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4月1日上午,一個震驚世界的訊息突然傳播開來:美國一架先進的軍用偵察機EP-3,在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與中國一架殲八戰鬥機相撞,殲八戰鬥機墜毀,中國飛行員王偉跳傘後失蹤。
而且在撞擊之後,美國的軍用偵察機還未經過中國允許,擅自進入中國領空,並在9:33降落在中國海南島的陵水機場。
南撞機事件剛一爆發,就引起了全中國上下共同憤慨。中國政府就此事件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和抗議。而事件的結果,最終以美國人道歉、中國釋放美軍機組人員,美國EP-3軍用偵察機被拆解後運出中國的方式解決。
從4月1日美國飛機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並撞毀中國殲八飛機、違法落入中國機場開始,經過漫長的談判,直到2001年7月3日晚8點,裝載最後一批EP-3零件的兩架俄羅斯運輸機飛離中國,撞機事件才終於畫上句號。
此次撞擊事件責任完全在美方,先是美國軍用偵察機違規對中國進行抵近偵察,而被中國的殲8飛機跟蹤監視後,又違規飛行撞毀中國飛機,更造成一名中國飛行員犧牲。
其後,美國偵察機更是違反國際法,未經中國允許進入中國領空,在中國機場降落。因此,理虧的美國雖然屢次狡辯,最終仍不得不道歉,而且,也不得不同意中國提出的美國飛機拆卸後離開的要求。
因此,從降落到中國海南陵水機場,一直到拆分後運出中國,美國的軍用偵察機在中國機場整整呆了三個月之久。
而美國的EP-3偵察機又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電子偵察機,當時,這種偵察機即便是美國也只有12架。EP-3偵察機是美國專用的電子情報偵察機,裝有最為尖端的電子偵察裝置,與此同時,它還是美國海軍唯一的陸基訊號情報機,僅價值就高達8000多萬美元。
而21世紀初的中國,軍備還較為薄弱,中國的電子偵察機比之美國的EP-3,更有著代差般的差距。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這架偵察機的作用就是對中國進行電子情報偵查,因此,飛機上極有可能存有大量美國針對中國的絕密軍事情報。
自4月1日美國偵察機迫降海南島之後,由於當時中國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實行了“先放人後放機”的抉擇,因此,早在4月12日,中國就將美國偵察機的24名機組人員放歸。
也就是說,從4月12日開始,一直到7月3日美國軍用偵察機徹底被拆解運回美國國內,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內,美國飛機偵察機一直在中國機場。
理論上,中國是有時間接觸並瞭解這架世界上最先進的偵察機的。那麼,中國有沒有可能借此機會獲得美國偵察機上的絕密情報,獲得美國先進電子偵察機的技術呢?
對於這一點,無論是美國國內還是中國,其實都有著極高的熱度。迄今為止,中國在南海撞機事件中獲利極大的說法,一直在美國國內流傳。
至於中國,網上也一直有著“中國從此得到了絕密資訊和偵察機制造技術,使得中國偵察機尖端技術提高整整20年”的說法。
那麼,事實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南海撞機事件,中國的收穫真的有這麼大嗎?中國究竟從中獲取了什麼技術?
想要知道中國是否能夠從美國的偵察機上獲得技術和情報,首先,我們必須得確定,中國有獲得偵察機情報和技術的機會沒有。
那麼,中國有這樣的機會嗎?
客觀上,確實有的。
首先就是時間。正如上文所說,自4月1日中美撞機事件爆發,美國軍用偵察機在海南島陵水機場迫降之後,這架美國最先進的電子偵察機,在中國機場整整待了三個月之久。
而美國機組人員4月12號離開中國之後,這架飛機更是處於無人狀態,在中國待了兩個半月。雖然5月10號美國的技術評估小組曾到達陵水機場,對於美軍飛機進行了評估,6月15號,美國又再次派出12名技術人員到達陵水機場對美國的一批-3偵察機進行拆解。
但是,這其中還是有許多無人時刻,在此期間,理論上,中國確實有接觸這架美國先進偵察機的時間和機會。
但是眾所周知,作為世界上裝備最先進部隊,美軍的軍用偵察機必然有著完善且成熟的預案,告訴機組人員如果遇到突發情況,尤其是有可能被俘之後,如何銷燬美軍飛機上的秘密情報和關鍵技術,以確保美軍的情報和技術不被對手獲知。
作為一個經常侵犯他國領土主權和權益的“慣犯”,美國人對此更應該經驗豐富才對。
而且,撞機事件當日,從9:07發生撞擊事件之後開始,到美軍偵察機9:33降落在海南島陵水機場,這期間,美軍偵察機上的24名美軍機組人員,也有足夠的時間銷燬這架軍用偵察機上的絕密情報和絕密裝置。
事實也確實如此。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且龐大的軍事力量,美軍確實有相關遇到緊急情況下銷燬敏感材料和敏感情報的程式。
根據美軍的《降落在敵方領土的緊急行動計劃》的要求,美軍偵察機的機組人員人員應該“拋棄或損壞掉所有的敏感材料,撕碎或丟棄敏感材料,並使用斧頭破壞裝備”。
然而,撞機事件發生之後,美國EB-3上的機組人員雖然執行了早已規定好的緊急銷燬程式。但是,美軍偵察機上的機組人員對於緊急銷燬程式的處置卻“手忙腳亂且不專業”。
因為,雖然早就有緊急銷燬程式,但是,也許美軍承平已久,太過鬆懈,也許是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已經習慣了在全世界橫行霸道。
因此,不僅僅是美國機組人員沒有經過足夠的演練和訓練,而且就連美軍的緊急行動計劃也十分粗糙。
當時,美國軍方的緊急行動計劃確實要求破壞敏感材料和裝備,但是,卻並沒有描述應該如何去做。最糟糕的是,飛機上也沒有配備能夠銷燬敏感材料的粉碎機。
所以,當真正事故發生之後,美軍機的人員表現得並沒有美國軍方期待的那麼完美。由於沒有適當的工具對裝置進行破壞,同時,美國的機組人員也從未進行過緊急破壞訓練,所以,他們的破壞行動不但沒有計劃,而且顯得十分隨意,許多破壞行動,只是機構人員一時衝動之下隨意決定的。
例如,按照銷燬要求,秘密裝置應該用物理銷燬的方式。但是,由於沒有配備碎紙機,他們只好用手撕毀檔案,並將其散落到整個飛機,將用於記錄截獲資料的磁帶拉斷。
而對於其他裝置,由於整座飛機上只有一把用於逃生的消防斧,而且這個斧子還從未用過,很鈍,根本無法真正的去完成毀滅裝備的作用。無奈之下,機組人員只好把膝上型電腦扔在地板上用腳猛跺,或拎起來用力砸在桌子上。
但是,這種銷燬的方式,即便機組人員自己都沒有信心能夠完成徹底銷燬。理論上,這樣的銷燬方式也有被恢復部分甚至全部資訊的可能。
所以,無論從時間還是美國並不專業且全面的銷燬做法來看,中國理論上都有機會獲取這架偵察機上的情報。那麼,中國有沒有趁機獲取美國的情報,是否真的有所收穫呢?
由於此次撞擊事件,中美雙方的交涉都是在秘密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對於中美撞擊事件之後,中國究竟獲得了什麼,美國又失去了什麼,外界並不得並不知道。
不過,事情在2013年出現了轉機,因為,當時著名的斯諾登事件爆發,美國前國家安全域性僱員斯諾登將大量美國的秘密資訊披露,而這其中,就包括美國海軍及國家安全域性共同完成的《關於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之後美國究竟有可能損失哪些情報和技術》的全面分析。
美國經過調查後認為,南海撞機事件確實有洩密的可能。正如上文所說,雖然美國機組人員有足夠的時間拋棄或銷燬所有的敏感材料,但實際上並沒有可利用的便捷方式或標準程式。
而且,在實際銷燬過程中,由於時間極為緊迫,美國機組人員又在緊張之下手忙腳亂,因此,美軍機組人員的實際銷燬行動結果很難堪稱完美。
例如,報告中就提到,一名美國任務組成員說道,有個人遞給他了一個超級重的手提箱,本來的作用是建議他當錘子使用,銷燬敏感裝置。然而,當他接過這個箱子當錘子砸向其他裝備時,箱子卻突然彈開,箱子內的機密材料更是散落一地。
而事後經過美國海軍和國家安全域性的分析,這個手提箱很可能是一個鋁製的通訊安全措施箱,裡面藏有許多導航員的金鑰材料。
不僅如此,雖然機組成員確實透過應急艙門丟掉了大量金鑰材料、密碼本和兩個行動式電腦。然而,並非所有飛機上的敏感裝置都是便捷式的。例如,用於處理訊號情報的大型電腦就安裝在飛機上,根本無法透過應急艙門丟棄。
而對於蒐集情報所用的訊號收集裝備,雖然他們也銷燬了顯示終端和控制系統,然而,這一銷燬並不徹底,他們並沒有及時銷燬掉無線電接收機和訊號處理器。而根據美軍的分析,偏偏這些正是整套系統最關鍵的部分。
不僅如此,其他大量用於飛機和基地之間保持通訊和資料傳輸的密語和資料裝置,也沒能來得及銷燬。
而對於美國而言,最為糟糕的是,由於當時十分混亂,再加上長期抵近偵察紀律鬆懈,因此,EP-3偵察機上的機組人員還習慣性的違反規定,將大量機密資料帶到了飛機之上。
這其中,就包括整套密碼本和金鑰材料,甚至包括部分美國和盟國的情報人員個人資訊。至於機組人員究竟違規將多少機密材料帶上了飛機,美國事後的調查人員也根本弄不清楚。
當然,對於美國而言,EP-3偵察機所洩露的最敏感的資訊,則是美國從中國收集資料的任務分佈情況。
因為這些資訊一旦洩露給中國,將意味著中國可以有針對性的改進保密方式,同時也將洩露美國收集定位中國通訊系統訊號的能力。
那麼,這些因意外、時間緊迫等諸多原因造成的情報洩漏和損失,對於美軍意味著什麼呢?
這份報告同樣有評估。報告顯示,美國海軍和情報部門的調查人員最終確定,這次情報損失並非災難性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一無所獲,事實上,根據許多人推測,EP-3偵察機撞機並迫降中國機場之後,還是讓中國拿到了不少情報。
例如,中國拿到並可能破譯了加密的金鑰,也因此,南海撞機事件之後,美軍不得不花費了近兩週的時間,通知其25萬個GPS導航系統使用者進行密碼修改。
與此同時,同樣因為金鑰的丟失,中國不但有可能瞭解當天的美國通訊,而且,也使得中國有機會對美國密碼學方法進行摸底,掌握美國訊號情報蒐集指令和資料。
當然,對於美軍而言,中國有可能拿到美國電子偵察機的任務要求,美軍定位和跟蹤中國潛艇的能力被中國摸底,才是此次最大的損失。
然而對於這一切,其實美國都有相應的應對方案及改進措施,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這也正是美國調查組最終得出“情報損失並不是災難性的,至多就是中度甚至低度損失”的原因。
所以,對於中美南海撞機事件之後中國獲得大量絕密情報,中國偵察機因此騰飛20年的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一方面,美國根據自己的程式,早已將大量絕密敏感資訊進行了銷燬,中國沒有機會全部得到。與此同時,偵察機是一個極其龐大且系統的工程,僅僅接觸了兩個半月就獲得這些絕密情報,既不可能也不現實。
中國在21世紀之後之所以取得包括軍用偵察機在內諸多尖端軍用科技的突破,是中國國力和經濟的迅猛增長的結果,當然也包括無數科研人員的數十年如一日的共同努力。
這次獲得的資訊,也許在部分領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也僅止於此,它遠不是中國偵察機騰飛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