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軍隊背景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到底是什麼神秘組織?
前言:很多人不知道,在我國的新疆地區有一個非常神秘的組織,人數更是達到了幾百萬人,那麼這個特殊的組織究竟是什麼呢?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的就是——“新疆建設兵團”。他們到底是幹什麼的呢?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組織?其實,他們是一支不穿軍裝、沒有軍餉、也永遠不會退役的特殊部隊。那麼為什麼是軍隊卻沒有軍裝和軍響,還永遠不會退役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新疆建設兵團”自1954年成立以來,已經有60多年的時間,這支共和國的功勳部隊,為新疆地區的發展建設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而且他也成為了我國在歷史變革、時代的發展之中,唯一沒被撤銷的“生產兵團”,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現在已經有14個師,2000多個連隊,300多萬的人口。成為了我國邊境線上的一抹亮麗的風景線,那麼這個兵團是如何成立的?又是為何被儲存下來了?
“生產建設兵團”是我國在特殊時期建立起的特殊組織,曾經在解放後的很長一段時期都是非常的輝煌。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些“生產建設兵團”在我國很多地區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身兼數職,不僅有保衛邊疆,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責任,還負責農業和工業發展。
後來,隨著我國很多偏遠地區的發展已經步入正軌,因此“生產建設兵團”也完成了應盡的職責,所以就被慢慢的給撤銷了。但是由於新疆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而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當地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因此,“新疆建設兵團”就被國家給保留下來。
那麼作為我國現在唯一一個沒有被裁撤的生產兵團,其在建設之初到底發生過什麼呢?又是如何維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之前,這支部隊擔負著“解放新疆”的重要任務。它是由多支隊伍組合而成的,分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的二軍、六軍,以及後來的新疆民族軍和新疆的起義部隊。
1949年,“解放戰爭”進入到了最後的時刻,全國的解放已經進入到了倒計時,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在黨中央的認真部署下,決定讓西北局指揮,由王震率領約11萬解放軍挺進新疆地區,與當時的“新疆的民族軍”、和新疆起義的國民黨軍隊順利會師,最終和平解放了新疆。
當時,在“和平將軍”——張治中的努力下,國民黨的陶峙嶽將軍積極響應我黨的號召,決定徹底擺脫蔣介石的束縛,率領駐守在新疆的十萬國民黨官兵起義。最終,在張治中將軍和陶峙嶽將軍的幫助下,王震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順利的進入到新疆地區,完成了黨中央交代的任務,把紅旗插在了崑崙山和阿爾泰之巔。
新疆地區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塊地方佔據了我國約六分之一的面積。王震率領部隊進入新疆之前,當時解放軍的部隊已經在八、九月份,相繼解放了西北地區的蘭州、青海、寧夏等,而在中國的西北戰場之中,只剩下一個新疆還沒有得到解決。
考慮到新疆地理位置特殊,離我國內地又比較遠,透過分析了新疆的歷史以後,中央領導最終才做出了“和平解放新疆”的重大決策,但是,和平並不是說說而已,它的施行困難非常之大,國民黨雖然在大部分地區都慘遭失敗,但是卻想要固守在新疆,在天下有變之時,再出兵反攻。
當時,“避難”到重慶的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多次下令,讓在新疆的親信,無論想什麼辦法,一定要保住新疆。
當時的“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面對這種情況十分為難,外面面臨著解放軍的“大軍壓境”,而內部,軍心已經渙散,而蔣介石只是象徵性的派遣了一個旅的兵力企圖鎮守新疆。因此,陶峙嶽將軍考慮再三,決定不能再跟著蔣介石走,所以有了我們上面所說的張治中將軍給陶峙嶽將軍致電,商討如何和平解決新疆問題的事。
於是,9月25日,在陶峙嶽、趙錫光和韓有吾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聯合簽署了起義通電,正式宣佈新疆與國民黨政府斷絕關係,並接受共產黨改編的和平宣告與國內和平協定。
同年12月,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認真探討後決定,正式成立“新疆軍區”和“新疆人民政府”。從此以後,新疆地區,正式走上了和平發展的歷史新徵程。但是,由於新疆地理位置太過偏遠,再加上當時中國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戰亂,因此使得,新疆的政治生態等被破壞的非常嚴重,而且很多原來可以正常進行土地耕種的土地,現在變得十分荒蕪。
如果只是依靠個人或者剛成立的政府的力量,是很難對這些荒廢的土地進行改造,瞭解到新疆的歷史以後,大家發現可以讓部隊在新疆“屯墾駐軍”,而且這種方法早在西漢的漢武帝時期就出現過,因此,黨中央決定在新疆、蘭州和蒙古等地進行駐軍“屯墾”。
根據當時的相關歷史資料顯示,在新疆被和平解放之後,進入到新疆地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再加上原來就駐紮在此地的國民黨起義部隊,一共約有17萬人之多。
當時新疆和平解放了,免去戰火的威脅,但是依然是百廢待興,再加上人口稀少,如果那麼一大批軍隊進入到新疆長久駐軍,那麼以新疆當時的生產力,是很難供養這麼大數量軍隊的。
困境中艱難向前發展的新疆“兵團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何那麼快就能自給自足?
於是,黨中央在各方考量之後,決定讓駐守在新疆的解放軍戰士們開始自行進行開墾和工業生產。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打算,除了新疆當地的生產力無法供養那麼多的軍隊外,還因為當時駐紮在新疆地區的解放軍部隊正是以屯墾聞名於世的解放軍第一兵團。在十幾萬解放軍戰士們的奮戰下,成績斐然,僅僅是一年的時間,新疆地區就實現自給自足。
當時,之所以那麼快就實現了自給自足,是因為戰士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由於全國都剛剛解放,所以我黨面臨的問題十分多,所以新疆問題就交給了王震處理,剛開始由於剛入新疆,什麼都沒有,所以很多事只能依靠著黨中央,而黨中央也非常清楚入疆部隊的不易,因此將很多物資都源源不斷地運向偏遠的新疆地區。
但是,如果一直這樣靠中央輸送物資,在較短的時間內固然可以實現,但是從長期的發展來看這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而且因為路途遙遠,很多東西根本沒辦法運過去,而運過去的東西又有很多在半路上就壞了。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此前我軍曾在“南泥灣”創造過一邊戰鬥一邊進行農業生產的壯舉,而有過這種生產建設經驗的王震,自然成為了擔負促進新疆地區生產發展建設艱鉅任務的首選之人。
從新疆的歷史和地理位置來看,新疆從古至今發展的都是以農牧業為主的自然經濟。但是,因為新疆的位置和自然環境相對來說比較惡劣,而且還分佈著很多的戈壁和沙灘,因此,此地的天然條件非常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也就是說,就算新疆沒有受到戰爭影響,其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也註定是比較低下的,因為這裡太閉塞了。而且新疆當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也都非常落後。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新疆人民長期被蔣介石壓迫、剝削,這也從一方面破壞了當地農業的發展。
在這種十分艱難的情況下,黨中央和王震等一大批領導都深刻地意識到,如果保證新疆的長治久安,必須要從根本上解決新疆當地的糧食問題,不能只靠著黨中央的援助,關鍵還得靠自己。
因此,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之前,駐紮在新疆的部隊就有很大一部分被投入到了農業的生產建設之上。由於,當時的條件十分差,很多耕地也都處於荒廢的狀態,那麼多的人連最起碼得居住都是一個問題,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最開始去開墾荒的解放軍戰士每天晚上只能睡在外面,再不然就是自己臨時搭建一個窩棚,晴天還好,遇到個颳風下雨,那種感覺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是根本理解不了的,連住都是一個問題,更不要說飲用水和糧食了。
沒辦法,從內地運糧食成本實在是太大了,面對人多糧食少的情況,大家都在忍受著,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心裡都憋著一口氣,發誓一定要在大西北幹出一番成績,就這樣,在大家的艱苦奮鬥之下,戰士們用生命開墾出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沒過多久,曾經荒無人煙的新疆,開始逐漸開始出現了一些房屋和村落,後來還擁有了很多耕地,和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倉庫。
於是,在前期的墾荒之中,黨中央看到了,駐紮新疆的部隊創造的驕人成績,同時,也知道此時駐紮在此地的軍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了,因此,在這個基礎上,中央決定正式組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正式成立
戍守邊疆,為中印戰爭勝利做出貢獻!
從1954年開始,由於,新疆當地的政治生態已經相對比較穩定,所以駐紮在這裡的解放軍部隊,包括改編的國民黨起義部隊,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命令下,脫下軍裝,迅速投入到新疆地區的生產建設,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新疆地區的發展之中。
那麼這樣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也樣決定以後,將原本只是暫時駐紮在新疆,幫助新疆生產建設的解放軍部隊,正式轉變成了專門負責新疆地區生產發展的“單位”,因此,對於新疆地區的意義非常重大。
也正是這一決定,使得“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企業”。從此,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團、第6軍團和第5軍團以及第22軍團在內的解放軍部隊,從建制上正式脫離了中國國防軍隊的序列,轉換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就成為了一個非常特殊而且獨立的存在。
此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指揮上要接受“新疆軍區”和“黨中央新疆分割槽”的雙重領導,也就是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任務一方面是堅持武力保衛新疆和其邊界地區,另一方面則是完成屯墾建設的任務,因此,他們的任務可謂是非常重。
就這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一直存在了幾十年,為當地乃至整個新中國都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之時,隨著國家的發展需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設制度曾被撤銷過,那麼後來為什麼又得以保留下來了呢?
原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被撤銷之後,黨中央發現,由於其在新疆地區的發展建設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在1981年的時候,又重新恢復“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建制。重新恢復後的兵團,由於有良好的基礎。
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年、科技人員和知識分子從全國各地加入到了兵團之中,一時間革命熱情高漲,正是由於他們的投入,才迎來了新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了擁有300多萬人口的龐大規模。由於時代發展的需要,很多兵團都被取消了,像“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等。只有“新疆建設兵團”
被保留了下來。
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新中國不僅只有生產建設上的貢獻,他還為我國的西北地區的繁榮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爆發,由於印度軍隊的不斷挑釁,使得中國和印度兩國之間就邊境問題產生了很多摩擦,中國一直保持著隱忍剋制,堅決不開第一槍,但是,印度軍隊卻越來越過分,竟然公然武力侵犯我國西藏地區,於是在兩國交界之處雙方爆發了衝突,如果有不清楚或不瞭解這場戰爭的網友,可以檢視往期作品,有關於對這場戰爭的詳細情況。
上世紀60年代,由於當時的新中國剛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因此,物資十分匱乏,中印邊界爆發戰爭如果短時間之內從內地運送大批戰略物資到中印邊境地區的話,不僅會付出很大代價,而且在時間上也來不及了,因此,如果從內地運送物資肯定是來不及了。
正當一籌莫展之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主動請纓,擔負起了為“中印”邊境地區解放軍供應物資的任務,當時的“新疆建設兵團”經過幾年的發展,物資儲備已經非常充足。因此,正好可以發揮作用,再加上從新疆到西藏前線的距離也不太遠,所以就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擔任了這個任務。
有了他們的物資保障,在此次戰爭中,我軍大獲全勝,可以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功不可沒。
此外,駐紮在這裡的兵團戰士們一直以來都在維護新疆政治穩定和邊防安全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幾十年來,不管是在鞏固邊防,還是在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打擊暴力恐怖襲擊和反滲透活動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新疆今天能有如此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離不開新疆兵團的貢獻。
除了這些之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教育上也下了很大功夫,比如“石河子大學”,它是一所211工程大學,隸屬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而該所高校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可以為新疆地區的生產建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就這樣,隨著人口越來越多,“新疆生產建設軍團”也開始向新疆的各個地區開進,他們在此地開發土地,並種植了農作物、瓜果蔬菜等,還參與了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等。
截止到去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轄的14個師團,8000多個企事業單位,2000多個連隊,總人口達到了約324.84萬人,地區GDP也達到了2700億人民幣。
如今的兵團規模自然在不斷的擴大,這也恰恰從側面說明著新疆地區的經濟依然在不斷的向好的方向發展。
作為中國現存的唯一一個“兵團”,其依然在不斷的創新完善,也這塊貧瘠的土地之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迸發出了長久的生命力,如今依然在維護邊境安全,和地區發展之中做著自己的貢獻!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結束了,新來的朋友可以點贊加關注,以後也會為大家帶來更多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