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很愛美的,喜歡每天把個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叻!(川普)” 吳老師對著鏡子,邊欣賞著旗袍邊感慨著,這是在為拍攝定製服裝。區別於那位嚴肅苛刻的女調酒師,吳老師愛美的心在裝點自己的時候表露無疑……
釀酒師與玉結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美的追求往往都是相通的。除了服飾,女性最熱衷的美便體現在配飾上,吳老師也不例外。
她輕撫著胸前一塊潔白無瑕的玉,笑著自嘲道:“之前總愛黃金的配飾,金首飾金耳環,金燦燦地走在街上多美哦,好看又華麗呢!”
“但是!後來遇到了美玉,自慚形穢!原來還有如此優雅別緻的存在,之前我太浮誇啦! 玉,啊!太美了!不同時期的玉都有它的故事,它的文化,它的紋理與形態,從喜愛玉製的配飾到迷戀玉製的酒器!”
吳老師非常尊重傳統文化,在釀酒層面尤為嚴格,堅持沿用最傳統的釀造方式,志願便是將老祖宗的酒文化代代傳承。
對美的熱愛,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吳老師遇到了擁有同樣理念的漢唐藝苑。他們精心收藏著與傳統文化相牽絆的諸多珍品:晶瑩剔透的玉、高雅深沉的瓷……還有同樣致敬傳統文化,傳統美學觀念。他們一拍即合,共享美,同傳承。
玉器蘊含華夏文明
這裡的藏品,既是“真”品也是“珍”品,“真”到可以透過它們窺見那個時代的興衰動盪,“珍”的可以為它們巧奪天工的絕美身姿震撼膜拜。
“玉”字,“王”字上面多一點,古時候供王者使用。質地堅硬溫潤,在月光照射下呈現美妙的光澤,是美麗的石頭,這就是玉最早的解讀。
玉在古時候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跟遵循周禮、制度等級有著密切的關係,而到當今社會區別於它的商業價值,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其年代價值——一件精美的器物能經歷千百年周折,完整無缺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是最為珍貴的。
玉的色澤豐富多彩,常見的有白玉、青玉,稀有的有黃色、綠色、紅色等等;還有一種叫沁色,由於千百年的沉澱,被共同存放空間中的其他材質器物渲染而成的顏色,如此千百年隨機且意外而成的天然色彩,是中華文明醞釀已久的浪漫。
和田玉沁色斝式壺(北朝)
斝(jia)源於青銅器的形制,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而之後的斝有了器形上的變異,在北朝時期,由於統治階層多為遊牧名族,生活習性也偏向於少數名族,器具結合了前朝遺蹟和過度時期的紋飾,慢慢從抽象到具象化。
四腳如牛頭,壺身有鳳鳥紋飾,壺耳有赤龍的造型裝飾,形態更像壺,有了壺蓋。壺蓋上的小壺嘴大有玄機,可以用來通氣便於使用。
斝最早是大型的溫酒器,以前是低度酒可以加溫,所以需要大量的溫酒器皿,但後來有了蒸餾酒,酒精度數很高,對溫酒器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少,這類的酒器便慢慢淡出歷史舞臺。
金鑲玉錯金嵌寶石羊首海棠杯(唐代)
唐代時期,酒器走下神壇來到了民間,從敬天神,到接地氣,從龍鳳神獸到牛羊牲畜,酒器上的裝飾符號也隨著使用者的多元化而豐富起來。
大唐盛世使得華夏文化蓬勃發展,隨著外交貿易的流通往來,華夏大地迎來諸多海外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從酒具器形便能看出奔放而瑰麗的創新變化。
海棠杯,波斯文化的產物,四瓣多曲線,杯把為代表華夏文明的羊頭玉,具象且帶有神韻,工藝材質為金鑲玉,錯金鑲嵌的寶石為青金石,杯身紋飾為佛教題材的卷草紋飾,也叫忍冬草(不死草),整個杯體是波斯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巧妙結合。
金鑲玉錯金嵌寶石鳳鳥角杯(唐代)
鳳鳥造型的角杯,盛酒器,模仿遠古時代用動物犄角製作酒器的造型,鳳鳥的羽翼是杯體,鳳鳥的頭頸是杯耳,同是卷草紋飾,相間捲雲紋般的羽毛勾勒,羽毛的雕刻精美絕倫,從實用器上升到陳設品。
鳳凰即是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吉祥寓意,商的始祖,華夏的祖先。
和田白玉牛首琺琅提樑瓜稜壺(清代)
所謂“清代玉器看乾隆”,清代康雍乾是經濟社會狀態最鼎盛的時期,而到了乾隆時期,文化造詣最為突出,乾隆對藝術文化的愛眾所周知。頂級的原材料,極致的手工技藝,還有由歷史薰陶而來,中外交流融合而出的絕美形態。
清代乾隆時期御用壺,形態如瓜稜,壺嘴為牛首,壺蓋為塔式瓜稜,琺琅裝飾提樑,三側均點綴一隻小魚。
和田玉白玉牛首琺琅提樑瓜稜壺(清代)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對玉的熱愛不僅僅在於它的美、它的潤,而是從春秋時期的儒家思想起,玉的高潔靈透便是為人處世品德高尚的映照。與酒之禮數般,以酒德見品格,以酒禮見風度。人們願意以此來自我約束,品酒是雅行,佩玉的美德。
陳年的美酒,千年的美玉,從樸拙的酒糟到清澈香甜的原酒,從不加修飾的璞玉到身姿婀娜的成玉,酒是上天食物的饋贈,玉是大地深藏的瑰寶,它們經歷了天地自然的孕育,人類巧手的雕琢。
酒為食物之精華,玉為大地之舍利。遇到了,便要珍惜,並助它們長存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