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這曾經是讓世界國家聞風喪膽的武器。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被原子彈洗禮,而且還洗禮了兩次的國家:日本,估計應該是更深有感觸。
雖然原子彈到現在,已經算不上是什麼先進科技了,畢竟連朝鮮連美國大學生在家裡都能研製出來的東西,已經沒有過多的技術機密可言了。
我們知道原子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代表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和軍事力量。
當時最早涉及原子武器研究的代表科學家是愛因斯坦和費米,這兩位都是猶太人。在納粹瘋狂屠殺猶太人期間,兩位科學巨匠只能告別歐洲家園投靠美國。
愛因斯坦費米到了美國後已經知道納粹德國早就已經開始研製原子武器了,於是為了保住自己現在的家園,上書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強烈建議美國也要抓緊研製原子武器。
當時的羅斯福採納了愛因斯坦的意見,開始秘密撥款,供科學家研製原子彈。但是這件事:當時的全美國上下只有不超過60個人知道,知道美國在研製原子武器這件事的人僅限那麼幾個個別的科學家和軍方高層。
這件事保密到什麼程度呢?就連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杜魯門都不知道自己家在研製這種東西(當然這裡可能也有羅斯福本身就比較排擠杜魯門而故意對其保密的原因),直到羅斯福去世,杜魯門接任總統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美國在研究核武器。
建設實驗室的工人就更不知道自己是在建造什麼建築了。美國是在德國之後才開始生產原子武器,而且德國的科技能力可不比美國差,為什麼偏偏美國比德國率先研發出來了呢?這裡面就有比較有意思的原因了。
當時的法西斯自認為已經佔領了歐洲,認為整個歐洲都相當於是自己的地盤了,相當於自命歐洲老大了。所以德國生產原子彈,以整個歐洲為生產單位:在全歐洲不同地方選擇材料。
例如:德國用來研製原子彈的石墨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廠,石墨是原子武器的催化劑。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現實,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是受到德國戰火摧殘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廠怎麼可能忠心於法西斯呢?於是生產出來的石墨全都被參假了。
德國用了參假的石墨進行試驗全部失敗,於是德國科學家得出結論:石墨不適合當原子彈催化劑,他們並沒有懷疑石墨參假。
所以只能重新尋找催化劑,這新催化劑到戰爭結束都沒找到,人家美國早就研製快收尾了。自大的納粹黨把捷克斯洛伐克當小弟,沒想到這個小弟敢給石墨造假。
當時生產石墨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達兵工廠,在歐洲是僅次於德國克虜伯的第二大兵工廠,所以捷克斯洛伐克在歐洲是軍工非常發達的國家。德國把石墨生產基地放在這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當這種級別的軍工廠產出的石墨不能進行試驗時,德國根本就沒想到是有人動了手腳。
原子武器另外需要的一種材料是重水。德國人的重水生產基地在挪威。
結果英國派遣哥曼德突擊隊炸燬了挪威的重水工廠,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英國炸燬挪威的重水工廠,卻是在挪威自己的游擊隊員帶領下!也就是說其實挪威也不想給德國造重水。
德國就只好重新建造重水工廠,這個重水的供給也來不及了。
就是因為德國原子武器研發基地太分散了,所以德國不可能造出原子彈,也是德國走下坡路的原因:歐洲國家不願意配合他!
我們再看看美國:美國為了研製原子彈投資50億美元!在一個美國工人不到100美金月薪的時代下,美國投入了50億美金可想而知這是什麼概念?
50億美元的巨資才在二戰要結束的時候給了日本重創,美國當時這麼有錢的國家都研製了這麼久,那德國研製不出來就顯得很正常了吧。
不過這裡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地方:就是當時的日本已經窮途末路,美國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再扔原子彈這件事。
有人認為美國即使不投放原子彈或者哪怕只投放一顆原子彈日本也是註定投降。
這個問題其實還挺值得大家討論,我們就要聊聊當時的美國對日本的看法。
美國人眼裡的日本是一個“37萬平方公里關押著7500瘋子的精神病院!”因為日本人有一個和其他民族都不一樣的特點:日本人認為自殺是高尚的,認為自殺比在戰場上被敵人殺死更高尚!
而其他國家認為和敵人拼盡最後一口氣被敵人殺死更光榮,這完全是相反的觀念。從當初的沖繩島戰役也能看出來:
日本11萬日軍除了就被俘虜了那100多人,其他人要麼就是自殺要麼就是沒來得及自殺就戰死的,美軍傷亡5萬人,第十集團軍巴克那中將都陣亡了!
所以在美國眼裡日本當時就是瘋子,所以就很頭疼如果打日本的話應該怎麼辦。
從這個角度看,美國當時選擇用原子武器結束日本,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美國不想再有犧牲了。按照投放廣島原子彈的飛行員活到93歲後的原話是:我不後悔!
可見美國確實沒後悔用原子彈炸了日本,雖然花費巨大。
這兩顆原子彈下去就更加速了日本投降了,其實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兩顆原子彈,一顆鈾彈一顆鈽彈技術都非常不成熟,根本就沒發揮100%的爆炸威力。
如果爆發出100%的理論威力,估計日本一半都看不見了。
原子武器的威力大家有目共睹,所以二戰之後世界大國都積極研發這種恐怖的武器。大國現在都有了原子彈技術,也正因為這樣,降低了大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畢竟誰也不想被這東西炸一下!
文:哈嘍
排版:哈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