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組裝≠自主研發
韓國新一代戰機計劃艱難前行
■朱金波
上個月,韓國國防部公佈《2022-2026年國防中期計劃》,對未來5年韓軍建設發展作出規劃。韓國軍方提出,未來國防預算將主要投入KF-21戰鬥機等先進武器裝備研製。
韓國KF-X隱身戰鬥機專案由來已久,此次提到的KF-21是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為該專案研製的首架原型機。有專家分析稱,韓國研製KF-X戰鬥機基於兩個方面考慮:一是促進本國國防工業發展,二是希望用KF-X戰鬥機替換美製F-4等老舊機型。
KF-21戰鬥機被韓國軍方視為未來空戰的中堅力量。考慮到韓國國防工業實際水平,未來該機型能否達到設計要求,新戰機能否按計劃列裝韓國空軍?請看解讀。
從KF-X到KF-21,五代機研發門檻高
韓國KF-X隱身戰鬥機專案自2001年提出以來,多次遭遇技術、工藝和資金等方面問題,一路走來並不平坦。
為確保專案正常推進,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提出將KF-X降為四代半戰鬥機繼續研發。即便如此,該專案首架原型機KF-21仍拖到今年4月才勉強下線。
KF-X隱身戰鬥機專案進展不順利的背後,折射出五代機技術複雜、研製難度大等現實問題。自美軍F-22戰鬥機首飛以來,隨後20多年,能夠成功研製五代機的國家屈指可數。想要成功研製五代機,需要跨過多道門檻——
其一是隱身功能。五代機突出隱身功能,這需要極高工藝製造水平。起落架、垂尾、主翼、尾噴口等各個部件,都要考慮隱身功能,任何細微的工藝瑕疵,都會增大雷達反射面積,暴露戰鬥機飛行軌跡。據俄媒體報道,在大幅提升機動效能的情況下,蘇-57正向雷達反射面積為0.5平方米,僅為蘇-27的百分之一。
其二是發動機技術。五代機發動機一方面要具備向量推動功能,即透過尾噴管偏轉獲得附加控制力矩,實現飛機飛行姿態變化控制;另一方面要考慮降低發動機的紅外輻射,防止對手利用紅外搜尋跟蹤系統探測到灼熱尾流。F-22戰鬥機配備2臺F119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推重比係數很高。在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戰鬥機最大速度可達2.25馬赫。
其三是雷達系統性能。與四代機相比,五代機機載雷達系統實現全面升級——目標探測效能、目標容量、可靠性都大幅提高。以蘇-57配備的“松鼠”雷達為例,每個天線陣列都有數百個雷達波輻射器單元,每個輻射器單元能自主發射和接收雷達訊號,對四周空域進行360度掃描並同時監測地面目標。
可以說,五代機大多數裝置部件都是高科技的結晶,背後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此外,高昂的研發和使用成本是研製五代機需要跨過的重要門檻。五代機在發動機、雷達系統、隱身材料等方面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部件,研發和使用成本比四代機要高出一倍以上。以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35戰鬥機為例,研發資金為500多億美元。其採購價格約為1億美元,再加上維護保養、系統升級等後續費用,一架F-35戰鬥機的生命週期成本約為3.73億美元。
如此“燒錢”專案,是許多國家難以承受的。
KF-21技術指標低,更像是F-22的“瘦身版”
近年來,韓國大力發展國防工業,其裝甲裝備、艦船、戰鬥機等出口多個國家,成為國際軍貿市場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過,韓國軍工企業生產的武器裝備一直繼承歐美技術基因,本國國防工業自主化程度並不高。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製造的FA-50輕型戰鬥機,發動機、雷達系統、彈射座椅等均為歐美國家產品,機載武器設計也是在國外軍工企業的參與協助下完成。
KF-X隱身戰鬥機專案涉及諸多高階技術,對韓國軍工企業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短期內,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無法改變受制於人的現狀,在航電裝置、動力系統和氣動佈局等重點領域需要歐美國家技術援助。這意味著,以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目前技術實力,KF-21能否達到預期設計要求,仍有很大不確定性。
從已下線的原型機KF-21來看,該機型無彈艙設計,依然採用外掛和半埋式武器攜帶系統。KF-21外掛武器飛行時,機身重心和氣動彈性難免會受到影響,制約戰鬥機機動效能。其實,無論是艙門氣動彈性設計,還是掛載發射裝置設計,都是五代機研發中極為複雜的專案。顯然,以目前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技術實力,還不足以獨立完成相關設計。
儘管KF-21的機身設計與F-22戰鬥機高度相似——採用加萊特式進氣道、雙垂尾雙發單座佈局、垂尾後緣前掠設計,但其整體隱身能力與後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一是外掛武器與機身右側未經隱身處理的航炮,會增大機體雷達反射截面積;二是機身隱身塗料是各國核心機密,研製過程耗時費力,短時間內韓國軍工企業很難有實質突破。
韓國官方公佈,KF-21是一種多用途戰鬥機,具備強大的對空、對地和對海攻擊作戰能力。但從韓媒體報道可以看出,首批次產型KF-21主要掛載“流星”中遠端空空導彈和“依爾依斯特”近距空空導彈,沒有搭載精確制導炸彈、巡航導彈等武器,極大限制了該機型對地作戰能力。
可以說,首批次產型KF-21更像是F-22的“瘦身版”,距離標準五代機還有一段距離。
未來7年交付40架新戰機,能否兌現尚難預料
KF-X隱身戰鬥機專案研製之初,被韓國軍方寄予厚望。為降低資金投入風險,韓國提出與印度尼西亞聯合研製。
尋求援助固然能解決燃眉之急,但考慮到五代機研製難度,該計劃能否順利推進尚難預料。
一是資金缺乏保障。2010年5月,韓國與印度尼西亞簽訂聯合研製戰鬥機共同開發諒解備忘錄,規定該專案研製費用由韓國承擔80%,印度尼西亞支付20%。然而,近年來印度尼西亞軍費投入不足,能否按時批覆經費不可預料。專案前期設計階段,韓國軍工企業尚可以填補資金缺口,鑑於目前已進入實機驗證階段,專案費用更是捉襟見肘。
二是技術引進受阻。出於保密安全考慮,部分歐美國家對技術擴散轉移持警惕態度,在軍工合作專案上處處設限。早在2014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允諾向韓國轉讓多項隱形戰鬥機關鍵技術,但部分核心技術至今尚未兌現。
三是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國際軍貿市場上五代機銷售炙手可熱。KF-21在效能上雖達不到五代機標準,但與加強版F-16戰鬥機頗為接近。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KF-21進入外售階段,會在國際軍貿市場上與F-16戰鬥機形成競爭關係,美國很可能採取斷供發動機等方式制約該機外售。
事實上,近年來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一直致力於提高KF-21戰鬥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並對研製週期進行詳細論證。據韓媒體報道,KF-21預計於明年首飛,2026年前首架量產機將完成生產,2028年首批40架將進入交付階段。
然而,該專案最終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韓國國防工業技術實力。為此,近年來韓國政府相繼頒佈《2021-2035年核心技術計劃》《科學驅動型未來國防發展戰略》等一系列檔案,積極制訂未來國防創新發展規劃,加速推動KF-X隱身戰鬥機專案順利落地。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