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了新加坡為了紀念建國50週年拍的電影《我們的故事》,發現新加坡在1965年建國時,還是個農業小國,用了10幾年時間,到1977年左右,實現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是一個系列電影,一共3部。前兩部選取了一大家新加坡華人村民為代表,以小見大地圍繞這一家三代人,包括老年父母親、三個成年子女、孫子孫女,以及與他們有密切親朋關係的一家馬來族人和一家印度人,展現了當時新加坡的簡陋環境和艱苦生活,族群、新舊觀念的衝突與和解,以及社會治理的變化。
電影選取了底層百姓的視角,努力展現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人物的心態,比如一大家人吃飯、拜神、爭吵、經歷洪災、被黑社會欺壓、甚至迫於窮困和迷信,無奈把孩子送給別人,有很多悲哀無奈,但他們始終還是互相幫助,攜手共度難關,迎來光明。
前兩部電影的女主角是華人家庭的長女,一輩子活在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枷鎖中,忍辱負重、任勞任怨,男主角是她的弟弟,家裡的長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希望,但卻好逸惡勞、粗俗貪婪、見利忘義。這樣的鮮明對比真是讓人嗟嘆。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和過度的寵溺,無論在什麼社會時代背景和家庭條件下,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而沒有被寵溺,早早動手做事、幫助父母照顧兩個弟弟的長女,卻總能得到親友的幫助、勇敢面對一次次挫折。生活中沒有躺贏的人,要靠自己動手去創造。
現在的新加坡已經是花園城市、發達的世界貿易和金融中心之一。這部電影可能也是要提醒新加坡人不忘建國初期人民的勤勞奮鬥、團結友愛、積極樂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