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
潘坤明,北京大學藥學碩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藥劑科臨床藥師
人吃五穀雜糧,幾乎沒有不生病的。
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家中常備各種藥物。
很多人只聽說過有些藥物需要避光儲存,不然容易變質。但你知道嗎?吃了藥的人們,也要避光。
此時此刻,你是不是滿臉問號了?
吃哪些藥物後,人需要避光?避光,避的是燈光還是太陽光?
今天一文就說清楚,關於藥物儲存的那些注意事項。
吃藥後,為啥人要避光?
服用某些藥物後,當人們暴露在紫外線時,就會產生副作用;而避光則不會產生副作用,這也就是所謂的“光敏反應”。
目前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種是光毒性反應,比較常見。主要是藥物受到紫外線輻射後釋放能量,直接損傷組織或細胞,看起來比較像嚴重曬傷,常常有水皰;
另一種是光過敏反應,相對少見。是指藥物吸收紫外線後被啟用產生過敏物質,引起過敏反應,一般光照的地方(如臉、手背)會有廣泛溼疹。
所以,吃了某些特定藥物後,你需要注意“避光儲存”!
吃哪些藥物後,人需要避光?
1、抗菌藥物
廣為人知的是喹諾酮類抗細菌藥,藥名特點是“xx沙星”。它的光敏毒性與藥物的化學結構存在密切關聯。
據統計,至少有7種“沙星”類藥物由於光毒性而被限制使用,甚至退市!
目前常用的沙星類藥物的光敏毒性相對較小,但依然需要注意。
這類藥物說明書中都會在“注意事項”或者“不良反應”等處進行提示,提醒大家用藥時注意避免日光照射。
其他抗細菌藥還包括四環素類(尤其是多西環素)、磺胺類(複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吡嗪醯胺、氯黴素等;以及抗真菌的灰黃黴素、伏立康唑等。
2、非甾體類解熱鎮痛抗炎藥
目前常用的有吡羅昔康、塞來昔布、吲哚美辛等,這幾個藥物主要用於抗風溼、抗炎的治療。還有外用的酮洛芬、雙氯芬酸等。
3、某些抗腫瘤藥物
包括傳統的抗腫瘤藥物,如氟他米特、長春新鹼、甲氨蝶呤、多西他賽、氟尿嘧啶、卡培他濱、多柔比星、紫杉醇、達卡巴嗪等;
還有比較新型的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西妥昔單抗)、抗血管生成藥(舒尼替尼、凡德他尼)、蛋白激酶抑制劑(伊馬替尼、維羅非尼、達拉非尼)、CTLA-4抑制劑(易普利單抗)和PD-1抑制劑(納武單抗、派姆單抗)等。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藥物,如抗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抗精神病的吩噻嗪類藥物,利尿的氫氯噻嗪、降血糖的二甲雙胍等等。
避光,避的是燈光還是陽光?
注意這裡說的“光”,是指太陽光,準確地說是太陽光中的紫外光,主要是紫外光的A段。
家裡通常用的LED燈等並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消毒用的紫外燈有影響。
我們眼睛能看見的光,叫做“可見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組成,波長在400-760奈米之間,合在一起就是白光。而紫外線是紫色之外我們眼睛看不見的光。波長處於100-400奈米之間(A段:315-400奈米)。
因此,日常生活中接受燈光照射不必過於擔心,更不用把自己關在小黑屋。
發生光敏反應,怎麼辦?
最主要的是吃藥後注意防曬(紫外線),避免在太陽下曬,可以穿日光防護服以及塗防紫外線的遮光劑等。
再者,有些藥物每天吃1次,對吃藥時間無限制,則可選擇在晚上吃,如抗風溼的塞來昔布等。
一旦發現發生了光敏反應,也不要慌!
輕微的可以自己簡單處理:
首先,及時停藥,做好防曬防護。
大多數光毒性反應可以採用冷敷、塗抹潤膚劑等;光過敏反應一般區域性塗一些含激素減輕瘙癢和發炎。
當然,有些嚴重的如水皰或大皰,甚至表皮壞死,應立刻去醫院就診。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