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俗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
吃好,喝好,保養好,這個冬天不生病!
吃好三樣
1、柿子
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
柿子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10多倍。
常吃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柿子渾身都是寶:
果實中富含果膠,有助於預防便秘,調節腸道菌群;
柿餅上面的白色粉末叫做柿霜,能清熱降火,中醫常用它緩解口腔潰瘍。
有口腔潰瘍、上火長癤子的情況,可以到藥店購買柿霜,塗抹在患處。
柿子蒂是一味止咳良藥,尤其針對老年咳喘、小兒百日咳有很好的作用。
2、蘿蔔
俗話說:“秋冬蘿蔔賽人參。”
秋季,人容易出現喉乾嚥痛、反覆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蘿蔔有助於行氣能消食、化痰、平喘。
還能吸附油脂,有解除油膩的功效。
將它與豬肉、羊肉一起燉著吃,效果更佳。
白蘿蔔色白偏入肺經,可清肺熱;
青蘿蔔色青偏入肝經,可清肝火;
胡蘿蔔不屬於十字花科蘿蔔屬,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蘿蔔。
但多吃能補腎明目,尤其適合老人和小孩。
3、白菜
俗話說:“霜打白菜賽羊肉。”
霜降時節,正是白菜大量上市的時段。
作為中國人的當家菜,大白菜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做法多樣。
老菜葉燉著吃、嫩菜心涼拌吃,菜幫子剁餡兒包水餃。
只要搭配得好,白菜也能治小病。
大白菜性平、味甘,常吃可以滋養脾胃。
含有的植物纖維和果膠,能促進腸道蠕動;
還有豐富的鉀元素,對高血壓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單看營養價值,絲毫不遜於昂貴的“補品”。
喝好三樣
1、老鴨湯
霜降時節,鴨肉是必吃的食物。
中醫看來,肉禽類食物多是溫熱性。
但鴨肉性涼,能入脾經、肺經、腎經。
可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水消腫。
霜降正值秋冬換季,最容易上火,宜多吃鴨肉。
老鴨湯:
【材料】鴨子1只,蔥、姜、八角、料酒、鹽適量。
【做法】鴨子洗淨剁塊,薑切片,蔥切段。
鴨肉焯水後,放入蔥、姜、八角、料酒,冷水下鍋煮。
約40分鐘,煮至食材酥軟,再加入鹽調味即可。
2、荸薺汁
《本草綱目》記載,荸薺有“降火、補肺涼肝、消食化痰”的功效。
荸薺性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黏液質。
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秋冬換季頻發的肺熱咳嗽,咳吐黃粘濃痰等症。
荸薺還含有粗蛋白,能促進大腸蠕動。
對於秋冬內熱引起的食積痞滿和大便燥結有一定的療效。
五汁飲
【材料】梨、蓮藕、荸薺、蘆根各一份,麥冬半份。
【做法】放入破壁機打碎加熱即可。
需注意,荸薺不耐高溫,不宜加熱太長時間。
血糖高的人可以不放梨。
3、紅薯粥
民諺有言:“霜降到,地瓜刨。”
紅薯,又名地瓜、山芋,是霜降當令的主食。
《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
它富含澱粉、氨基酸、膳食纖維,是不可多得的“長壽食品”。
鮮紅薯熬粥喝,香甜軟嫩、口感綿密;
曬乾後又韌又甜,上面裹著一層白霜,別有風味。
三寶紅薯粥
【材料】大米30克,小米30克,糯米30克,紅薯一個
【做法】紅薯洗淨、去皮,切成小塊。
大米,小米,糯米淘洗乾淨。
鍋中放入涼水,放入材料熬煮約50分鐘即可。
做好三樣
1、防秋燥
冬天天氣乾燥,很多人內火集聚。
容易出現口乾,口臭,便秘等症狀。
平時要注意多喝水,別等到口渴才想起來喝。
口渴是一個訊號,證明你的內臟已經嚴重缺水,正在向你發出“警報”。
要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未渴先飲”。
多吃水分豐富的水果,也有滋陰潤燥的功效。
2、防溼寒
今年秋天雨水多,需著重預防溼寒引起的關節疼痛。
受寒、受潮,是關節炎的重要誘因之一。
霜降的低溫,會影響區域性關節的血液迴圈。
連綿的秋雨,更加重了關節僵硬的症狀。
長此以往,關節滑液分泌異常,加重關節損傷。
建議及時添衣,外出佩戴護膝、護肘,預防關節受涼。
平常可以多曬太陽,適當補鈣和維生素D。
進行一些功能性鍛鍊,維護關節健康。
3、防賊風
睡眠中,人體免疫機能降低。
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中醫稱為“賊風”。
一旦傷風,輕則全身痠痛、疲乏無力;
重則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風”。
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尤其是不讓頭面部受寒。
來源:微信公眾號“儒風大家”,原標題《霜降 | 吃好三樣,喝好三樣,做好三樣》
【宣告:本號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的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