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島葉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結構,為五大腦葉之一,是腦葉中唯一被其他腦葉覆蓋在腦組織深部的皮質部分,與邊緣結構一同組成邊緣系統,對人的記憶、學習和情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島葉在癲癇發作中的應用
和其他腦葉相比,島葉解剖界限清楚,具有明確的界溝,但不能簡單地看成如其名稱所示的一個孤立的功能中心(島),島葉和周邊區域如杏仁核、基底核以及除枕葉之外的所有皮質互相聯絡。
研究發現刺激島葉皮質產生的症狀與顳葉癲癇症狀十分相似。島葉也是各種疾病的常見部位,這些病變可引起島葉的異常放電,切除#健康解密#病變的島葉可使癲癇症狀消失,這些都說明島葉具有致癇性,屬於致癇體系的一部分。
在這個體系中有三種癲癇發作傳播方式即:
①顳-外側裂-島葉體系,主要包括島葉和額、頂和顳部島蓋;
②顳-邊緣-島葉體系,主要包括顳葉內側結構和島葉;
③內側額眶-島葉體系,主要包括內側眶額及島葉。
在顳葉癲癇傳播途徑中,島葉常常作為一個重要的中繼站。
島葉癲癇臨床表現
島葉功能十分複雜,主要負責軀體和內臟的感覺功能,另外島葉在食慾的調控、疼痛感覺的處理、人體內環境平衡的維持以及各種情緒形成、學習記憶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致癇灶涉及島葉的#癲癇#患者會有特殊的症狀和發作特徵。
①意識清醒,在島葉癲癇發作起始,患者意識未完全散失,可以與周圍環境保持溝通;
②發作前都有感覺上的先兆症狀,多見為侷限於口周或範圍很大(臉-肩-手和軀幹,上肢-軀幹-下肢)的電流感或熱灼感;
③發作前或發作時可能會有胸骨後疼痛、腹部墜脹感、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感覺異常,咽喉部常有趨向於致啞的發音困難或構音障礙;
④發作時有咽部的運動和感覺症狀,並且伴隨著放電區對側的手或者是雙手伸向頸部的抓、撓等動作;
⑤經常會有放電同側或對側的運動症狀,如面部或上肢的痙攣、頭和眼球的旋轉、全身的肌張力障礙。
島葉癲癇診斷方法
①頭部MRI:島葉是臨床各種腦炎、腦出血和缺血、腫瘤以及皮質發育不良的好發部位,其中腫瘤病變以低級別膠質瘤多見,主要包括Ⅰ-Ⅱ級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神經節細胞瘤等,透過頭顱MRI可以很好的顯示這些病灶。
②神經電生理:由於島葉位於腦組織深部且被其他腦葉所覆蓋,頭皮腦電圖無法精確記錄到島葉皮質在發作間期及發作期的放電,而擴散後的腦電圖表現同其他癲癇無法區別。
對於懷疑島葉癲癇而結構影像無明確病灶的患者,顱內深部電極腦電圖檢測是一種可行方法,目前基於立體腦電圖的應用和發展,可以從三維結構瞭解島葉癲癇的放電起源與傳導路徑。
島葉癲癇手術治療
雖然島葉位置深在,隨著現代神經電生理和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技術的發展,可以更加安全地進行島葉癲癇灶切除手術。
對於結構影像學無明確病灶而懷疑島葉癲癇者,可以使用深部電極(立體腦電圖)確認癲癇灶和傳導範圍。
目前一般根據島葉癲癇灶的位置和範圍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法,可以採用單純島葉切除、顳葉+島葉切除、島蓋+島葉切除術。
對於單純島葉切除者,手術中使用顯微神經外科技術分離外側裂,在大腦中動脈M2分支之間進行島葉軟膜下皮質切除,軟膜下操作可最大程度保護各分支血管。
如顱內電極證實顳葉和島蓋存在獨立的致癇灶,或MRI存在異常訊號(皮質萎縮或皮質發育不良),需要切除顳葉、單個(額、顳或頂蓋)或多個島蓋皮質結構。
對於顳葉+島葉切除,可進行包括顳上回軟膜下的顳葉切除,切除顳葉或島蓋皮質後即可到達並切除島葉皮質,不需要再分離外側裂。
島葉手術的關鍵在於應用顯微手術技術分離外側裂及對豆紋動脈的保護。#生命擺渡人#
如癲癇灶位於優勢半球,可使用術中喚醒麻醉監測語言功能,但島葉手術後永久性語言功能損害大多是由於血管損傷所致,術中喚醒麻醉手術不能阻止這種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