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功勳》的幕前,是塵封功績的八位首批“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他們偉大的故事被平實地講述給更多人聽;而《功勳》幕後,則是十多位藝術創作者,近百位演員,以及數以千計的演職人員,他們懷著對功勳人物的敬意,上高山、冒雷雨、頂風沙、駕牛車、幹農活、啃洋芋……雖然每單元只有六集,卻平均拍攝了四十餘天。他們對創作的堅持與真誠,同樣值得被記錄。
《無名英雄于敏》:喜劇元素像“鹽粒撒在白米飯上”
導演:沈嚴
編劇:王小槍
演員:雷佳音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外界給予于敏的評價。他的一生,沒有太多或大悲大喜、或生死攸關的戲劇性時刻,只有對科學從一而終的堅持。研究氫彈,就是他一生的主線。但這也讓王小槍在創作劇本時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在大量收集公開資料,採訪于敏的同事、身邊人,並從於敏的兒子於辛那裡補充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後,王小槍決定將於敏研究氫彈的真實經歷作為劇本的“樹幹”,而其餘的“樹枝”部分則合理性地“虛實交加”。例如,劇中或給於敏增加研究阻力、或給予支援的老馬、老郝、陸傑,都是虛構的人物。由於于敏非常喜歡《三國志》,王小槍便從中提煉了兩種人物關係將於敏的故事串聯起來——于敏和老馬像諸葛亮和司馬懿,于敏和老郝則像諸葛亮和劉備。“于敏特別喜歡諸葛亮,包括吟《後出師表》,他認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和諸葛亮很相似的點。”
此外,劇中還加入星星點點的喜劇元素。例如於敏的夫人生孩子的時候,于敏急忙趕到醫院,卻認錯了病房。“就像鹽粒撒在白米飯上一樣。”王小槍形容,“面對這樣的主題人物,我們也要想一些電視劇的創作方法、技巧來幫助節奏推快一點。雷佳音既往也演過比較誇張的、有些呆萌感覺的人物。”
《黃旭華的深潛》 :不拔高、不煽情的“敘事體散文詩”
導演:楊陽
編劇:申捷
演員:黃曉明
楊陽在接到創作《黃旭華的深潛》後,觀摩了大量國內外潛艇題材的影片,查閱了很多有關黃旭華和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究史料,卻還是找不到合適的創作調性。楊陽認為,《黃旭華的深潛》不能為追求戲劇性、緊張感,而損害歷史的真實和人物魅力。同時它也不應該是一部傳記片。“因為我國核潛艇事業是一代人,乃至幾代人完成的。黃老曾堅決地說:‘絕對不能說我是什麼之父。我只是無數核潛艇人中的一員’。”
直到2020年7月,楊陽在武漢見到了黃旭華,才找到了準確的答案。當楊陽帶領團隊走進黃旭華工作過地方,一位拄著柺杖、滿頭白髮的老人悄悄走了進來。他帶著南方口音輕聲地說:“你們好”。他指著自己的一頭白髮說,“老伴剛給我理了發”。那個上午,楊陽聽黃旭華講了很多過去的故事,講到初遇核潛艇,講到爸爸、媽媽、妻子。“就是那天,我決定用一種平和的語氣去講他的故事,正如他本人那樣,娓娓道來,不刻意追求戲劇性,不拔高、不煽情、不過度用力,把黃老奉獻一生的故事,用‘敘事體散文詩’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楊陽看來,黃旭華從事的工作和環境需要一種堅硬的調性,側逆光、厚重感、粗顆粒是合適的影像風格。而水下核潛艇畫面則全部由特效製作完成,“這部劇難度絲毫不遜於我們拍攝過的任何一部長篇。”
《屠呦呦的禮物》:周迅和屠呦呦有性格相通之處
導演:鄭曉龍
編劇:王小平
演員:周迅
在宣佈周迅飾演屠呦呦後,外界曾有不少爭議之聲。但在王小平看來,私下的周迅和屠呦呦有不少相似點——不喜歡熱鬧,不善於人際交往,在陌生人多的時候不太喜歡說話。“正是她不善於用語言表達,在拍戲的時候,她非常專注,所以周迅看劇本之後,也說自己好多地方跟屠老師很像。”鄭曉龍表示。
除了性格相通之外,鄭曉龍也看中了周迅的“塑造感”。在鄭曉龍看來,屠呦呦這個人物和他以前拍過的任何一個女性角色都不一樣,非常有個性。也正是透過她的個性與執著,鄭曉龍與王小平形成了《屠呦呦的禮物》這部帶有戲劇性的故事——劇中,她和任何人說話都不看臉色,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科學家相信科學,相信的是資料,相信的是她的實驗;她生活非常簡單樸實,甚至不願意為了到街上買肉排隊而耽誤時間,所以總是去食堂隨便吃點,或者在家裡弄點掛麵。“她的一切、她的忠誠都在這(科學上),包括她對國家交給的任務表示忠誠,對那些病人充滿了悲憫和情感。這個我覺得是她最後完成青蒿素(的原因)。”
王小平說,看完這部劇之後,周迅難得地給自己的表演投了一個滿意票。“但更重要的是觀眾的評判。播出後,如果觀眾覺得周迅演得特別好,那就是特別好。”鄭曉龍表示。
《袁隆平的夢》:黃志忠特意學習小提琴
導演:閻建鋼
編劇:宋方金
演員:黃志忠
黃志忠飾演袁隆平。
《袁隆平的夢》取景於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是袁隆平最早工作的地方。由於雨季原因,拍攝的40多天中,30天都在下雨;前三天正值大霧,面對面都看不到人,劇組幾乎沒有拍到戲。那個地方經濟也並不發達,上山只有一條單行路,開錯便無法掉頭。於是劇組每天必須給車排上號,按號碼上山、下山;有任何流程差錯,整個組就會堵在山上。
農活同樣是考驗。該單元片頭的稻田是劇組租下來的,開機幾個月前才開始種上稻子。但演員拍攝時也同樣要下地幹活、插秧。閻建鋼說,殺青時無論是黃志忠還是劇組工作人員,對於插秧下地都已經駕輕就熟,“天天在泥漿裡待著。”
對於為何選擇黃志忠飾演袁隆平,閻建鋼和宋方金不約而同稱其為“不二人選”。“他與袁隆平形似,是業內共識。”閻建鋼表示。此外,在宋方金看來,把詞和情境給到黃志忠,他馬上就能表演到位,讓所有人信服。劇中有一場戲是袁隆平被領導批評,被安排去勞動。他晚上便打籃球發洩,以至於不小心摔傷。“黃志忠跟袁隆平其實是有一些像的。袁隆平喜歡打球,黃志忠是籃球職業運動員;袁隆平一生喜歡在海里游泳,黃志忠也是可以在海里游泳的(級別)。他們倆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除了黃志忠不會拉小提琴。但是這一次他也專門學了小提琴。”宋方金表示。
《孫家棟的天路》:結尾戲是佟大為即興發揮
導演:楊文軍
編劇:徐速
演員:佟大為
《孫家棟的天路》中最濃墨重彩的一場戲,是東風二號導彈發射失敗後,孫家棟帶領團隊寧可不吃飯,也要幾天幾夜蹲在戈壁灘上,忍受著刺骨的冷風,把導彈殘骸挖出來,拿篩子一點點篩零件,再拼湊回去,認真分析失敗原因。
在創作劇本時,鄭曉龍就曾和楊文軍、徐速商議,可以寫失敗的故事,因為往往外界只看到一顆衛星成功上天,卻沒有看到背後多少顆失敗了、爆炸了。“這段故事非常感人,都是真實的史料和記載(改編而來)。”楊文軍坦言。
同樣令楊文軍印象深刻的,還有最後衛星成功上天,孫家棟卻沒有在現場,而是在第二天的報紙裡看到了紅色的大標題“東方紅衛星上天了”。孫家棟在大街上,突然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並激動地說“陳主任,我們終於騎著腳踏車上月球了”。楊文軍透露,這場戲實際上是佟大為的即興發揮。原本劇本中只停留在孫家棟看了報紙很激動,然後鏡頭便切到老百姓們在天安門廣場歡呼,孫家棟和太太在人群之中。“但因為佟大為這場戲改得特別好,專家都覺得到這戛然而止更好,就選了現在這個結局。反而那個大場面沒有這個力量感了。”
而對於這場戲,佟大為表示,由於是殺青前拍攝的最後一場戲,當他經歷了孫家棟的經歷,更深入瞭解到整個故事裡每位默默付出的科學家,當他看到報紙的那一刻,一切都彷彿歷歷在目。“這場戲孫家棟喊的陳主任,是最早引他做導彈的領導。在孫家棟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幫他,支援他。我說出那句臺詞,也是因為覺得,科學正是這樣傳幫帶的傳承。”
新京報資深記者 張赫
資深編輯 佟娜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