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解不出來大便,這麼多年太難受了……”這是初見小顏時,她告訴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肛腸外科王紹臣主任醫師的第一句話。
小顏才18歲。但是她從15歲開始就便秘,每5到7天才解一次大便。她也就診了很多醫院,但都是建議她改變生活方式、多吃水果和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再加上藥物治療。
香蕉牛奶、火龍果+酸奶、早晨空腹喝蜂蜜水、揉肚子、三黃片、開塞露……各種手段都嘗試了。但大便還是有它自己的想法。
又一次7天沒有大便,整個肚子脹到爆炸,開塞露也不管用了,媽媽帶小顏到社群醫院灌了腸。小顏哭著跟媽媽說:“實在太難受了,不想上學了!”
“因為吃了也拉不出來,孩子每天也不敢吃,越是不吃越沒東西可拉,經常要靠瀉藥幫助排便。吃喝拉撒睡沒一個好,我們看著也替孩子難受。現在高三,明年要高考了,這樣耽誤孩子學習啊。”小顏媽媽四處打聽,找到了王紹臣主任醫師。
王紹臣主任醫師安慰母女倆後,完善了相關檢查,經過結腸慢傳輸試驗和排便造影檢查,小顏被診斷為結腸慢傳輸型便秘,需要切掉大部分結腸。
“便秘還要做手術?孩子這麼小,會不會有影響?”一聽說要手術,媽媽有些猶豫。
“大多數便秘患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好轉,但對於慢性傳輸型便秘患者,在經過各種內科治療手段無效後,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而且現在都是超微創手術,對孩子幾乎沒有影響。”王紹臣主任醫師安慰道。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王紹臣主任醫師帶領團隊在腹腔鏡下將結腸一一遊離,切除了近1.3米的結腸後,再將剩下的結腸與乙狀結腸精密吻合,肚皮上僅留下幾個微小的戳卡孔。術後第三天,小顏恢復了正常排便。
王紹臣主任醫師介紹,有了便意後,大腦會發出指令到腸道,引起腸道收縮,及時將大便排出體外。結腸慢傳輸型便秘患者腸道動力不足,沒有足夠的力量將大便運出。早期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一旦形成重度便秘,只能手術切掉部分腸道,讓大便的運輸通道變短。當然,切除的結腸長度既要保證能正常排便,又要保證不拉肚子,這個度的把握非常考量醫生的水平。
“選擇正確的治療便秘的方法,對提高便秘病人的生活質量特別重要。”王紹臣主任醫師說,對普通便秘患者,可以透過合理飲食,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來糾正。對頑固性便秘或因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秘,應儘快到醫院診治,不要長期服用瀉藥或長期灌腸。長期使用瀉藥不僅會使直腸血管充血擴張,還會引起胃腸功能障礙。長期灌腸會使直腸黏膜感覺遲鈍,排便反射減慢,便秘加重。
(為保護當事者隱私,文內患者為化名)
【來源:杭州網】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