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觀點講了駁殼槍的“甩手槍”有其合理性,為了搶先開火而進行概略射擊一直到現在都是非常實用的。
而且駁殼槍甩手出槍的時候,像上面圖片裡面李雲龍那樣斜著打也可以,像魏和尚那樣常規持槍打也可以。
不過這裡面有個小問題,魏和尚手上兩支都是C96,李雲龍右手也是一支C96,這三支駁殼槍只能打單發,怎麼打都可以,反正槍口上跳不影響射擊,因為槍口上跳的時候子彈已經出膛了。但是李雲龍左手是一支快慢機,他要打連發是不是必須斜著出槍呢?
關於快慢機打連發的問題,很多軍迷都津津樂道:由於快慢機理論射速高達900發/分,所以槍口上跳嚴重,德國人自己都不裝備。但是咱們中國人太聰明瞭,把槍身橫過來掃射,這樣子彈往天上飛就變成橫向的散佈射了,一舉解決了快慢機槍口上跳嚴重的問題。
具體來說呢,以右手持槍為例,如果掌心向下橫著開火,射出的子彈會產生從右向左掃射的效果;掌心向上持槍,則會產生從左往右掃射的效果。
那麼快慢機打連發真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打真的有效嗎?或者說哪種情況下有效?
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一、
駁殼槍連發時槍口上跳的原因是因為後坐力。
後坐力過大和據槍不穩的時候是能讓人倒地的,注意槍口瞬間上跳嚴重。
後坐力是子彈出膛後,來自槍口的高壓氣體劇烈向後噴出,然後再將這股力量透過槍管再傳遞給槍托,最後傳給射手的。當槍管軸線與槍托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會產生一個小小的力矩,這個力矩就導致了槍的後坐力偏移向上方。
上面這張圖對於後坐力導致槍口上跳錶現得很清楚。
以著名的AK47為例,最上面的AK47第3型,槍管與槍托明顯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老款AK47槍口上跳是很嚴重的。
到了AKM第2型,卡拉什尼科夫專門針對槍口上跳做出改進,槍托與槍管軸線已經在一條直線上,再加上槍口上部切口(小紅圈內),所以對連發時槍口上跳抑制明顯。
而到AK74到時候,槍托與槍管軸線同樣在一條直線上,新的槍口裝置使得不需要進行切口處理,槍口上跳也不嚴重了。
二、
我們再來看駁殼槍,就算接駁上木槍盒,由於槍管軸線與槍托(槍盒)也沒在一條直線上,那麼連發時槍口自然上跳嚴重,畢竟那900發/分的射速擺在那裡的,比AK47還高50%呢!
這還是接駁了槍盒,進行抵肩射擊,如果單手持槍打連發,那場面一定很美,搞不好真的把日本鬼子的飛機給打下來。
三、
那怎麼辦?
德國原廠毛瑟M1932可不便宜,當年國軍兩萬支兩萬支的花大價錢買它,就是衝著20發的容彈量加上能連發買的,單手不能打連發?
對,單手真不能打連發!
當年裝備毛瑟M1932的教導師是有德國教官的,要求嚴格得很,不要說連發,單發都要求接駁槍盒抵肩射擊!
這樣左手握住彈倉位置,踏實抵肩,是全世界通用,也是保證命中精度最高的射擊方式,不是之一,是唯一!不是可能,是絕對!
德國士兵自己在東線戰場用20響駁殼槍也是接駁槍盒抵肩的(區別是左手沒有放在彈倉那裡):
正規軍訓練都是這樣抵肩據槍瞄準射擊。
凡是參加過軍訓,或者打過實彈的都懂這個淺顯的道理,這是唯一和最好的駁殼槍射擊方式,無論是打單發還是連發!
只是打連發的時候,一定要快扣快放,打短點射。毛瑟M1932的槍機每秒鐘能完成15次自動動作,所以每次短扣扳機不能超過0.3秒,不然後面的子彈必定上天。
再說了,你扣住扳機一秒多鍾,得,20發彈匣直接打空了。
四、
那麼就意味著橫著掃射是假的?
這倒不至於。
正規軍養成習慣了,在正面戰場上隨時都是接駁槍盒的,不信你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死啦死啦龍文章,他隨時都是接駁槍盒的,原著中交待過,說明他曾經在德械師(即調整師)混過。
但是像游擊隊和敵後武工隊呢?還有三山五嶽的綹子土匪呢?
他們不能帶木槍盒,為了快速出槍甚至把準星都鋸掉了,他們拿著20響難道只能打單發?
這時候確實體現咱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了,槍身放平橫著掃射,自然形成散佈射了。
不過想想看,就是接駁槍盒抵肩打連發都這麼難了(除非也把槍盒與槍管形成一條直線,再把槍口進行切口處理),單手橫著掃射又能準確到哪裡去?
畢竟單手橫著掃射時,除了第一發算自己在控制,後面的射出的子彈可都是後坐力導致的槍口上跳在幫你控制,那麼能不能命中目標只有天知道。
不過近距離上這樣來上一梭子,打退不如嚇退的效果肯定很好。遠距離上這樣掃射,恐怕第一槍射中正前方目標,第二發偏左10米,第三發偏左30米。
最後說一個,有觀點說中國人打駁殼槍要橫著打斜著打,是因為駁殼槍拋殼是往上的,橫著出槍斜著打是怕被彈殼燙著,這真是扯淡了。
生死攸關的時候你還有閒心考慮彈殼燙手?!
害得老卡專門翻來覆去看老外拍的駁殼槍影片,就沒有看見常規據槍射擊的誰被燙著。
再說了,游擊隊員和武工隊員是怕彈殼燙所以這樣橫著出槍,那麼國軍老老實實地正規據槍射擊就不怕彈殼燙了?真是豈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