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英軍29旅進攻志願軍位於臨津江右岸的馬良山陣地的216.8高地。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英軍用優勢兵力猛攻兩天,結果被志願軍不到一個連的戰士打得滿地找牙,寸土未得。
戰鬥過程中,英軍把能用的武器都用了,還使用了煙霧彈,希望步兵能在煙霧的掩護下攻下216.8高地。
但英軍沒想到的是,志願軍戰士見敵人投擲煙霧彈後,不但沒有感到困擾,反而哈哈大笑,說:“敵人這是怕我們打不著他們麼?”
志願軍戰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呢?今天,我們就講講馬良山戰鬥的故事。
1951年10月初,“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發動了所謂的“秋季攻勢”。其中,美、英集結優勢兵力,向志願軍馬良山陣地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馬良山陣地上的216.8高地,是英軍29旅進攻的重點目標。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就發生在216.8高地上。
從10月2日開始,敵人的飛機、大炮就不停地轟炸216.8高地。10月5日清晨,敵人的炮擊強度達到最高值,216.8高地在3個小時內落下了6000多發炮彈,山頂被變成了一片焦土,草木都炸沒了,石頭都炸碎了。
在敵人重炮的轟炸下,防守高地的志願軍64軍191師571團7連的13名戰士,不得不暫時進入坑道工事隱蔽。
英軍出動400多名步兵,在4架飛機和5輛坦克的配合下,趁機衝上了216.8高地的主峰。
佔領主峰後,英軍居高臨下,不停地投擲手雷、燃燒瓶,用火力封鎖了7連坑道工事的主入口,坑道主入口處變成一片火海。
當時,英軍距離坑道主入口只有20米,而且敵眾我寡,火力相差也很懸殊,山下的增援部隊也被敵人的火力封鎖,一時間難以接近陣地,最後趕來增援的只有一個戰士,名叫張豪。
張豪本來是連隊裡的文書,本次戰鬥中的任務是在營部綁紮所裡幫忙救護傷員。因為前方的傷員不停地送下來,張豪得知13名戰友被敵人圍困在216.8高地的坑道工事裡,就主動向營裡請戰,要去前線支援。
營里正好也需要向7連傳達堅守陣地的指示,就同意了張豪的請戰。
於是,張豪帶著一支衝鋒槍和6枚手榴彈,隻身一人穿過敵人的火力封鎖,從坑道側面入口進入了工事,把營首長的鼓勵和指示傳達給坑道里的13名勇士。
坑道里負責指揮的副連長名叫閻志剛,以擅打硬仗著稱,電視劇《跨過鴨綠江》裡就有一段閻志剛的故事。儘管形勢非常危急,但閻志剛異常冷靜,他一面指揮戰士們守住坑道主入口,一面策劃反擊方案——閻志剛決心奪回主峰陣地,否則被敵人始終這樣居高臨下的壓制,實在太被動了。
中午12點多,敵人對坑道主入口的攻擊強度漸漸弱了下來。閻志剛判斷,敵人大概是覺得7連沒什麼反擊能力,精神開始鬆懈了,打算吃箇中午飯,說不定還要睡個午覺呢!
這是個反擊的好時機。閻志剛迅速制定了反擊方案:由5班長陳忠興率領9名戰士,多帶手榴彈,迂迴到敵人側後方發動突然襲擊,奪回主峰陣地;其他戰士集中輕重機槍,在坑道主入口處對正面敵人實施火力壓制。
陳忠興帶著9名戰士,分兵兩路,從坑道左右出口摸出去,悄悄地迂迴到敵人側後方。到了指定位置後,志願軍戰士如同下山猛虎一樣撲向敵人,一邊用衝鋒槍掃射,一邊不停投擲手榴彈。
英軍的注意力都在正面志願軍身上,對來自兩側的攻擊沒有任何防備。在槍林彈雨中,他們倉皇失措,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志願軍大部隊從兩側增援了,得趕緊撤退以免被全殲。
於是,400多名英軍一邊胡亂開槍,一邊向山下撤退。
張豪打仗很精明,他衝上山頂後,直奔敵人機槍陣地,用衝鋒槍掃倒三個敵人後,張豪成功奪取了敵人的機槍,然後掉準槍口,把子彈一股腦地傾瀉到正在撤退的英軍隊伍中,在人群中打出一條“死亡衚衕”。
敵人遭到機槍掃射後,心裡更加認定是遭到了志願軍大部隊的襲擊,跑得更快了,像麻袋裡倒出的土豆一樣滾下山去。
7連收復主峰陣地後,立即在山頂構築防禦工事,防止敵人反撲。這次,有了敵人扔下的武器,志願軍的防禦火力更強大了。
當日下午,敵人又組織了兩次反撲,都被7連打退,在山坡上留下了幾十具屍體,而7連只犧牲1人,負傷兩人。
夜幕終於降臨了。按照慣例,英美軍隊畏懼志願軍的夜戰能力,在晚上通常是不主動進攻的,所以,閻志剛在陣地上留下了瞭望哨,讓其他戰士都到坑道里休息。
可戰士們進入坑道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敵人突然朝高地上開炮了。
敵人這是要幹什麼?難道狗急跳牆想在晚上發動進攻嗎?
閻志剛馬上派人出去偵查。過了一會兒,偵察兵回來報告說:“敵人正在朝山下拉屍體,可能怕我們發動攻擊,所以開炮壓制我們。”
閆志剛立即用步話機向營裡報告情況。沒多久,營裡呼叫了炮兵支援。我軍炮彈準確地轟擊在高地下的山坡上,正在運送屍體的英軍猝不及防,被炮火打懵了,原來的屍體還沒拉完,又拋下了好多新屍體。
又過了一會兒,雙方的炮火都停了。張豪說,應該利用這個機會到山坡上摸些彈藥回來。閻志剛同意了,讓張豪帶兩個人速去速回,注意安全。
張豪等3個人在山坡上摸了一會兒,不但撿回了槍支、彈藥,還弄了好幾桶罐頭回來。
坑道里的戰士們都一天沒吃飯沒喝水了,突然有了罐頭吃,都非常高興,豎起了大拇指誇獎張豪機靈。
吃完了罐頭,已經是深夜了。這時,7連兩個排的戰士摸進了坑道,來增援了。他們帶來了充足的彈藥,還有煮熟的地瓜。
閻志剛明白,天一亮敵人又會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明天一定是一場惡戰。他立即召開會議,制定作戰方案。
閻志剛決定,分成三個戰鬥小組守衛主峰陣地,代理副排長潘山帶一組,守住主峰右面;代理副排長陳忠興帶一組,守住主峰左面;張豪帶一組,守住主峰正面。其餘戰士作為機動力量,隨時準備增援各組。
後來,這三個戰鬥小組被稱為“馬良山的三面鐵牆”。
分配任務後,戰士們不顧疲勞,連夜加固工事,迎接第二天戰鬥的到來。
10月6日,一場空前激烈的戰鬥開始了。敵人故伎重施,用飛機、大炮轟炸216.8高地,整整炸了3個小時。在敵人的猛烈轟炸下,7連的戰士們不得不放棄主峰的工事,再次隱蔽到坑道里。
轟炸還未完全停止,英軍400多名步兵衝上了216.8高地的主峰,試圖再次佔領我軍陣地。
這次,7連沒有躲在坑道里捱打,而是主動出擊,趁敵人立足未穩之際發動了反衝鋒,把敵人趕下了山頂。
敵人撤退到山坡後,重整隊伍,兵分三路對高地再次發動攻擊。張豪、潘山、陳忠興帶領三個戰鬥小組,按照既定計劃,在三個方向牢牢守住這地。
敵眾我寡,戰鬥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所以7連戰士們特別注意節省彈藥,根據敵人衝鋒的規模採用不同的阻擊方式:
如果敵人集團衝鋒,就用機槍掃射;如果敵人小組衝鋒,就用衝鋒槍點射;如果敵人靠的距離足夠近了,就用手榴彈炸他們。
利用這種打法,7連戰士們打退了英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牢牢守住了216.8主峰陣地。
敵人留下漫山遍野的屍體,撤下去了。戰場上突然靜下來了,槍聲停止了,只有零星的炮彈偶爾在陣地附近爆炸。
“敵人不打了嗎?”一個戰士問。
閻志剛搖了搖頭:“不可能,他們肯定在想什麼新花招。”
果然,過了沒多久,敵人又開始用飛機大炮轟炸了。炸了一會兒後,敵人的步兵又朝高地上湧來,後面還有軍官模樣的人舉著手槍督戰。
敵人要玩什麼新花樣呢?7連戰士們趴在戰壕裡,盯著漸漸靠近的敵人。
敵人快爬到山頂時,突然甩起煙霧彈來。山坡上頓時白煙四起。有了煙霧的掩護,敵人變得亢奮起來,哇哇怪叫著朝山上衝來。
張豪看了笑,說:“這是怕我們打不準麼?哪裡有煙霧哪兒的敵人準最多,大夥兒朝煙霧裡面打!”
戰士們聽了張豪的話,專朝煙霧濃厚的地方開槍、投彈。果然,敵人怕衝鋒時遭到射擊,都躲在了煙霧後面,結果被打了個正著。
偷雞不成蝕把米,敵人又一次撤了下去。煙霧漸漸散去,戰士們看到地上密密麻麻躺著的敵人屍體,都哈哈大笑起來。
英軍撤下去沒多久,又組織了一次大規模衝鋒。這次,英軍出動了700名步兵朝216.8高地衝來。從高地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敵人。
而且,這次敵人似乎下了死命令,鐵了心要佔領216.8高地,前面的敵人被打倒了,後面的敵人就踩著屍體繼續衝鋒;前面敵人都被擊斃了,後面立即又衝上來一堆。
在優勢敵人的持續衝擊下,7連傷亡也不小。戰鬥到下午時,高地上只剩下十多個志願軍戰士,負責守衛左邊的陳忠興犧牲了,負責守衛右邊的潘山也犧牲了,“三面鐵牆”倒下了兩面,只有張豪還帶著戰鬥小組牢牢守在陣地正面上。
一個燃燒彈飛了過來,把張豪的棉衣和頭髮都燒著了。張豪脫掉棉衣,撲滅頭上的火焰,把犧牲戰友的衝鋒槍都拿到自己身旁,揭開了所有手榴彈的後蓋,準備以死來守衛陣地。
張豪對身邊的戰友說:“同志們,最後的時刻可能到了!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在陣地上!為戰友們報仇,不要辜負祖國人民的期望!”
在張豪的帶領下,剩下的十多名戰士又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戰鬥中,張豪腰部受傷,簡單包紮後繼續戰鬥;被炮彈震暈後埋在了土裡,被戰友們挖出來後繼續戰鬥……他帶著這十多名戰士,一直堅持到太陽落山敵人停止進攻為止,終於鞏固住了陣地。
10月7日,7連的21名勇士又打退了敵人的數次衝鋒,把216.8高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讓守在山下的敵人無可奈何。
8日,按照上級的命令,7連主動放棄陣地,撤至黃雞山、基谷裡、白石洞一線,和兄弟部隊們繼續組織下一波防禦。
戰後統計,7連依託簡易坑道式工事,在216.8高地苦戰3晝夜,擊退英軍2個營的21次衝擊,斃傷700餘名,而自身僅傷亡26人。
敵人優勢兵力、優勢火力打出這個戰損比,再一次說明,打仗靠的不是人數和裝備,而是指戰員們的智慧和勇氣。
在智慧和勇氣這一點上,不管是美軍還是英軍,都遠遠不及我們志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