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40歲的鄭曉龍看到一部小說,被其中的人物、情節深深吸引,一夜沒睡就讀完了。
第二天,他就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不僅要將小說拍成電視劇,還要直接到紐約拍攝。
這就是後來的《北京人在紐約》。
開播28年後,這部劇已是國產劇史上的一座豐碑,播出時還創下了70%的收視率紀錄,但回顧當時,這部劇險些夭折。
問題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錢”。
當時單位給的錢只能勉強發工資,這個專案又不是革命歷史題材,也很難申請到專項資金。
到處籌不到錢,可急壞了鄭曉龍。
劇組人提議,實在不行就在國內找景拍,這樣整個成本也就沒那麼多了。
鄭曉龍不同意,他堅持既然要拍這種大規模的劇,那各種場景、細節就一定得真實,該去海外拍就去海外拍。
最後沒有辦法,他只能硬著頭皮向銀行貸款,湊齊了1200萬人民幣。
拿到錢後,鄭曉龍依舊心裡沒底,因為那個年代不像今天,電視劇可以將版權出售給平臺賺錢。
這麼大的成本,《北京人在紐約》兜得住嗎?
事實證明,鄭曉龍“賭”對了。
《北京人在紐約》之後經央視放出,火爆空前,後來又被各大地方電視臺輪番引進,鄭曉龍不僅沒賠本,還給製作單位及各大電視臺賺了幾十萬。
其實對鄭曉龍來說,這並不是一場毫無準備的賭博,而是一次有驚無險的驗證。
鄭曉龍是個特殊的導演,在時代鉅變中,他能把握社會劇變的脈搏,並用足夠有洞察力的故事將這種敏銳洞察呈現出來,《北京人在紐約》就是代表。
這種開創性、先鋒性,中國很少有導演能夠做到。
除此之外,鄭曉龍還是個十足的“細節控”,製作上他對細節的把控可謂嚴苛。
比如《北京人在紐約》裡為了體現美國生活的原汁原味,戴維停車時繳費的裝置,娛樂場所的燈紅酒綠,都一一真實還原。
再比如鄭曉龍擔任總導演的新劇《功勳》,在劇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對細節的重視。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簡單的片頭。
《功勳》的片頭中,八位功勳人物都是從共和國勳章處緩緩走來,逐漸從演員的樣子 ,變成真實獲獎者的樣子。
就這幾十秒的片頭,鄭曉龍就花了大功夫。
他先是把八位演員召集到北京,拍攝了他們走過來的鏡頭,之後再對功勳人物們逐一建模。將演員的面部掃描模型和功勳建模做三維融合。
特效公司說,鄭導真的是“很較真”,從頭髮絲到面部紋理,從光線到眼神,從演員到人物的過度,只要有一處發虛或有問題,就要重新制作。
光這個片頭,就花了半年時間。
鄭曉龍功夫沒白費,《功勳》上線後,這個片頭的場景果然備受觀眾認可。
《功勳》中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皮哥刷完,發現了八處並不為人知的真實細節還原,不妨在這裡跟大家聊一聊。
01、我軍軍政指揮制度
在拍《能文能武李延年》這個篇章的時候,鄭曉龍研究透了李延年這個人物,他認為李延年之所以被評為戰鬥英雄,就是因為他做好了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過去的影視作品裡,真正講好一個做思想政治工作軍人故事的片子是沒有的。”鄭曉龍在採訪中如是說。
所以,近20年來,我們第一次真正在影視劇中,看到了我軍特色的軍政指揮制度。
這個制度是什麼?很多觀眾或許說不上,我軍採取的是各級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全世界的部隊中,只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這樣的領導制度。
可是,之前幾乎所有的電視劇,都沒講清楚過這個制度,指導員這種政工幹部的作用,幾乎被完全忽略。
但《能文能武李延年》中,皮哥卻驚喜得發現,這個硬核細節被講得很好。
先看作戰會議,作為軍事直接指揮官,作戰會議是由三營長主持並做部署的。
但旁邊的營指導員也參與了,做了補充講話。
連一級也是如此,小安東出事,連長沒辦法,指導員李延年才開始做思想政治工作,因為這塊工作,正是由政工幹部分工負責的。
這一個細節,就足夠讓皮哥拍手叫好了。
02、建制和番號
看劇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疑問:三營的三個連,為什麼是七連、八連和九連?
就不能是一連、二連和三連嗎?
其實這樣編排還真是有理由的。
一個團是三個營,這每個營是三個連,一共九個連。
這九個連的番號可不是隨便起的,是按照一營(一二三連),二營(四五六連),三營(七八九連)的順序排列的。
而李延年所在的連隊是三營,所以只有七八九連,而沒有一二三連。
雖然這是個軍事專業知識,但皮哥看過很多戰爭片,還真沒注意到有專門做區分的。
03、于敏的公式和古文
在《無名英雄于敏》這個章節裡,我們能注意到一個鏡頭,就是時刻出現在畫面裡的一個綠色的黑板。
無論是科研人員的爭論,還是開會時的講述,這塊黑板一直充當“背景板”的角色。
仔細看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物理專業的同學應該可以看出端倪。
因為這些公式,是真實的推導氫彈反應過程的公式。
雖然這些公式有的涉及數學,有的涉及物理化學,但其真實性,保證了《無名英雄于敏》這一單元故事的厚度。
看《無名英雄于敏》時,會發現他特別喜歡讓學員背《後出師表》,自己也喜歡背,沒事兒就誦兩句。
電視劇中,也動不動就用三國人物做比喻。
正是因為于敏本身就熟讀《三國志》,尤其喜歡諸葛亮,現實生活裡于敏也會吟誦《後出師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和諸葛亮很相似的點。現實也證明,于敏真正做到了這八個字。
04、張富清的缸子
鄭曉龍提到《默默無聞張富清》篇的時候,講到為什麼要用他的一生來做這個故事,就是因為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來不因戰功向組織伸手提條件,要待遇。
而這種閃光點,幾乎都是靠劇中的細節反映出來的,最明顯的,就是一個搪瓷缸子。
張富清和妻子到來鳳縣的時候,他主動給妻子倒水喝,用的缸子就是這個。
妻子看著這個缸子,就像看著丈夫的軍功章。
這隻滿是補丁的搪瓷缸,一面印著天安門與和平鴿,一面印著“贈給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衛祖國 保衛和平”、“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等幾行字。
張富清說:只有在戰爭中敢豁出命的人,才能得到它。
事實也是如此,真實原型張富清手裡,也有這麼一個視若珍寶的搪瓷缸子。
這支缸子,張富清一直用著,直到最後被磨破,才收了起來。
對他來說,這是部隊的回憶,也是自己的榮譽,而那句“敢豁出命”的臺詞,也出自原型張富清之口。
“這是全國人民慰問的缸子,是全國人民對我的愛戴,我要一直留著……”張富清說。
05、腿傷
《默默無聞張富清》篇章中,開頭就是張富清因為腿傷截肢的故事,慢慢才帶入回憶。
張富清一生從打仗到扶貧,從修路到修水渠,幾乎就是憑藉這兩條腿走下來的。
所以他傷感:“戰爭年代腿都沒掉,沒想到和平時期腿掉了!”
其實張富清的腿傷,跟許多原因有關,最主要的,還是積勞成疾。
他一生走路無數,在南方當幹部的時候,家庭條件不好,不僅營養跟不上,家裡還經常漏水漏雨,對腿和膝蓋的影響非常大。
劇中並沒有一味強調他生活環境的艱苦,相反突出的是他的樂觀。可從許多細節,我們能看到對待張富清的腿腳傷上,主創的用心。
有一個情節,是供銷社賣的草鞋質量有問題,穿沒幾天就破了,張富清很生氣,對負責人一頓大罵。
鏡頭轉到他的腳上,腳已經受傷發黑。
但他嘴上仍然說的是:不要看我的腳,看那些買草鞋群眾的腳。
腳傷是事實,但忽略自己的腳傷也是事實,這是對張富清最後截肢的伏筆,也從側面突出張富清,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乾部,是真正人民的幹部。
06、核潛艇模型
在《黃旭華的深潛》中,有一個小細節,正當中國核潛艇設計團隊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來自美國的核潛艇模型給了他們靈感。
科研人員們把玩著這個逼真的潛艇,認真觀察裡面核反應堆以及各個部件的位置,欣喜若狂。
其實這是真事。
中國當時的潛艇工業水平,只有蘇聯二戰時期不到。研製核潛艇,是個難上加難的任務。
可幫我們極大解決難題的,是一家專門做美國軍事裝備模型的公司,名叫Renwal模型公司。
這家公司因為對美軍裝備的等比例縮小及精巧製作,賺得盆滿缽滿,當時一位中國外交家在美國看到這樣一艘核潛艇模型,以1.95美元的價格買下,準備帶給自己的兒子當禮物。
當黃旭華總師看到這個模型的時候,欣喜若狂。
潛艇內部的構造,外部的構型,艙室如何安排、管線如何排列、反應堆怎麼安裝,幾乎都有大體的展示,這解決了當時的很多難題。
有了靈感就好辦了,之後我國的核潛艇順利建造,成功下水。
07、吃糖
《孫家棟的天路》篇章開始的時候,就是小小的孫家棟,望著房樑上的白糖。
為了吃糖,他壘起桌椅板凳,最後刺破了那包糖。
孫家棟在下方來了場酣暢淋漓的“糖浴”。
在孫家棟篇章中,關於糖的情節還有很多。
比如之後他用大白兔奶糖,搭建起了自己的團隊。
再比如他日常科研的時候,遇到難題喜歡喝高濃度的白糖水。
這些,其實都是真實原型人物的小習慣。
真實的孫家棟特別愛吃糖,奶奶為了阻止他吃糖,將糖罐吊在房樑上,而孫家棟總是要想盡辦法才能吃到。
長大後,每次在科研中碰到難題,他就會在水杯里加半勺白砂糖,美其名曰“補腦”。
糖,既是習慣,也是意向,既是科學家的趣事,也是整部劇的線索。
孫家棟的故事就是被這個“糖”給串起來的,而皮哥真正佩服的,是導演能發現“糖”這個側面,然後將其放大又縮小。
看似對故事影響不大,對觀眾來說,人物故事卻栩栩如生了起來。
08、筆記和古籍
《屠呦呦的禮物》單元,是鄭曉龍作為總導演之外,自己單獨執導的單元。
鄭曉龍表示,《功勳》的每個選角,都會經過原型人物的認可,自己在拍之前選擇周迅作為主演,也是經過屠老和其家人蓋章認定的。
鄭導也表示,周迅的創作慾望特別強烈,她一聽說要拍這個,劇本都沒看就說她願意演。
除此之外,鄭曉龍認為,屠呦呦跟其他的女性角色不一樣,她個性執著,生活簡單樸實,對病人充滿悲憫,人物本身就有故事性。
到了具體執導的時候,鄭導把握的還是細節,什麼細節?屠呦呦的一本筆記本。
屠老本人就有一個研究青蒿素的記錄,每天每次的研究,都有記載。
筆記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中醫研究的古籍,以及中藥相關的書刊。
劇組不僅對筆記做了還原,將筆記中的書,也都一一找了出來,做了細緻還原。
這些書,我們在劇中隨處可以見到。
這些細節,成了《功勳》贏得口碑、征服觀眾的底氣,也是鄭曉龍對自己這部作品最滿意的地方之一。
在說起《功勳》的時候,鄭曉龍一直用一個詞,叫“現實題材”。
什麼是現實題材,他說,要真正符合現實生活和人物的真實想法,而不是虛構。
從這八個細節看,《功勳》實現了鄭曉龍對現實題材的要求,豆瓣9.1的評分,也是對他和對這部劇最好的肯定。
目前《功勳》最後一個故事《袁隆平的夢》已經播出,如果最近劇荒,皮哥再次向大家推薦這部好劇。
它是對我們觀眾最大的負責,也是對我們共和國功勳人物最大的尊重。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