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主任,你還記得我嗎?我這個小孩是6個月出生的早產兒,出生才1.5斤,多虧了你們的精心救治,現在才能健康成長。”日前,來自高州根子鎮的林爸爸帶著8歲的小林到高州市人民醫院看病,期間專門到新生兒科看望凌衛濱主任。
據瞭解,小林出生時心肺功能很差,呼吸困難,全身面板紫紺,診斷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NRDS)。高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安排專門人員24小時救治,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和後續一系列的康復訓練,孩子得以脫離危險,健康成長。科室自2007年成立以來,已經成功搶救上千例NRDS患者,年搶救危重新生兒逾2000人次,最低體重早產兒僅750克,在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及呼吸衰竭的重症患兒救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早期干預減少患兒後遺症
小林為早產(6個月)出生,體重不足兩公斤,心肺功能極差,全身面板紫紺,屬於新生兒重症呼吸窘迫綜合症。高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凌衛濱主任回憶道,當時她和團隊透過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無創通氣救治,成功把孩子搶救了過來,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小林慢慢好轉出院。此後,科室全程跟蹤小林生長髮育情況,一直給予康復訓練。經過醫生和家屬的共同努力,小林未留下任何後遺症,如今健康成長。
凌衛濱主任表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NRDS)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是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引起的呼吸窘迫症,主要發生在早產兒,重症者三天以內死亡率高。這是因為,早產兒出生時間大大提前,全身各個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相對於足月兒而言,較容易出現體格發育、運動發育、語言發育、智力發育以及心理行為發育落後等。主要表現為吞嚥功能和免疫功能差、運動控制能力、對環境刺激的反應能力、調節能力不足以及感覺統合失調、反射異常等。
目前認為,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常規有效治療手段,並提倡儘早使用無創呼吸支援,對於病情嚴重或無創通氣效果不佳的,還需考慮有創機械通氣。總體上,早期給藥和良好的支援治療是疾病轉歸的關鍵。
凌衛濱主任說,對於這類患兒,科室在搶救成功後會有一個干預機制,指導後續的康復治療並全程跟蹤患兒發育情況,以降低早產兒的後遺症,保證他們的生活質量。“科室設有專門的康復中心,訓練患者的吞嚥功能、腦功能、肺功能。有些專案也會和康復科合作,盡最大努力讓寶寶健康成長。”
小林是該科成功搶救的眾多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呼吸衰竭重症患兒之一。據統計,自2007年開科以來,高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已成功搶救上千例NRDS患者,最低體重早產兒僅750克。
多科協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因發育不完全,很多早產兒心臟、肺等器官發育都有問題,這就需要多學科共同救治。”凌衛濱主任介紹,此前他們和胸外科成功救治過一例2.8公斤重的早產男嬰。寶寶在出生後出現窒息,全身面板紫紺。他們馬上予氣管插管接呼吸囊輔助通氣對其復甦。成功搶救後,寶寶仍舊無法自主呼吸,要靠機器幫助呼吸。最後檢查發現,寶寶的腹部器官如脾臟、胃、大腸、小腸等已上移到左胸腔,擠壓心臟進入右胸腔,左肺被壓扁至“罷工”,急需手術。
新生兒科立刻聯絡胸外科主任林萬里救治。但對於一名出生才半天、出現呼吸窘迫的寶寶,術中不僅有巨大的風險,術後還容易併發腸梗阻等。團隊立即組織多學科討論研究,制定嚴密手術方案。
寶寶出生當天下午,胸外科專家團隊為其施行先天性膈疝修補術。術中,在保持手術室恆溫狀態下,在寶寶左胸作一切口,利用器械小心地將上移的臟器依次回納入腹腔,放回到正確的位置。因寶寶膈疝巨大,無法常規縫合,醫生用一滌綸補片續接再行修補縫合。2個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寶寶安返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
術後,新生兒科團隊每天關注著寶寶回納的臟器功能恢復情況。在將近1個月的照料下,寶寶的身體漸漸恢復,如正常的嬰兒一般,不用再戴著呼吸機,可以自主呼吸了。在高州醫院多學科精心治療護理下,寶寶終於康復出院。
凌衛濱主任表示,新生兒科能夠得到發展,除了醫院領導的支援,技術和裝置不斷升級,也依託於醫院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的快速發展,綜合搶救能力不斷提升。“MDT團隊是學科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邀請MDT團隊專家診治,可以多方位共同商討疑難病例、大手術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對患者的術前準備、術後康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瞭解,高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現已發展成為區域的新生兒重症監護醫療中心。科室每年門診量達2萬餘人,收治新生患嬰近3000人次,搶救危重新生兒逾2000人次,其中近1/4病人來自外地。
科 室 簡 介
高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醫療隊伍醫技精湛,經驗豐富,並常態化派人到北京、廣州等地學習先進的技術及醫療理念,擁有專業醫療人員42人,其中高階資深職稱人員6人。擅長早產兒、極低/超低體重兒、新生兒危急重症、新生兒疑難雜症的診治,對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及呼吸衰竭的重症患兒的救治有獨到之處,成功救治的最低體重早產兒僅750克。
該科新生兒監護病區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重症監護區、隔離區、功能鍛鍊區等多功能分割槽明確,配備新生兒專用轉運救護車、新生兒監護網路、新生兒重症救治專用呼吸機、嬰兒保溫箱、輻射搶救暖臺、亞低溫治療儀、耳聲發射聽力篩查儀等先進裝置,能對各種危重新生兒提供24小時連續監護。
常規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危重新生兒轉運、無創通氣技術、床旁超聲監測、微創lasi氣管給藥PS技術、動靜脈同步換血、亞低溫治療、振幅整合腦電圖監測、深靜脈置管技術、兒童神經生長髮育評估、神經康復治療、B超定位下臍靜脈置管等技術專案。
科室在科研教學方面碩果累累,承擔省市級科技立項,常年開展省級、市級繼續教育專案,並在省級、國家級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記者】 朱斌
【通訊員】 林巧文 李光建 林楚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