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上這位老人家姓蔡名叫中華,今年76歲,是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農村人,因為常年紀錄地坑院的緣故,攝影師和大爺成為了朋友,用大爺的話說就是“老熟人”,蔡大爺可以說是當地農村裡最後一位傳統老農,幾乎當地人都承認攝影師這個觀點,其原因就是老人家一生都堅守著農民本色,種地幹活幾乎不使用現代農業機械,依舊是靠自家那匹20歲的騾子,當然更讓人佩服的就是他至今還種著30畝地,一年四季田間家裡兩頭跑,除了種地吃飯吃飯,很少幹其它的事情,讓人非常驚訝的是大爺喜歡吃麵食飯量驚人,身體健康,一輩子沒有進過醫院是老人家很驕傲的事情。
前段時間因為YQ和連綿秋雨的緣故打亂了我們攝影的計劃,大約已經有2個多月的時間不曾過黃河去看蔡大爺了,近日天空放晴一行人便匆匆趕了過去,一來想記錄當地農村地坑院子在大雨過後的情況,二來也想看看老人們的生活成啥樣了,當然蔡大爺是重點關注的人物,早上10點多鐘轉到了大爺的地坑院子上邊只看到了他養的騾子,地坑院大門卻安置上了鐵將軍,熱情的鄰居大姐告訴我們說,“老蔡閒不住,雨下得無法正常秋收,這天氣剛晴他就忙著往地裡跑,估計是收玉米去了,估計要到午飯時間才能回來。”大家只好先去看看其它老人們的情況,下午2點鐘左右我們轉回了大爺的家,遠遠地就看到他一個人用鍘刀在給騾子軋草中,由於過於專注,直到我們走到跟前呼喚,他才抬起頭和我們打了招呼。
相互都是直性子人,見面客套寒暄的話很簡單不外乎,啥時候來的?剛來啊,最近好不好啊?接下來的一切都很自然,大爺嘴裡說著“捏捏捏,照照照”繼續低頭幹著手裡的活,原本這個鍘草地活在農村都是兩個人配合來完成,身強力壯的大爺一個人卻能熟練完成,不大功夫老人喂完騾子後走向他剛剛停在一邊的玉米車旁,從車上開始下玉米,“蔡大爺我看你今年腿腳有點慢了,是不是幹不動了啊?要悠著點注意身體。”“沒有大問題,身體好著呢,只是一年比一年老了,不還要幹到80歲!”很自然的對話,便知曉了老人家的情況。
同行的女影友從口袋裡掏出一把冬棗遞給了大爺,他也毫不客氣,塞進了沒有牙的嘴裡就開吃了,“又甜又脆,真是好棗,好吃好吃。”,正在和大爺說話忽然身後傳來了問候“你們剛來呀,吃了沒有,又是來轉轉?”回身看到了大爺的獨生女,大姐腰裡夾著一個塑膠編織袋子走了過來,女影友便和她聊上了,大姐說他和丈夫也正在收玉米,現在忙得兩邊跑,早上剛把自家的玉米收完,剛剛吃過飯就趕過來幫著父親下午收,父親上了年紀可是就喜歡幹農活,是個閒不住的人,前幾年就和他商量想給他買幾頭牛養著,那樣比較輕鬆,可是老父親還是堅持要種地,因為他總相信自己的騾子,幹不到一起自己也就不管他,任他自己樂呵,愛種多少就種多少地,只要他高興就行,沒想到父親承包了30畝地,就用他的騾子耕種著,勸說都是沒有結果,自然也就隨了他,大姐介紹完叮囑了父親幾句話就急匆匆的下地去了。
大爺說老農民有地種就是幸福,有地你不種地你幹啥?我身體健康,還有騾子幫忙,種30畝地還是可以對付的,地裡種著10多畝小麥10多畝玉米,收穫季節女兒女婿也回來幫忙,還是比較輕鬆的,最近下雨天時間長,秋收有點推遲可是隻要抓緊時間還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已經收了4畝多的玉米,剩下的孩子們打手用不了幾天就會完成。連續的大雨將村子裡很多地坑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坍塌現象,蔡大爺家只是出入通道出了點狀況,現在已經清理修復,他說下雨天女兒不放心就把他接了過去住了幾天,天晴了看看窯洞無事便又回來了,人老了圖的是自由,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方便,他們既要種地還要外出打工,已經很忙不能給他們添麻煩,再說也放不下自己的老夥計,那頭養了20年的老騾子哦,每天不看看它心裡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蔡大爺的老伴去年年底病世了,現在是一個人生活,每天的生活就是自己隨性而來,他說睡覺自然醒,吃喝更隨意,農民嘛都是以種地幹活為主,平時吃飯也沒有個準點,特別是現在一個人啥時候回家啥時候吃,已經是下午2點多鐘了,蔡大爺要開始做午飯了,老人很小的時候失去父母,從小就養成了自立的性格,做飯對他來講就是小事情,老人一輩子就喜歡吃麵食,尤其喜歡吃麵條,午飯幾乎是天天麵條,今天的午飯依舊如此,他要做的是“布拉面”,這是他的發明詞,其實就是河南人都喜歡做的“撈麵”,大爺說做這個“布拉面”很簡單,也很香,今天要做雞蛋撈麵,說完在院子開始生火做飯,土灶臺上鐵鍋裡倒上油,炒了4個雞蛋就算是今天的菜。
接下來大爺切了大半個南瓜,在鐵鍋裡開始翻炒,南瓜塊切得很大,這也許是圖方便,最後又倒入3鐵瓢的涼水,嘴中還唸唸有詞“4個雞蛋3瓢水,南瓜倒入虎丘滾。”接著大火燒開10多分鐘後,檢視南瓜軟爛後,又從窯洞裡拿出一把掛麵,他說這一包是500克就是1斤乾麵,今年的午飯能吃兩大碗就是一大半,剩下的飯晚上回來熱一熱就吃完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何況還要幹農活,飯就是支撐。”待大爺下完面,我們看到足足有大半鍋,這大飯量可真是驚人。
蔡大爺把面舀好並不著急去吃而是給我們介紹起了他的地坑院子,他說這個地坑院子是爺爺手裡傳下來,地坑裡住過父親母親,二爸和大姑,到他這一輩子就算是三代人了,論其年代至少都有2百年以上時間了,由於當年建窯時候質量不錯,平時自己也很注意維保養,所以挺過了今年的大雨,儘管別人家的地坑大多數都有坍塌,可是自家的地坑僅有出入口有塌陷,其它地方還算安全,現在看來連陰大雨已經過去,住人是沒有問題的,這幾天就從女兒家搬了回來。
蔡大爺要吃飯了端起大缽碗,坐在了陽光照射到的北邊窯洞前,“給你們也舀上2碗飯?我吃你們看多不好!”大家謝過老人的好意,看著他吃了起來,大爺的嘴裡幾乎沒有了牙齒,呼呼嚕嚕吃的很香,與其說是吃不如說是抽了進去,看著他的嘴巴只是微微蠕動幾下,一大筷子的麵條就下了肚子,也許是老人家餓了的緣故吧,反正吃的很快,邊吃還不忘給我們講一些道理:“生活好,吃的飽,吃糠咽菜活得好,現在社會好,白麵饃饃管飽吃,活也不多,平時不能吃的太好,吃過於精細對身體不好,只有多吃麵食對身體才有好處,你們看我天天幾乎都是白麵饃饃和麵條,現在身體很健康,平時很少生病,一輩子就沒有進過醫院,主要就是吃的農村自己種的莊稼糧食的結果”。
蔡大爺身材高大,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個子在1.86米以上,那個時候更能吃,要是吃麵就是3碗以上,現在還保持在2碗,農村人講究能吃能幹,只要能吃就有力量,全身有使不完的勁,當年和村子裡的插隊知青玩摔跤,他一個人的能對付五六個城裡娃,當然了幹活也是村子裡數一數二的好手,重活累活都是自己的事情,就說現在不是能吃,30畝的莊稼地是拿不下來的。大爺家裡養著幾隻老母雞還有2只小狗,吃飯的時候都是圍在他周圍,大爺偶爾也會挑上幾筷子餵給它們,“小雞下蛋,小狗看家,都有用”。
蔡大爺性格直爽,不拘泥小節,農村人有不能敲飯碗的講究,可是他全然不顧吃完一碗高興地敲了幾下,又把空碗展示給我們看,然後起身又舀了一大碗,這次他端著飯碗走出了地炕,坐在地面上的架子車上有饅頭呼呼嚕嚕地吃將起來,看著老人吃的很香,我們都覺得很羨慕。
蔡大爺人很厚道善良,正在吃飯先來了一位已經搬到城裡老鄰居囑咐他幫著看樹上的柿子,“老鄰居了,你放心,我看著呢。”接著又來了一對中年人向他借钁頭和鐵鍁,要回家收拾倒塌的地坑,大爺頭也不回便告訴他們工具放置的地方,讓他們自己去拿,看上去對他們非常放心。第二碗麵條的湯要多一些,大爺又吃又喝非常過癮,還是不停地給我們介紹他能吃能幹,身體又好的原因,就是喜歡吃麵條,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是自己擀麵條,時間緊就吃買來的掛麵,今天吃了兩碗麵吃了一半,裡邊還攪了4個炒雞蛋,鐵鍋裡的剩飯晚上回來就吃完了。
吃完飯大爺舉起了空碗說道:“真香,我都想把缽碗也吃了!”聽說我們要走,立即站起身來給我們指出危險的地方,他說前幾天來了一個當地的美女主播,剛下過雨不注意,光知道低頭對著手機哇啦哇啦地說話,誰知道走到了一塊下邊空的地方,結果人全都掉了進去,幸好裡邊有坍塌的溼土墊底,否則就是大亂子。
蔡大爺養騾子種30畝承包地,以及堅持著傳統農耕方式,講出來也許有人不會相信,可是這是真實的故事,能吃才能幹就是大爺信奉的真理,一個黃河邊上的老農,一輩子無慾無求,他的好生活的標準就是有地種,有飯吃,只有受過苦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滿足感,對於我們今天的生活,看看蔡大爺你還會有抱怨嗎?
我們走出很遠回過頭看到了在地坑院子上招手示意的蔡大爺,大家向老人家揮手告別後,他彎腰又在那裡收拾晾曬在地面上的穀子,看來大爺的下午又是一個忙碌的半天。一個普通農村老人的小故事,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點生活的啟迪,各位,您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的故事請點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