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但凡是發作過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對之心有餘悸。
痛風又被戲謔的稱為是富貴病,歸根結底是現在的人吃的太好了,海鮮、火鍋、再來杯啤酒,愜意!
味蕾是得到滿足了,身體的負擔就大了,
太多的嘌呤跑到了我們的身體內,代謝轉化成尿酸,這麼多尿酸一時間又難以排出體外,
久而久之,當體內尿酸越來越多,體液難以承受這些尿酸的時候,就會有尿酸的晶體析出,附著於我們的關節之上,紅、腫、熱、痛的症狀隨之而來。
中醫認為,風溼化熱,熱極生風。因此,單從痛風之紅、腫、熱之症狀來看,大都以風邪、溼邪為主,又兼以熱之表證,還需考慮熱邪的侵犯。
總的來說,祛風、燥溼、清熱為中醫治療痛風之主線。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個兼顧了祛風、燥溼、清熱的方子——當歸拈痛湯,出自《醫學啟源》。
當歸拈痛湯不僅可以改善痛風症狀,臨床上也多用於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只要證屬溼熱內蘊而兼風溼表證者都可以使用。
當歸拈痛湯:羌活、防風、升麻、葛根、蒼朮、茵陳、黃芩、苦參、知母、豬苓、澤瀉、白朮、當歸、人參、甘草。
這無疑是個大方,雖然藥味繁多,但卻部署的井井有條,我們不妨來過一遍這個方子:
祛風燥溼:羌活、防風、升麻、葛根、蒼朮
羌活是一味辛溫的藥材,其味雄烈,入膀胱、腎經。
中醫認為,辛能行能散,因此羌活善於升散發表,有較強的解表之力,
此外,羌活作為一味風藥,具有祛風勝溼而止痛的功效,常常與防風、細辛、川芎等一些祛風解表止痛的藥物同用,如《此事難知》中的九味羌活湯。
同時啊,羌活也具有苦味,苦能燥溼,因此,羌活也多用於風寒溼痺所致的肢節疼痛。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並氣…骨節痠疼。"
《品彙精要》:"主遍身百節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溼。"
防風是一味辛溫的藥材,以辛散祛風解表為主,又善於勝溼止痛,
而且啊,防風有些淡淡的甘甜之味,所以我們說,防風的藥性較為緩和,不如羌活來得那麼峻猛。
因此,外感風寒、風溼、風熱表證都可以配伍一些防風,正如其名,起防外風而御表之效。
除了疏散外風,防風還可以平息內風,凡是風毒內侵,累及經絡引動內風而致肌肉痙攣,四肢抽搐,項背強急,角弓反張的破傷風證都可以配伍一些防風。
總的來說,不論是外風,還是內風,就得想到防風。
防風
升麻、葛根都是味甘性辛的藥材,同屬風藥。
它倆輕揚升散,具有解表的功效,擅長抵禦外來風邪入侵體內。
與羌活、防風不同的是,升麻和葛根還具有升舉陽氣之力。
讓體內的陽氣升清,《黃帝內經》有云,正氣於內,邪不可幹。
蒼朮苦溫燥溼用以祛溼濁,辛香健脾用以和脾胃,
常常用於溼阻中焦,脾失健運所致的脘腹脹悶,嘔惡食少,吐瀉乏力,舌苔白膩等。
此外,蒼朮辛散苦燥,長於祛溼,對於痺症溼勝者尤為適宜。
清熱利溼:茵陳、黃芩、苦參、知母
茵陳是一味苦寒的藥材,入脾、胃、肝、膽經。
苦能燥溼,寒能清熱,所以茵陳尤善清除肝膽之溼熱,使之從小便而出。
《本草拾遺》尚言其能“通關節,去滯熱”。
茵陳
黃芩、苦參也都是苦寒的藥材,兩藥聯用,可協同茵陳清熱利溼。
黃芩
苦寒的藥物用了這麼多,難免會有損耗陰液之風險,
這時候,得加一味知母,
知母既能清熱,又能養陰,
即便在清熱燥溼的過程中損傷了人體的津液,用點知母也能補回來,
使祛邪的同時而不傷正氣。
利水滲溼:豬苓、澤瀉、白朮
豬苓、澤瀉均為甘淡的藥材,具有較強的利水滲溼之功效。
可以把體內的溼氣透過小便的形式排出體內。
可能有人會問,這個方子既用到了蒼朮,又用到了白朮,是否屬於重複用藥呢?
當然不是,我們說,雖然蒼朮和白朮在很久很久以前,蒼朮和白朮被統稱為“術”,
但在後人的不斷使用過程中發現啊,有一種術其味偏辛,善於燥溼,故稱其為蒼朮;然,另一種術其味偏甘,善於補益,故稱其為白朮。
因此,我們說,白朮呢雖然也有燥溼利水之功效,我們在這裡用到的更多的還是它健脾利滲溼的作用,協同豬苓、澤瀉清利小便,以排體內溼氣。
益氣養血:當歸、人參
祛了風、清了熱、燥了溼,
接下來再用當歸、人參益氣養血一番。
說明原因呢?
中醫有個說法,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既然有風邪入侵,自然得養血,
而氣與血本就是一家,氣滯則血瘀,氣行則血行。
人參
調和諸藥:甘草
最後,還是老規矩,拿一味甘草來調和一下諸藥。
最後,再和大家作一簡單總結。當歸拈痛湯,具有利溼清熱,疏風止痛之功效。主治溼熱相搏,外受風邪證。遍身肢節煩痛,或肩背沉重,或腳氣腫痛,腳膝生瘡,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臨床常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溼熱內蘊而兼風溼表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