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運城新聞網
□記者 王耀 文/圖
立秋過後,運城的天氣也舒爽了不少。一捱到太陽落山,舒適的晚風讓人蠢蠢欲動,運城的大街小巷裡便有了另外一種熱鬧。尤其是一天的奔波過後,約上三五好友,幾串燒烤、一杯啤酒,這份深夜裡的平凡熱辣,總是讓人心心念念。
在運城,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燒烤店。豬肉、羊肉、魚、脆骨、土豆、韭菜……各式各樣的食材被搬上燒烤架。近年來,得益於飛速發展的物流,來自海邊的至鮮——生蠔也加入了我們的燒烤江湖。
其實在第一次吃生蠔之前,記者對於生蠔味道的所有想象,只限於中學時期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裡關於吃生蠔的描寫(男主人公的父親看到貴婦們在船上吃生蠔姿態優雅高貴,以至於產生了強烈的模仿衝動):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兩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她們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託著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而剛開業不久的蠔情盛宴東區店,以雅緻的環境以及平價的生蠔,成為滿足吃貨們對於生蠔想象的中意之選。
“一路蠔情鮮似海 八方盛譽飽三餐”,“蠔”氣十足的對聯下,20歲出頭的小夥子小呂站在展櫃前,忙著向顧客介紹剛從他家鄉大連空運到運城的海產品。碩大的鮮蠔展櫃裡,除了生蠔,還佈滿了各種鮮活的魚類、貝類、螺類海產品。
小呂告訴記者,生蠔被譽為海中牛奶,其營養成分卻遠在牛奶之上。《本草綱目》有記載:“性平,帶微寒。多食之,能養陰補血,清熱解毒,既可養陰,亦壯陽火,解丹毒。”現代醫學認為,生蠔肉還具有治療胃疼、胃酸,降血壓和美容養顏等功效。
常吃生蠔的“老饕”將這一口美味比作海水的味道加上牛奶的質感。正說著,服務員端上來一盤蠔情盛宴的拳頭產品:原味砂鍋生蠔。生蠔其貌不揚,坎坷凹凸的外殼下,一大塊白嫩的蠔肉顯得格外誘人。最有儀式感的是用專門撬蠔的工具撬開蠔殼的過程,那一剎那,心裡裝著滿滿的成就感。將蠔肉放入店家特製的蘸料裡,蠔肉仿若琥珀呈現在食客面前。輕輕咬動蠔肉,獨特的海鮮氣息順著汁水在齒間瀰漫,如布丁般順滑的口感讓你欲罷不能。如果碰上性急的顧客,可能會一口將其吞食,這種滿足的愉悅感則會隨著每一次的咀嚼層層遞進。
對於偏愛重口味的食客,碳烤生蠔是個不錯的選擇。炙火的加持下,蒜蓉和海鮮的氣味巧妙結合,一口下去,唇齒留香。
公元1097年,62歲的蘇軾被貶至海南。抵達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時,蘇軾已是心力交瘁。他帶著半生的疲憊寫下《縱筆三首》自嘲:“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鬚蕭散滿霜風。”按照常人理解,白髮蕭散,卻還要面臨被貶謫的命運,這是何等的悲哀!但生性豁達的蘇軾有著一種特殊的能力——藉助美食,消化掉人生所有的不如意。
兩年後,蘇軾給小兒子蘇過寫了一封關於“食蠔”的書信。信中介紹了生蠔的兩種吃法——吃法一:“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水,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之有也。”吃法二:“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又益煮者。”文豪的吃貨本質,真是暴露無遺。
然而,這還不算重點,接下來這封信的高潮來了:“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簡單翻譯一下,就是蘇軾在信的最後,對兒子千叮嚀萬囑咐:你可千萬不要把生蠔的事情說出去,要是這個秘密被透露了,恐怕那些北方人聽說這裡有這麼好吃的東西,就該學我,求著皇帝把他們貶到海南來,跟我搶這天下的美味。
當然,蘇子的這番叮囑只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戲言,將貶謫生活形容成“自駕遊”,一是為了安慰家人,二是他根本就沒想保守生蠔的秘密。他就是想讓那些希望他鬱悶、落魄,甚至客死在嶺南的當朝權貴們知道,自己雖然離家萬里,但憑藉著一顆熱愛生活、淡然得失的情懷,痛快地活著。而毫不起眼卻充滿質感的生蠔,就是蘇軾的一大寄託!
本文來自【運城日報-運城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