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是一座寶藏,需要我們沉下來深入學習、挖掘。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並不容易。尤其是在教學中,面向青年學子,如何講好黨史,達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效果?如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作為一名經濟學教師,我作了一些嘗試。
“當代中國經濟”是一門我教授多年的通識性專業課。上學期開課前,我首先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自主學習:為什麼新中國成立之初作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抉擇?帶著問題,同學們紛紛展開自主閱讀,透過學習黨史尋找答案。從課堂效果看,同學們的自主閱讀和明確表達令我感到欣慰,他們的思考需要建立在這深度融入的基礎之上。而我在課堂上所做的,是幫他們開啟視野,引導同學們超越專業本身的視角,以大歷史觀理解經濟活動。
我從“實現國家工業化,是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理想”講起,告訴同學們“中國工業化道路的選擇不僅僅是經濟學問題”。我在講解新中國成立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起步時,透過現代性工業產值在全國工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以及重工業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等資料的對比,讓史實說話,進一步增強了同學們對那段歷史的認識。
在課堂上,我和同學們共同學習和感悟:在當時條件下,中國實現工業化主要依靠內部積累,走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有強大的重工業能夠製造各種必要的工業裝備,使現代工業在工農業生產總值中佔絕對優勢。由於受帝國主義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威脅,結合實際國情,中共中央作出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抉擇。透過學習和體悟,一步步地得出結論,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類似的主題還有很多。
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事件本體就在那裡。我們要學習好、利用好豐富的“四史”資源,把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講清楚;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講清楚;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激勵年輕學子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奮鬥精神,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本報記者曹繼軍、顏維琦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