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大家所關心的,畢竟每天都離不開吃,如果吃進肚子裡的東西不健康,我們的身體也會面臨損傷。國家一直嚴格監管食品,不允許有任何人觸碰底線,然而在前一段時間,進口商品可可球即食穀物其中卻被檢測出黃麴黴素超標,被罰1837萬,相關公司股票也大幅下跌。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黃麴黴素,為啥它會出現在食品中。
黃麴黴素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穀物被黃麴黴素汙染的情況很常見,平時吃的花生、黃豆、玉米、燕麥都可能遭其毒手,它很容易產生,但是卻很難被清除,就算是100度的高溫也不能將它殺死,而且還有很強的耐酸性,一般的消毒方法根本不能把它消滅。
這次在即食穀物中檢測出來並不意外,因為穀物本身就容易被汙染,有可能是稻穀沒有儲存好產生了黴菌,也有可能是工廠機器不乾淨,又或者是部分包裝有損壞,被黴菌鑽了空子。該食品的包裝為紙盒裝,所以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擠壓損壞,期間感染黴菌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因為物流運輸一般是相對封閉的空間,溫度較高,若是遇上陰天下雨,溼度也會增加,當這兩點因素疊加在一起,溫度保持在12-42度之間,黴菌就會“歡欣鼓舞”,汙染一大片食品。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究竟是不是在運輸中感染目前還不確定,有可能是使用了被汙染的原料。
如何遠離強致癌物?開啟火眼金睛,教你識別藏在家裡的黃麴黴毒素
它們喜歡躲藏在你買了很久又忘記食用的堅果、麵食中,等到翻出來再吃的時候就會發苦,從舌尖到喉嚨都很難受,趕緊“咳、呸”兩下把它吐掉,然後吃點別的過過嘴。這苦味、哈喇味其實就是黴變後的味道。
有的家庭蒸饅頭一蒸就是一籠,吃不完就放到冰箱裡,正好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冰箱裡超過3天的饅頭會產生黃麴黴素”,看完嚇我一跳,沒有那麼誇張,如果三天就發黴了,這冰箱該淘汰了,不過從健康角度來說,還是建議大家儘快吃完或者放進冷凍櫃。
吃剩的米飯也很容易產生黃麴黴素,所以我一向不建議大家吃剩飯,不管是加熱後再吃,還是用油炒飯吃,都不能殺死黴菌。
芝麻醬、花生醬、海鮮醬等醬料類,開蓋後很容易受潮,如果再遇到高溫,就可能產生黴菌,而且它們的原料是花生、芝麻,本身就容易發黴,而且被其厚重的質地掩蓋了,很難發現其變質了,如果過了很久才食用,建議少量品嚐,有怪味的話就別吃了。
很多人愛買的自榨油其實也容易黴菌超標,除非專業檢測,否則根本看不出來,他們食用的原料、機器都可能是黴菌的“溫床”,如果你經常購買自榨油,建議不要再這樣了。
木筷子
菜板
冰箱
馬桶周圍
很多人洗刷完筷子後不等它完全乾燥就扔進筷籠裡,甚至還在滴水,雖然筷籠是鏤空的,但是並不能快速乾燥,在它潮溼的過程中,黴菌開始滋生,等到下一次使用就可能被吃進肚子裡。
有的家庭筷子用了很多年都不知道更換,不進嘴的那一頭都發黴了,若是你家有這樣的筷子建議扔掉,入口的物品一定要乾淨衛生。
菜板也是同樣的道理,它比筷子更髒,上面還有很多劃痕,而且面積大,乾燥起來很慢,也是黴菌較多的地方。
用久了的冰箱,在它邊邊角角不常清潔的地方容易滋生很多黴菌,尤其是一些抽屜、隔板邊緣、出風口附近,要經常消毒、擦拭。
馬桶是大家經常忽略的一個地方,但其實它也是很髒的。比如說瓷磚縫隙、馬桶底部的玻璃膠、水池底部等等,這些地方不容易清潔,若是長時間不清掃也會有很多黴菌產生。
黃麴黴素是一級致癌物,正常情況下不會大量攝入,但是如果它隱藏在食物中,就不容易被發現,可能食用了很久都不知道,直到出現噁心、嘔吐甚至肝損傷才知道。20毫克就能把一位成年人“撂倒”,更別提家裡還有兒童和老人,若是他們長期食用,後果不堪設想。
老年人平時比較節省,筷子、菜板不捨得更換,食物發黴了也不捨得丟,看起來是省錢了,但是有沒有想過,如果把自己的身體吃出問題,治療需要花多少錢?所以,發黴的東西果斷扔掉,一點都不用心疼。
食品安全這根“弦”不能放鬆,必須加強監管,讓這些變質的食品離我們遠一點,大家把東西購買回家的時候也要多看兩眼,保質期過了沒有,有沒有怪味,多留個心眼沒壞處。
【來源:中國醫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