男性還能陪著女性一起去看。
但國內大多數頂流女藝人拍的電影都不能看,口碑和質量太崩了。楊冪的《小時代》系列,劉亦菲的《花木蘭》等等,最可惜的之前的白百何,她演技確實不錯,定位是小妞電影,票房彙總還能扛個50億,可惜的是人設崩了。
最關鍵的問題來了,由於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分工形成的文化消費傾向。女性觀眾喜歡的電影除了偏愛情,偶像言情類的電影(還以年輕女性觀眾為主,如耽改對小鮮肉的需求),她們喜歡的大片同樣又是中年男性為主的電影。
這幫人通常演技過硬,富有全世界都通行的男性魅力,再和人類文化需求的歷史慣性一結合,最終大家會發現全世界賣座的頂級商業大片,基本都是這些型別。
動作大片、戰爭大片、警匪大片、科幻片、冒險片,古裝片和動畫片等等。
這些題材中除了動畫因為沒有真人參演標準不同(像宮崎駿,迪士尼公主動畫還都是女性為絕對主角)。其它各種題材在人類歷史上還真就是男性參與為主,這真沒刻意挑事什麼的。
不信?
大家仔細想想,古裝大片裡的政治博弈,國家與個人的紛爭。扯到古代肯定男性為主,戰爭大片不管是古代戰爭,二戰還是現代戰爭。那些躺在戰壕裡躲著槍林彈雨,各種炮彈橫飛的也以男性士兵為主。
特工大片和警匪大片裡,歷史上的特工都未必有007那麼風流瀟灑,但確實是多數男性在各國遊走做工作;警匪片通常是男性警察,偵探與窮兇極惡的悍匪。要麼搞智鬥,要麼在街頭槍戰互轟。
冒險大片和科幻大片直到現在都是西方為主(日本跑得很偏),冒險片就是西方在工業革命後一群男性在全世界搞殖民,發現新世界所謂的冒險。科幻大片則是科學幻想的浪漫了,流行文化作品主角通常也是男性為主。
這倒不是說沒有偉大的女科學家,可無論是西方科幻三巨頭的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和克拉克,包括以《銀翼殺手》開創“賽博朋克”的菲利普·迪克等等也都是男性為主。一如中國科幻四大天王是劉慈欣、韓松、王晉康、何夕也都是男性。女性科幻作家不是沒有,但又扯回到比例的問題上了。
這個人類流行文化發展的歷史慣性,再與近現代科學技術結合。
我們把這套東西再放到電影裡面那味兒就很濃了?什麼味呢?那就是近現代但凡推動影視產業科學技術革命的電影(包括電視劇),恰恰都是動作片、戰爭片、警匪片、科幻片等等男性佔主導的影視題材。
女性觀眾喜歡和女性主演的愛情片,青春愛情片,用得了多少特效對吧!
而且,我個人相信經歷過工業革命和電影數字特效革命時代的觀眾,就影視劇營造的“銀幕奇觀”這種想象畫面來講。不止是男性女性觀眾了吧,應該是人類觀眾都更喜歡看商業特效大片,這些題材上面說了又都是男性佔主導的。
那麼問題來了,女性主演的大片怎麼樣才能崛起呢?
至少從目前人類社會分工和歷史慣性來講,女演員只能在男性佔主導的題材當中去“扶正”。這個背後的話術應該是男效能做到的,我們女性也能做到。比如男效能打拍動作片,女性也非常能拍動作片。
這個方面歐美電影做得好不少,古裝片和戰爭片因為歷史問題是難操作的,但個人與個人打架的特工片,動作片有很多的例子,用柔弱的女性更好展現的恐怖片,驚悚片更是女主角為主。
相反的操作就是女性要求的那種禁忌的話題了,這些年國內電影較少,大女主古裝劇不用多講了,好萊塢的《猛禽小隊》等片也是例子。這都不是我個人有偏見,這種拍得太蠢的大片男性觀眾不喜歡看,女性觀眾也不喜歡看。
中國流行文化的發展和西方有很遠的差距,這個再投射到女性主演的作品上就更少了。
誰會是第一個中國百億女演員?三旦一冰甚至不如譚卓、馬麗和袁泉
最後,我們預測下誰會是中國第一個百億票房女演員。如果不是頂級大片的絕對主演(所謂大女主),而是商業大片女主角的話,譚卓、馬麗和袁泉最有機會,這甚至強過老牌中代生代三旦一冰。
譚卓手握《我不是藥神》《烈火英雄》《誤殺》等片,再主演一兩部大片女主角就很容易了,馬麗和袁泉是同樣的道理,馬麗未來有和沈騰主演的《獨行月球》,也快了。袁泉還有《封神三部曲》,雖然那電影是群戲,如果爆了她也算是。
真正能擔任絕對主演的女演員目前來看周冬雨,張子楓貌似更有機會一些。但兩人差距還很遠,周冬雨還得來好幾部《少年的你》,張子楓《我的姐姐》是同樣的道理,但現實題材電影太難了。
兩人再主演頂級大片的女主角暫時困難,因為就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話,她們和三旦一冰,85後花旦的定位是有些尷尬的。
因為當下中國頂級商業大片要麼沒什麼女主角,像《長津湖》《唐探》《八佰》,要麼就是男性佔主導大片裡的鑲邊女主角,《戰狼2》《流浪地球》《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中國機長》等等。
這種頂級商業大片上面說過了,它是以中生代男性佔主導的。
三旦一冰因為地位到了,片酬也高就不好安排角色,戲份多了還談情說愛參考《攀登者》;周冬雨,張子楓年紀又太小,擔不起大片女主角的位置;你想想把周冬雨,張子楓配給吳京、沈騰他們當老婆不合適對吧。只能給女兒,妹妹和後輩的角色,但這對題材要求很嚴格。
85花就是演技實力一直不到,電影圈都不是沒有給過機會但真撐不起。
這樣才會讓實力不輸、年齡到了、知名度不錯,片酬還低的譚卓、袁泉、陳數和小宋佳等中生代青衣給頂上去了(馬麗有市場稀缺性)。
最後,女演員想要破局的話只有一個辦法了,只能在動作大片,科幻大片,警匪槍戰大片等題材扶正,但目前中國影視產業。電視劇大女主古裝劇爭議不小,但加上都市劇已成電視劇主流題材之一,商業大片我個人暫時沒有看到什麼頂級專案。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雖然《你好李煥英》質量、口碑現在被網友廣泛詬病,但賈玲在女性喜劇題材的破局,算得上是最大的貢獻了。當然賈玲,包括張小斐後續主演的電影也就很重要了。如果複製成功那就叫破局,複製失敗的話那就叫“曇花一現”了。
最後,希望中國電影和中國影視產業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