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一日三餐少不了肉類和蔬菜,這些食材的來歷如果不清不楚,大家吃起來也不會安心。食品安全溯源平臺為每種食品貼上了“身份證”,追根溯源地保障了我們“菜籃子”安全。
食品安全溯源運用了哪些技術?
通常,食品安全溯源平臺主要運用了分散式儲存技術、雜湊演算法與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以及加密錨定技術。
1、分散式儲存技術
傳統食品溯源是將資訊中心化儲存,資訊儲存在一個伺服器中。而區塊鏈的分散式儲存將資料資訊打散成多個數據小塊,儲存在不同的伺服器中。這就意味著,每一臺計算機都是一個節點,節點分佈的越多,區塊鏈網路就更去中心化,網路資訊就更安全。食品安全溯源平臺應用區塊鏈技術將食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資訊分佈在每一個節點上,即使一個節點不工作,也不妨礙其他節點的資訊流動,保證資訊的安全與完整。
2、雜湊演算法與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雜湊演算法又稱雜湊演算法。透過一個方法將資訊的摘要或者字串計算出固定長度的雜湊值,相當於一個身份證。雜湊值具有唯一性和單向性,既定的資訊對應唯一的雜湊值,修改資訊後,雜湊值也會相應的改變。除此之外,雜湊值無法倒推出存入的資訊,保障資訊的難以篡改。雜湊值上鍊存入區塊後,區塊與區塊相連線形成區塊鏈條,當前區塊包括上一區塊的雜湊值,後一區塊包括前一區塊的雜湊值,保證食品流通訊息的可追溯。
非對稱加密運用了公鑰和私鑰兩種金鑰,公鑰用來加密或驗證簽名,私鑰用來解密或簽名,兩者互相對應。用公鑰加密的資料只能用對應的私鑰解密,用私鑰簽名的資料只能用公鑰來驗證。運用這兩類技術,不僅可以追溯食品的來源,還能全流程監控食品的流通交易過程,保證食品的安全。
3、加密錨定技術
加密錨定技術是一種防篡改的數字指紋,這些指紋有多種表現形式,例如光學程式碼。加密錨可以嵌入到產品中,並與區塊鏈相連結,確保產品從出發到送達消費者手中的真實性。超微型可信晶片的加密錨定技術形成加密錨定智慧標籤,保證標籤及溯源資訊不可複製,並實現食品流通全過程的溫溼度監測。並且,該技術結合區塊鏈的難以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實現食品全方位的防偽溯源。
區塊鏈溯源食品安全的優勢
傳統的食品安全溯源主要應用中心化的儲存技術,食品資訊儲存在一個伺服器中。在此環境下,食品上下游的參與者為達到個人利益,有時會篡改食品資訊。在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食品的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得到了全程監控,實現了食品資訊的真實透明、可追溯、難以篡改。因此,區塊鏈食品溯源技術打消了使用者對食品安全的顧慮,解決了食品生產流通各環節參與者之間的信任問題。
目前,北京市已應用冷鏈食品追溯平臺累計記錄進口冷鏈食品超40萬噸,確保了冷鏈食品的供應源頭、物流資訊和消費資訊可追溯,讓更多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專家: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周鵾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