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第七次人口普查的資料,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了2.64億,其中失能人口也超過了4200萬,我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也正在面臨巨大的養老負擔,但國家有一個非常好的優惠政策,對兩億多的老人及其中的4200多萬的失能老人來說都能夠享受到。
因為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快,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日益增加,國家為了解決這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化矛盾,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試點,只不過當時只有兩個省(吉林省和山東省)和15個城市做試點,並且是一依附在醫保裡,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而如今長期護理險和醫保一樣單獨統籌另立門戶,建立自己的統籌基金,大池子資金主要來源於公司、個人、以及財政補貼,不過公司負擔不會增加,只是直接從公司所交的原醫保基金劃出一部分到長期護理險基金當中,而個人部分會從個人的醫保賬戶裡劃扣,有些試點的費用一年是30元,35歲以下的人不收費,不同的檔次,天津前一陣從個人賬戶划走了30元錢,對失能老人來說就是國家給予的福利政策。
但是,如今發現還有許多人都不知道這項福利政策,也就是俗稱的第六險,即長期護理險,在全國已經有49個城市開通試點長期護理險。常言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失能家庭面臨的問題,如果家庭出現一位失能老人,往往意味著高昂的醫療護理費用和人力照顧成本,對家庭來說是不堪承受之重。
目前,長期護理險只針對職工醫保,部分地區的居民也可以參保,只要生活不能自理,超過六個月就可以申請享受長期護理險的待遇。
所謂生活不能自理,有三個條件滿足其一就可以申請:
第一六大生活基本技能喪失,包括穿衣、上廁所、上下床、室內走動、洗澡、吃飯。
第二合理且必要的住院治療和護理治療。
第三認知能力障礙。
主要的評判標準還是第一條六項生活技能。
其中1至2項做不了屬於輕度失能;3至4項做不了屬於中度失能;5至6項做不了屬於重度失能。
長期護理險作為醫療保險的補充,保障力度不亞於醫保,而且不設起付標準,而且沒有年齡的限制,他們分為機構護理和居家護理兩種形式。而其中的居家護理的報銷比例高於機構護理,可以達到90%的比例,個人負擔10%;而機構護理可以達到75%的比例,個人負擔25%。
以廣州市為例,一年居家護理可能有將近五萬元的護理補貼,特別是對於三級的重度失能者,他們不設時間限制,一直到情況好轉。比如廣州的李大爺申請獲得機構護理,他在八月份獲得透過評估,那麼從8月18日至31日,機構護理待遇共計14天,生活照料服務費用共1568元,其中,238元超過限額,剩餘個人自付332.5元,(個人支付比例25%),長護險支付997.5元(支付比例是75%)。在享受待遇李大爺的床位費及護理費每個月都要支付約3360元,而享受長期護理險待遇後,床位費及護理費個人支出僅為1222元每月,僅為待遇前的1/3,這樣減輕了家屬的負擔,也解放了家屬。
再比如上海的陳阿婆申請透過居家護理,每週可獲得五個小時的上門服務,一上門醫療照護服務費用為65元每小時,而自己只需要掏6.5元,其餘的90%由長護險基金支付,這樣既減輕了家屬的負擔,也減輕了資金的壓力。
有一點需要注意,長期護理險與基本醫療待遇不得重複享受,門診慢特病可以除外,參保人員需住院治療或病情加重需轉住院治療的,按基本醫療保險有關規定結算。如果您的家人符合條件,就可以去申請這項福利待遇,也請大家幫忙轉發,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一福利政策,解決家屬病人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