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估值的角度來看,中概互聯、恆生科技當下20倍左右的估值絕對是港美A三個市場裡最便宜的價值窪地。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策面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情緒還比較悲觀。從去年11月份,反壟斷指南向社會徵求公開意見之後,該處罰的被處罰,該整改的被整改,力度已經差不多了。
從恆生科技走勢上來看,高位下來普遍已經回撤了40%左右,估值底已經到了,不過真正的系統性反轉,還是需要政策面的配合。
比如現在市場熱度很高的半導體制造、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這背後是國產替代的迫切發展需求以及全球減少碳排放的大計劃。
01
恆生科技指數選取的是港股30家最大的科技企業,權重排在前幾位的是美團、京東、騰訊,基本都是知名度比較高的公司。
所以,恆生科技指數並不能被簡單的看成是一個網際網路行業指數,也包含了華虹半導體、小米集團、比亞迪電子、中芯國際,這些硬科技公司。
綜合來看,恆生科技指數涵蓋了金融科技、雲計算、短影片、遊戲、電商、手機等行業,對標美股納斯達克100指數。
剛好近一年又有大量在美股上市的頭部公司迴歸港股,這讓恆生科技相關的基金倉位配置更均衡了一些。
比如之前一直有人問我,恆生網際網路和中概網際網路的區別。除了前者配置的是港股倉位和後者也包含了美股倉位的區別,恆生網際網路還配置了中芯國際這種硬科技公司。
在倉位配置方面,恆生網際網路的配置相對均衡,倉位相對分散,而中概互聯的倉位有半倉都在阿里和騰訊兩家巨頭裡。
如果你看好整個科技類行業的均衡發展,那可以選恆生互聯,如果更看好阿里騰訊這種頭部公司,那就選中概。
02
納斯達克100指數差不多已經漲了一二十年了,好像一直在上漲,但是估值其實只有30倍。
為什麼漲的這麼高卻沒有泡沫?原因就是前排的科技公司賺錢能力太強了,業績高增長在不斷地消化估值泡沫。
科技類公司要想建立起護城河是比較難的,科技也沒有很強的品牌溢價,品牌溢價也都是靠研發砸出來的。
只有不斷地投入研發創新,不斷地研發出引領行業的新產品,這才能保持行業的市場份額和地位。
比如大疆的無人機,蘋果的IOS,其實蘋果最強的護城河就是IOS,高階智慧手機現在除了系統差異,其他都差不多了,但各家的處理器也是每隔兩年升級一次。
停止創新就意味著隨時會被終結,黑莓、索尼、諾基亞,摩托羅拉,這些都是很強的手機品牌,現在00後應該都不知道諾基亞了。
巨人倒下也是分分鐘的事。
03
恆生科技的硬實力對比納斯達克100還是有些差距的,但恆生科技的業績增速更高,發展空間更大,要是用風格來劃分的話,恆生是成長性估值,納斯達克是消費估值。
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恆生科技的估值已經比傳統消費還要低,所以你說這算不算價值窪地?
當然港股在流動性方面跟A股和美股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好公司的估值也不至於會低成這樣。
總之,低估的時候買,高估的時候賣,期間的波動可以忽略。耐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