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關鍵時刻拿出技術 更要在危急時刻勇於擔當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灼傷科主任醫師張勤
30年前的一天,我剛畢業在燒傷科工作,一個燒傷病人的面頸部非常腫脹,如果不行氣管切開術,病人很快會發生呼吸困難而導致生命危險。由於病人頸部已非常腫脹,手術時解剖會很模糊,手術檯上隨時可能發生窒息或氣道痙攣,這樣的手術解剖如同要在很短時間內從沙礫堆裡找出一粒“救心丸”,氣管切開術本身失敗率很高,失敗則意味著病人失去生命。
剛剛畢業的我還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手術,誰會帶我這個新手做呢?這時站在一邊的史濟湘教授(中國現代燒傷醫學的奠基人之一)說:“今天由我來帶這位年輕醫生做。”史教授沉穩地站在手術檯前,一層一層解剖,一層一層分離,我站在他對面做助手,可以清晰地聽到他輕輕的呼吸聲。正是他的擔當,讓我這個新手第一次進行氣管切開,更讓我知道做醫生不但要在關鍵時刻拿出技術,更要在危急時刻勇於擔當。
2007年的一天下午,我被緊急呼喚到病房,而病床上躺著的是史濟湘教授,老人呼吸已經非常急促,心率漸漸變慢,病情也已非常危險。這時我被指派與毛恩強教授一起為史教授做氣管切開。面對前輩,我心中難免發怵,但片刻遲疑後,我腦海中立馬湧現出當年的那場搶救中史教授勇於擔當的場景。
“今天應該我上了。”拋開猶豫,短短的10分鐘裡四周特別安靜,今天我還能清晰記得史教授氣管被開啟時的聲音。這種醫學的擔當之力透過瑞金老一代言傳身教,傳到了後輩身上。
回顧醫路歷程,感懷萬千,但有一點我很堅定——醫學是這樣一些人從事的事業,他們可能不是最聰明的、也可能不夠健壯,但必定是非常有擔當的一群人。
(光明日報記者金振婭、崔興毅採訪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19日08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