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等!再等等!
有好多疾病都毀在一個“等”上,容易小病變成大病,大病變成絕症。這時候賭的就是運氣和是否能遇上好的醫生團隊了。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幸運,好在,崔女士決定手術的時候遇上了山東省立三院(山東省消化病醫院)團隊。
崔女士在5年前就因患有食管巨大腫物來我院就診,幾年來食管巨大腫物一直困擾著她,在她心裡落下了塊石頭。但因症狀不明顯,崔女士一直糾結於做還是不做手術之間。
做,可能食管無法保留,術後生活質量較差;
不做,因短期內腫物增大明顯,存在惡變傾向,萬一惡變,後悔都來不及了。
就這樣一拖就是5年,再次就診時腫物長徑已達10cm。
崔女士終於下定決心來院治療
再次見到崔女士的案例時,也讓消化內科專家團隊犯了難。
食管狹小的空間,被如此巨大的腫物盤踞,對於保留食管的外科手術把握機會不大。
為此,山東省消化病醫院執行院長張春清教授親自會診,並聯系國內知名專家周平紅主任醫師,遠端會診,針對患者胃鏡、CT、三維成像等術前檢查反覆閱片、勘酌,商量手術方案。由於巨大腫瘤緊鄰肺動脈,開放手術出血風險大,最後決定行內鏡下食管腫物剝離術。
醫院也很重視此次重大手術進展情況,術前組織多學科會診,包括消化內科、胸外科、影像中心、麻醉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個學科聯合會診,制定術中、術後手術方案及注意事項。手術最終如期開展。術前,周平紅主任、張春清院長、麻醉團隊、消化內科團隊等共同檢視患者,保障手術正常順利進行。
術前,大家正在進行緊張而忙碌的術前準備
術中,周平紅教授氣定神閒、有條不紊的進行腫物剝離,並且邊做邊向學習醫師講解手術操作注意事項。
手術僅用兩小時五十分鐘就把巨大瘤體完整剝離下來,術中出血量極少,術中也無穿孔、皮下氣腫等併發症。
巨大瘤體剝離後,大家終於松一口,但其實巨大瘤體取出過程也很辛苦。幸好術中快速冰凍考慮梭形細胞腫瘤(良性腫瘤),為我們碎瘤取出提供了充足的醫學證據。
術後免疫組化證實為食管神經鞘瘤。
術後雖然出現了胸水併發症,但評估後為患者緊急進行了胸腔穿刺引流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術後一週患者順利出院。
出院當天崔女士眼睛裡噙著淚水,激動的說:“感謝山東省立三院(山東省消化病醫院)團隊,感謝張春清院長,感謝周平紅教授,讓我保住了食道。”
消化內科提醒:
神經鞘瘤是一種起源於胚胎期原始神經嵴的Schwann細胞的腫瘤,主要發生於顱內神經根、椎管內神經根及周圍神經,發生於消化道者少見,而發生於食管的更為罕見。最常見於30~40歲的中年人及有神經鞘瘤家族病史者。
食管神經鞘瘤多發生在頸、胸段食管,女性發病多於男性,一般無症狀,偶可表現為吞嚥不適、吞嚥困難、胸骨後不適、上腹部不適、嘔吐、後背疼、心悸,其中吞嚥困難的程度與腫瘤生長的方式有關。神經鞘瘤患者透過CT檢查可以明確腫物發生的部位、大小、範圍、內部結構,同時可觀察到是否侵犯周圍其他組織和器官。經免疫組化檢查,可確診神經鞘瘤。
此病雖屬於良性疾病,但惡變率一般為2.0%~3.0%,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神經鞘瘤若採用及時合理的治療,預後良好,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其治癒率為60%。神經鞘瘤手術後有復發風險,需要注意按照醫囑時間及時複診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