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動盪過後,我國幾乎處於了癱瘓的狀態,百廢待興。
鄧小平復出之後,為了國家建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經濟的儘快復甦,堅定的走改革開放這條路,這個想法得到了黨中央的大力支援。
改革開放的初期,每一步都至關重要,當時的鄧小平已經到了應該安享晚年的時候。
時任中央副主席的他還身兼數職,好幾副工作重擔壓在他身上,讓他有些應接不暇,工作上實在是忙不過來,所以他向黨中央提出辭去總參謀長一職,重新選一位合適人來接替鄧公的總參謀長職位。
總參謀長人選塵埃落定
在我軍能打善戰,有著卓越的指揮才能的將軍不在少數,但是並不是每一個都適合參謀長的職位,總參謀長的職位比較特殊而且非常重要,出任這個職位的人各方面都需要是特別優秀的。
經過中央領導們的商議,新總參謀長的人選,主要由軍委副主席聶榮臻來負責。
聶榮臻首先推選了三楊之一的楊成武將軍。
楊成武、楊勇和楊得志三位將軍,他們帶兵打仗在軍中都是出了名的厲害,而且是各有特色。另外,他們三個人的年齡也差不多,在戰場上殺起敵來都是不要命的主兒,所以大家把這三人稱為“三楊”。
從長征到抗美援朝,這個期間的一些有名的大戰役中都能尋到他們的蹤跡。
最有趣的是,很多戰役他們都共同參加過,可能這就是緣分吧。
從年齡上來排,楊得志1911年出生,年齡最大是大哥;
其次是楊勇,1913年出生;
楊成武最小是1914年出生的,他們三人都是十六、七歲的時候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都為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一代開國名將。
楊成武將軍是第一副總參謀長,聶榮臻對楊成武的情況是很清楚的,他現在是副總參謀長,對參謀部的工作還是比較熟悉的。
而且身體狀況也不錯,同時也具有總參謀部領導的工作經驗,對部隊的情況也很熟悉,所以符合總參謀長這個人選的要求。
但是因為楊成武在十年文革期間,有一些軍內問題還存在著不同的質疑,所以把楊成武作為下一任總參謀長的人選,受到了軍中不少人的反對。
第二位候選人是楊勇,許多軍中的老同志對楊勇的評價也都不錯,認為的楊勇不但很會打仗,而且還很會團結同志,在主持總參謀部的工作時非常認真負責,如果由他來接任總參謀長一職,應該是很稱職的。
鄧小平已經準備把總後勤部部長張震調過來協助楊勇的工作,但是就在這時,一些對楊勇不利的言論在軍中傳的沸沸揚揚,同時,軍委的一些相關部門也接到了不少告楊勇狀的匿名信。因為楊勇在工作中丁是丁卯是卯,事事講原則,所以惹惱了一些人,他們不想讓他接任總參謀長的職位,所以在關鍵時刻搞出這些事情。
黨中央鄧小平從大局考慮,還是做出了重新考慮總參謀長人選的決定。
最終,在鄧小平和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帥們的慎重甄選之下,接任總參謀長的最佳人選終於確定了下來,他就是“三楊”中的老大哥楊得志。
楊得志將軍的革命歷程
楊得志於1911年1月3日出生於湖南株洲,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鐵匠。
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打鐵,長大以後就跟隨同鄉到山西煤礦打工賺錢。
1928年投身到工農革命軍,沒過多久就成為了一個光榮的共產黨員。
他跟隨部隊上了井岡山,因為在每次的戰鬥中都表現的非常勇敢,所以在兩年之後被任命為連長。
在反“圍剿”的鬥爭過後,他又被升任為紅軍的團長。
在一次抵禦敵人進攻的戰鬥中,他率領戰士們在陣地上整整堅守了三個日夜,國民黨的多次進攻都被成功擊退,總部授予他三等紅星獎章,以示表彰。
1934年10月踏上了漫漫長征之路,在強渡天險烏江時,他指揮著紅1團殲滅了嵩明縣城的全部守軍。
隨後又率領突擊隊強渡大渡河,為後面的我軍大部隊打開了通道。
1936年出任紅2師師長一職,在西征和山城堡戰役中又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被任命為八路軍的團長,為了早日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楊得志率領著部隊和敵人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1937年9月20日,日軍攻破了靈丘縣,馬上就要到達平型關。
八路軍總部派楊得志前往平型關附近去阻擊敵人,楊得志率部在夜晚的時候,冒著大雨抵達了伏擊地域,設定了伏擊圈,單等著日本鬼子鑽進來。
第二天早上八點左右,敵人進入了楊得志部隊的伏擊圈,楊得志打響了平型關戰役的第一槍。這次戰鬥殲滅了1000多名日寇,對敵人而言,這絕對是一次殲滅性的打擊。
1938年被任命為代旅長,他與滑縣與兄弟部隊合力殲滅了當地的偽軍部隊,在平漢路和漳河一帶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1939年成為冀魯豫支隊的主要領導人,對冀魯豫地區的民眾大力宣傳抗日救國思想,激發當地老百姓的愛國熱情,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援和理解之後,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成功的建立了起來。
1940年的時候,楊得志又被晉升為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組織軍民一起透過游擊戰的方式,有力的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多次粉碎了敵人大掃蕩的計劃。
1944年回到延安,為延安的保衛工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解放戰爭時期,在1947年的時候,被任命為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的楊得志,在戰場上和國民黨反動派較量時,多次把敵人打的丟盔卸甲,對成功扭轉晉察冀邊區的戰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948年5月份率領部隊在平津戰役、太原戰役、蘭州、寧夏等戰役中均打出了共產黨軍隊的威風,讓國民黨部隊聞風喪膽。
在解放石家莊的戰役中,楊得志又大展身手,把仗打出了超級水平,充分展示了他不同尋常的指揮才能。
1952年2月份,楊得志率部入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他也參與了指揮戰鬥。因為楊得志將軍為我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79年楊得志在指揮中越戰爭中,以自己多年的抗戰經驗,給了入侵者沉重的一擊,狠狠教訓了一下越南這隻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1980年3月份,經黨中央決定,鄧小平把總參謀長的重任交給了楊得志。在鄧公的大力支援和鼓勵下,楊得志又走上了全新的重要工作崗位,為部隊的建設繼續發揮餘熱。
老將軍79歲續娶新妻
1989年楊得志的妻子申戈軍不幸去世,這樣楊得志悲痛不已。
他和妻子患難與共,一起經歷了戰爭的風風雨雨。
申戈軍於1918年出生在河北魏縣,雖然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在明事理的父親的支援下,她經過努力學習,考上了一所女子師範學院。
在上學期間受到革命進愛國思想的影響,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加入了冀魯豫邊區婦女救國會。後來經楊得志一個朋友介紹和楊得志認識並相戀,於1940年正式結為夫妻。
結婚後,申戈軍也進入了八路軍部隊,開始和丈夫楊得志並肩戰鬥,倆人踏著革命的炮火一路走到了和平年代,夫妻感情深厚。
妻子的突然離去樣楊得志很受打擊,為了緩解失妻之痛,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
在楊得志79歲那年,經人介紹認識了第二任妻子石莉,她曾經是部隊文工團中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員。也許真是緣分吧,他們很久之前其實是見過一面的,不過,當時他們肯定沒想到N多年之後會走到一起成為夫妻。
楊得志的兒女們因為都忙於工作,很難抽出時間陪伴父親,所以對於父親這段黃昏戀,都很贊同。
楊得志和妻子石莉結婚之後,在石莉的陪伴和精心照顧下,他逐漸從前妻去世的悲痛中走了出來,心情好了起來,身體也慢慢的好了起來,他和石莉共同生活大概四年的時間,這段時間還是挺幸福的。
但是好景不長,1994年的時候,楊得志因病逝世,享年84歲。
結語:
楊得志將軍戎馬一生,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憑著一顆赤誠的愛國心和堅強的革命意志,在戰場上把生死置之度外,殺敵無數。
他憑著卓越超強的指揮能力,在多次戰役中取得可喜的勝利。他對革命無比忠誠,對工作認真負責,所以鄧公才敢放心的把國家重要政務交到他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