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大,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雞娃”從“雞”成績、“雞”特長甚至到了“雞”身高,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個頭高一點,早睡,多運動,吃鈣片這種常規方式已不能滿足家長焦慮迫切的心情和需求,在這大環境下“增高針”悄然興起,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隨著需求的增加“增高針”使用量越來越大,甚至有了濫用的苗頭,可“增高針”是否就是個增高神器?是否值得家長付出昂貴的價格,又是否能達到達到期望的效果。下面讓我們揭開“增高針”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增高針?
“增高針”全稱是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臨床適應證主要是:生長激素缺乏症、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移植前、小於胎齡兒、特發性矮身材等。生長激素是腦垂體分泌的一種激素,能促進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發育,透過刺激骨細胞代謝、骨關節軟骨、骨骺軟骨生長從而拔高身高,增高針增高的原理就在此,當骺軟骨存在的情況下,骨骼能在生長激素的刺激下繼續生長,當骨骺閉合時,身體停止長高,即使注射生長激素也於事無補,反而存在內分泌紊亂、股骨頭脫滑、脊柱側彎、糖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風險。
增高針人人可打?
一般來說,發育正常的小孩是不需要醫學干預的,並不需要額外注射生長激素,但矮小症的兒童則需要把握最佳治療時機(3~10歲),這個年齡段的小孩的家長需密切關注小孩身高情況,學會判斷您的小孩是否偏離正常身高值,正常新生兒一般身長40~50釐米,一歲時大概可達到75釐米,兩到三歲每年可長7~9釐米,三歲以後每年增長在5釐米左右。正常身高的估算有一條公式:1~10歲估算身高(釐米)=年齡(歲)×7+70(釐米)
因為早上身高會比晚上身高略高,所以測量身高時應儘量在同一個測量時間段,減少誤差,建議以早上的為準,此外,測量時應儘量同一個測量人和用同一把身高尺,三歲以下的兒童建議採取仰臥位,三歲以上的採取正立位,每3~6個月測量一次,規律記錄,有利於及時發現生長速度過慢等問題。
小朋友的身高會受到遺傳、營養狀態、環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家長需在生活中提供充足的營養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01
合理飲食
生活中要注意膳食均衡和優質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不僅是能量的來源,肌肉和骨骼生長的基本要素,還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充足的營養是生長髮育的必要條件,另外還要適量補充鈣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
02
充足的睡眠
睡眠時生長激素分泌量較大,高峰期在 22點-凌晨 2 點,因此應幫助兒童養成 10 點前入睡的睡眠習慣,且保證每天有 8~10 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03
適量的運動
有研究表明,每天半小時以上的運動有助於兒童身高的增長,運動可以加速鈣磷的代謝,促進骨骼發育。兒童可適量地多進行彈跳類運動,如籃球、排球、跳繩等。
04
良好的心態
避免過大的心理壓力影響正常的睡眠、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