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電動車是和燃油車同樣重要的交通工具,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電動車因為更符合我國的國情,燃油資源相對匱乏,緩解環境汙染的責任重大,在很多可替代的交通工具中,以“電”為動力的交通工具,都在逐步有序的替代以“燃油”為動力的交通工具。
說到替代,很多人想到是電動汽車,現在我們都知道電動汽車是未來趨勢,以後會“替代”燃油汽車,而其實在兩輪、三輪交通工具上,這樣的更些迭代早已經完成,以前兩輪交通工具有摩托車,三輪交通工具是摩托三輪車,而如今,這些“燃油”交通工具,基本上已經被兩輪電動車以及電動三輪車所取代。
兩輪電動車是中低收入群體和城市上班族的代步工具,日常用來上下班的代步、接送孩子以及其他的短途出行,而電動三輪車則是城市中的商販、農村的農民用來拉貨,以及中老年人用電動三輪車進行載人代步的出行工具,這些工具相比“燃油”的機動車,有著一致的問題,那就是約束少、駕駛人安全意識低、事故率高。
電動車、電動三輪車迎來整治
而電動車存在的約束少、駕駛人安全意識低、事故率高等等問題,也直接帶來了關於電動車的整治,從2018年開始,放縱了十幾年的電動車管理,等待來了它的整治“陣痛期”,由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開始發力,嚴查嚴抓電動車違章的問題,之後各地陸續跟進,尤其是電動車新國標的實施,讓各地有了可執行的管理的重要依據。
無論是電動車還是電動三輪車,如今都有了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電動車不再是以前的非機動車管理,無論是逆行、闖紅燈、佔道行駛也是“無人問津”的狀態,現如今,一旦觸碰到這些違章專案,那麼車主就可以“坐收”罰單,存在較為嚴重的行為或後果,還會面臨扣車、扣分等處罰。
駕駛電動車、電動三輪車出門,牢記這幾點
而除了電動車、電動三輪車上路不能出現違章這種基礎的問題之外,面對電動車在規範化治理之後,還有一些行為其實也會面臨到被處罰,只是各地在落實情況不一致,但是,小行家的建議,駕駛電動車、電動三輪車出門,牢記這幾點,要帶齊、做好。
01佩戴好頭盔出門,無論是電動車、電動三輪車、摩托車,按照要求都是需要佩戴頭盔才能上路,雖然各地要求並不一致,有的會查處罰款,有的是警告甚至沒人去真正的嚴查,但是,佩戴好頭盔不僅是為了避免被查,它也確實能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
02完成實名制登記掛好車牌,以前的電動車被作為非機動車來管轄,所以沒有上牌的約束,不過,如今無論是非機動車還是機動車,只要是助力型的車,都需要實名登記上牌,否則都不具備上路的資質。
03儘量不載人,雖然電動車是具備後座,理論上是具備載人的條件,不過,各地對電動車載人要求並不一樣,尤其是對電動車載超過12週歲以上的和載2人,是比較好識別是不是違規載人,所以,想要上路被查,儘量做到不載人。
04遮陽傘、擋風被要去掉,首先要明確地告訴大家,無論是遮陽傘、遮雨棚、擋風被等這類物品的哪一個,都不屬於電動車原裝的零部件,就屬於加裝行為,而不允許加裝是有明文規定的,雖然現在馬路上能看到不少加裝電動車,只是每個地方執行規定的嚴格程度不同,所以想要“萬無一失”的上路,最好把這些加裝物品全部去掉。
05行駛證、駕駛證要帶齊全,電動三輪車和時速在25公里/小時以上的電動車,都屬於機動車,這類車需要駕駛人攜帶對應的駕駛證上路,而無論是哪一種電動車,都需要攜帶行駛證上路,不過,行駛證如今已經實現了電子化,透過手機下載即可,十分方便。
“罰款不是目的”,遵守規定,查再嚴也不“慌”
以上這些就是電動車想要“無憂”上路,除了遵守交通規則,還需要做到一些要點,只要人人都能遵守,電動車就會“上路無憂”,無論電動車面臨多麼規範、多麼嚴格的管理,其實和我們都沒有多大關係。
而關於電動車治理,很多人都能聯想到高額的罰款,而作為行內人的小行家,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一些2000元的罰款,大多都是因為從事了電動車非法營運、電動車改裝、酒駕等嚴重錯誤才有的後果,電動車治理的初衷就是“罰款不是目的”,對於遵守規定,即便是一些輕微的錯誤,往往只是警告或小額罰款,所以,面對電動車整治,其實大家遵守了規定,完全不用“慌”。
結語:對於很多不理解電動車治理的車主,認為電動車治理就是給車主“增壓”,找到罰款的理由,而這並不是電動車整治的初衷,上面提到,電動車之所以迎來了整治,是因為電動車數量越來越多,而亂象行為也在增多,從而導致了事故率的提高,而交通事故是影響道路通行秩序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大電動車的管理,不僅是保障了車主的安全,也維護了道路的交通秩序,是一件非常“積極”的事情,作為電動車主,也應當對此理解,和行人、汽車來共同營造我們更加安全、通行高效的交通道路。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大家評論交流,關注電動車小行家,每天分享電動車相關資訊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