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年代裡,中國共產黨聯合了工人、農民等社會各個階層的力量才取得了革命的偉大勝利。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社會各界將力量集中起來,就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當然,除了工農聯盟,其他社會階層人士也都紛紛參與到了鬥爭中,其中不乏出家人和道士。國破家亡的時刻,曾遠離紅塵俗世的他們也摒棄守舊觀念,紛紛拿起槍桿保衛祖國和家鄉。
期間湧現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如黎遇航道長、李圓通道長、曹信義道長等。其中還有一位道長畢雲英勇無敵,單槍匹馬的斬殺了許多日本軍,成為當地的一樁美談。
童年經歷坎坷
在戰亂年代裡出生,可謂是生不逢時。那時候許多家庭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想養活一個孩子真的不容易,畢雲家也是如此。
畢雲生於1915年,家鄉是山東威海市神道口村。他的出生並沒有給家人帶來驚喜,而是成了負擔。他小時候體弱多病,家裡又窮得揭不開鍋,更加沒錢給他治病,於是父母便將他送到天后宮道觀。
道長沒有嫌棄這個突如其來的襁褓嬰兒,而是對他施以無微不至的照顧。還請了當地一個孤寡老太太幫助一起撫養,老太太沒有孩子,於是將畢雲當成親生的那樣對待。
畢雲便在被人疼愛的情況下慢慢地長大了,等他到了可以讀書習字的年紀,道長就從孤寡老太家將畢雲接回道觀生活,並教他讀書習字。
畢雲也聰明,很多東西一學就會。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有個一技之長來傍身始終是好事,於是道長又傳授了他武功招式,畢雲也是學得有模有樣,道長直誇他有天賦。
畢雲20歲的時候,道長百年歸仙,將道觀交給畢雲來接管。此時的他已經成長為一個俠風道骨的出家人,不僅有學識文化,而且力大無窮,還會飛簷走壁。
原本畢雲以為此生都會在道觀中平靜的度過,但沒想到1938年的時候,隨著日本人佔領山東,他平靜的生活也被徹底打破。
被日本人逼供
1938年,日本的軍艦在山東威海市停靠,在全國範圍內激起一層浪花。學生、工人等都紛紛出來聲討,讓日本人滾出中國。然而這些聲音都太微弱,阻擋不了日本侵略中國的步伐。
當時在威海,日本人大肆的抓捕和屠殺中共黨員。一天,一名受了傷的共產黨逃進畢雲的道觀中避難,畢雲見是革命軍,立即將他藏到了道觀的地窖中。
不到一會的功夫,日本兵就追到了道觀這裡,畢雲趕緊跑出去看情況。日本兵的頭目問他:“有沒有看到一個八路軍進入這裡?”畢雲此時異常鎮定,目光緊盯著那個頭目,吐出兩個字:“沒有”。
日本兵不信,讓人在道觀中翻來覆去地搜尋,結果一無所獲。他們懷疑是畢雲將人藏了起來,於是將畢雲吊了起來。為首的那個軍官用樹條抽打在他的身上,頓時鮮血淋淋,畢雲忍著劇痛一聲不吭。
日軍一邊打,一邊讓他交代那名八路軍的去向。但畢雲始終不承認自己見過八路軍。他們打了一會,看實在套不出任何的話,於是便把畢雲給放了,此時的他傷痕累累,但也顧不上這些。
他立即衝進地窖裡,讓八路軍換上道士的衣服,連夜將他送出了城,讓他回到部隊裡。經過這件事,讓畢雲更加的痛恨日本人,他發誓一定找機會報仇。
痛殺日本人
為了找機會報仇,畢雲每天都前往日本軍營附近盯梢,看瞅準機會伺機報復。某天夜裡,機會終於來了。
一天晚上,他看到兩名日本兵從軍營裡出來,他便一路跟了上去,然後來到了威海南面的大石棚。兩個小鬼子到這裡來尋歡作樂了,畢雲知道此次機不可失。
他跟蹤鬼子走到一處人煙稀少的地方,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衝了上去,一拳打在其中一個鬼子的身上,鬼子的肋骨立馬斷了兩節,躺在地上哇哇直叫。
由於速度太快,另一個鬼子還沒反應過來,畢雲的匕首已經插進了他的身體裡。就這樣,畢雲成功的斬殺了兩名日本兵。隨後他又將兩人的腦袋割下丟到了城外的荒地上,讓野狼野狗將首級叼走。
畢雲回到道觀後,又繼續計劃著下一步的行動,這次他的目標是那天對他刑訊逼供的日本兵。
一天下午,日軍的伍長帶著兩個日本兵前往威海附近的村莊進行掃蕩。於是畢雲決定埋伏在路上伺機將他們一個個誘殺。
他先偷偷地解決掉了走在後面的伍長,將伍長的屍首拖到了一個地方。因為這個鬧出了一點動靜,被走在前面的兩個日本兵察覺到了,於是他們拔刀就向畢雲衝了過來。
還好畢雲是個練家子,迅速躲過攻擊,橫掃一腿就將他撩翻在地,然後一拳打在他的胸口上,那個日本兵便吐出了一口血。另一個日本兵衝過來與畢雲纏鬥在一起,最後被他牢牢壓在身下動彈不得。
然後畢雲一用力將手指插進日本兵的喉嚨將喉管給扯了出來。一下子殺了五個日本兵,畢雲便逃離了威海市。
機緣巧合之下,他又遇到當初在道觀救下的那個八路軍。在他的引薦下,畢雲於1942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編入了威海市特工隊。
後來,他在一次與日軍的激戰中,與20名戰友被敵軍包圍,不幸遇難,犧牲時年僅28歲。他的事蹟傳到了家鄉威海市,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美談,很多人都想見見這位英勇的小道士。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一名劉明玉的老人才從家中找到一張照片,這個他的其中一位徒弟的家人叫攝影師幫拍下的。也是畢雲留存於世的唯一影像,人們也可以一睹英雄的真容。
畢雲的生命雖然僅有短短的28年,但是他卻有著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生。從小歷經坎坷,長大後飽有愛國熱情,面對敵人更是毫不留情、無所畏懼。他的精神一直鼓舞著當地的革命志士們。
在抗戰歷史上,無名英雄真的數不勝數,向畢雲這樣能留下姓名和影像的實屬難得。但無論是有名還是無名,他們都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而付出了鮮血,值得所有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