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都說女為悅己者容,古代的女子為了自己美麗的容貌會下很大的功夫,一方面是因為保持嬌美的容顏得以嫁給良人。另一方面就是從古至今女性最在意的無非是青春已逝但容顏依舊,古代的皇帝都想長生不老,女子均想永葆容顏,古代女性的護膚,愛美之心不亞於當今的護膚達人和美妝博主。
不僅僅是容顏女性很在意,就連指甲都是被保護得好好的,在古代是沒有指甲油的,但是很多女性都採用染指的方式來讓指甲變得漂亮。在很多清宮小說中都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她的手,手指修長,指甲長得如水蔥一般... ...”
這個假期再重刷清宮劇,以前看是看劇情,這次看開始關注服裝、配飾還有妝容。不難看出,每一部古裝戲的服飾特色都是很考究的,要在突出人物個性,符合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還要貼近歷史,盡最大努力去靠近古代的著裝。同時這也是每部清宮劇的一個看點了。所以精美的服飾也是值得我們觀眾去關注的。
在劇中最大的看點除宮鬥戲份之外就是一個妃子的晉升之路,晉升一方面體現在稱謂和封號的變更上。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姓,本與大臣無關,但是皇帝下旨賜大臣某某姓,一方面提升了大臣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這個姓代表一定的政治性。伴隨著位分的提升,妃子的份例也會上漲,服裝,首飾,頭飾,髮型都會有所變化。
在《甄嬛傳》中,甄嬛入宮前後妝容有著很大的變化。初進宮門的時候,就是個青澀單純的少女,不諳世事。正式侍寢後,妝容開始變得甜美大方,但是不失端莊,這個時候的妝容就如新婦一般,既有氣質,又不失分寸。隨著位分的升高,服飾、妝容、配飾都有所變化,但是最能體現位份上升的還要當屬護甲的出現。
獨得皇上恩寵的時候可以說是甄嬛最端莊優美的時候,這時候的甄嬛,相比之前的她則多了一份成熟和穩重。妝容淡去了少女般的粉色,變成了溫柔的橙色系,青春美麗不失典雅。與此同時,甄嬛身上也多了一件配飾,就是護甲。這個時候護甲的出現也代表著她妃位的上升。
甄嬛在剛剛被封為宛嬪時用的護甲,小指上是赤金護甲一對,食指上是琺琅彩護甲一對,但在當了熹貴妃後,護甲就都換成純金的了,凸顯了她的身份高貴。皇后的護甲從始至終都是純金的,每次出現的樣式都大同小異。
最奢侈的護甲當然是華妃的首當其衝了,材質大多也是採用純金,但是會鑲嵌珠寶,翡翠。在款式上會有不同樣式,有鏤空的,雕刻紋樣的等等,這也表示著華妃的受寵程度。想必皇上一拉起華妃的手,也是過目難忘。
後續有了果郡王的孩子,費盡心機再度回宮的甄嬛,內心滿是仇恨。她重新穿上貴妃的朝服,再度化妝,宛如戰士凱旋歸來,這個時候的甄嬛已化身為鈕祜祿氏甄嬛了。這個時候她的護甲已經變成和皇后一樣的純金的了,而且這個時候她也有了協理六宮之權。
整部劇看下來,整個人物的造型,妝容變化,都是非常富有情感特色的。但是要說劇情中位份上升最明顯的象徵,還是要數護甲的變化最用心。不得不說再次看這部劇不僅能夠體會人物的心境,更能透過景色,服飾,妝容的變化來融入到劇中。
在清宮劇中,還有一個很惹人注意的裝飾就是護甲。護甲起源於漢朝,到了清朝開始盛行。護甲的產生最初應該是為了保護指甲,不受傷害,而這些妃嬪更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又是極其愛美的,所以護甲深受女性喜愛,同時也是深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一觀念的影響,他們才會續留指甲,並利用護甲保護。
相傳在明清時期,文人士大夫為了表達自己的地位就會蓄甲,連男性都會續甲來表達自己的地位,可見護甲的興盛。這也可以表明護甲在清朝的發展達到了巔峰。隨著工藝的進步,護甲的工藝也是越來越精美。
護甲的材料也越來越稀奇,有金、銀、玉、銅、琺琅等多種材料,利用鏤空、鏨花、鑲嵌等手法,紋樣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順勢而收,自然流暢,背面多為鏤空雕刻紋樣精美華麗,即使在夏季飾戴也不會感到不舒服。皇宮中身份越高貴的人,佩戴的護指套也更加奢華尊貴。所以護甲既是美麗的裝飾品,也是尊貴身份的體現。帶護甲一般都是戴在無名指和小指上,最多可以帶四指。護甲的製作都是成對的,但是為了追求美感,很少有成對佩戴的。
相傳,慈禧太后為了修飾保護好她的指甲,每天都要用溫水浸泡和用剪子修理,她的指甲套有鏤空嵌絲琺琅的,也有純金的,奢華至極。凱瑟琳·卡爾在《我眼中的慈禧太后》中記載:慈禧太后在中指和無名指上戴著護甲,左手的是玉做的,右手的是黃金鑲嵌的紅寶石和珍珠。除了顯示身份地位的高貴以外,護甲的存在還可以幫助皇帝更好的分清妃子的等級,不同等級的嬪妃,手上所戴護甲,在用料材質和顏色上有所不同。貴妃和皇后以上級別的嬪妃,護甲的材質自然是上等的,紋樣精美,並鑲嵌各種名貴的寶石和珠寶。因此在佳麗三千的後宮,皇帝有時也能從嬪妃的指甲套上,辨認出她們的身份來。
一枚小小的護甲承載著重大的意義,皇帝可以根據護甲的材質樣式來區分嬪妃的等級,讓自己在對後宮某些不熟悉的嬪妃可以加以熟悉瞭解,還可以讓妃嬪保護好指甲,更好地服侍皇上。還可以作為保命神器,護甲不僅外表美麗精緻,還是身份的象徵便於皇帝區分妃子等級,最重要的是在危難之際可以防身,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