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胃腸疾病的高發季節,一不小心就出現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常見的胃部問題,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瞭解一些簡單的穴位按摩,在症狀發作時,一定程度可緩解不適。
中脘穴
中醫認為,中脘穴是胃經的募穴(即經絡中氣血最充足的地方),被認為“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簡單來說,中脘穴是輔助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重要穴位。
消化不良的人很容易在打嗝時有泛酸感,按壓中脘穴能促進分泌胃酸,幫助消化食物。
位置:位於腹部前正中線,肚臍往上 4 寸(胸骨下端到肚臍中央為8寸,取其中點)。
天樞穴
天樞穴,是足陽明胃經之穴,同時也是大腸之腑募穴。作為大腸的募穴,自然可以調治大腸疾病。同時,還屬於胃經,因此也善於調胃。
若經常出現噁心想吐,肚子有冷痛感,表示有寒溼在胃。天樞穴可改善胃部迴圈,有去寒溼的效果。
位置:在腹中部,臍中左右旁開2寸。
合谷穴
合谷穴為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可見此穴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緊張、吃冰冷食物或吹冷風,都容易使胃部過度收縮而造成胃絞痛。按壓合谷穴能幫助放鬆胃部,緩解胃痙攣。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虎口附近,手背第 1~2 掌骨之間的肌肉。按壓處偏第 2 掌骨的中點,有明顯酸脹感,即為本穴。
足三里
中醫認為,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足三里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四總穴歌》裡說“肚腹三里留”,是指消化系統問題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里治療,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健體。
此穴位適用於腸胃功能低下、久病體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嘔吐、腸鳴、高血壓、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為養生長壽抗衰老的中藥穴位,對美容、減肥亦有一定作用。
位置: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雖然穴位按摩可以救急,但我們要提醒大家,改善胃部不適一定要“治本”。需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保健常識,才能讓胃部長保健康。
如果您有腸胃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解決,歡迎至兩江二院內二科諮詢、就診,醫護人員將竭誠為您服務。
地址:重慶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楠竹路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