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全新的核動力包是整體可拆卸的。從設計開始,就考慮到了50到60年以後退役的無害化處理。超級大國早期設計的核動力航母,動力包不可整體拆卸,現在處置起來,就十分的麻煩!首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已經退役多年,但至今仍然停靠在紐波特紐斯的報廢碼頭。拆解速度緩慢,到目前仍然沒有完成一半。超級大國其實也沒有拆解核動力航母的經驗!企業號服役過50年,它的整個動力系統已經被次生輻射嚴重汙染,不但核反應堆,凡是和核反應堆有接觸的管路,都已經有很強的放射性!拆船包括拆解航母本身就是一個高汙染行業。除了大量的無處不在的廢油和各種機油的洩露;還有各種帶腐蝕性的液體。比如部分老式聲吶的內部就有一定腐蝕性的液體,如果搞不明白就破拆就很容易灼傷拆船工人。
當然,拆船工業拆解的上世紀生產的船舶。幾乎百分百含有讓人聞風喪膽的石棉類物質,而上世紀生產的航母上大多數都有上千噸的石棉。然而以上拆解報廢的常規動力航母的所有麻煩加起來。都不如拆解核動力航母的麻煩大。於是有人說核動力航母能不能乾脆不拆解,直接炸沉在深海當漁礁了事。其實這麼做更是遺害萬年。是對全人類的未來整體不負責任。因此動力包系統的未來可完整拆解,就是著眼百年的高技術。現在的福特級都做不到這一點。福特級只能拆到堆芯的一小部分,其周邊的系統仍然和船體的主結構一體。而如何確保結構強度足夠牢固,又可以在未來快速無汙染的拆除,設計實現起來確實需要大費工夫。但是長遠看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就是徹底解決壓水堆燃料片的包裹合金的壽命問題。
目前全球超過80%的民用核電站都是壓水堆;而目前在航母和核潛艇上使用的動力包,幾乎百分百是壓水堆。只不過艦船壓水堆的堆芯更加緊湊。換料週期也更長。不過換料週期長之下,就會帶來堆芯內部逐步扭曲變形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民用堆上照常存在。只不過大部分民用堆大約2年就換一次料。最長的也不超過3年。因此少量的堆芯模組變形可以忽略。所謂的堆芯變形,就是核燃料在劇烈反應較長的時間之後,會直接熔化和消耗部分包裹它們的外殼合金,這類合金目前大多數用鋯金屬。熔化和消耗的鋯合金會與水蒸氣發生鋯水反應,形成危險的氫氣在反應堆的頂部聚集。因此不論核電站還是核潛艇以及核航母堆芯頂部都有除氫裝置常年執行。這種包裹合金的長期消耗和變形,在長期不換料的航母和核潛艇反應堆內部會越來越扭曲熔化得厲害。
最終到了不得不徹底更換的程度。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認為,這也是除了燃料消耗本身外,反應堆必須定期換料的原因之一。現在就在驗證一種效能超越鋯合金的新式包裹材料。可以把不換料的最大週期從25年提高到35年以上。第三,則是全面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福特級上即使用武器級濃縮鈾,也最多可以消耗40%。而新模式堆力求把這個效率提高的55%以上。就可以直接提高15年以上的燃料壽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