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科學技術創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表示,中國將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要大力發展綠色交通裝備。
會議指出,要加大新一代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等技術創新,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步伐,積極推進高等級自動駕駛車輛商業化應用;支援新型氣動佈局、新型推進系統和能量綜合管理等航空綠色新技術以及綠色智慧船舶技術研發。
自動駕駛或迎加速發展
國信證券表示,位置資訊是自動駕駛車輛路徑規劃和車輛控制的基礎,是自動駕駛實現的關鍵要素:對比有人駕駛系統,人透過眼睛和耳朵感知周邊環境,對比記憶做出決策,比如方向盤控制、加減速、變道、剎車等等;自動駕駛則透過車載雷達、 攝像頭、GNSS/IMU等感測器蒐集車輛位置資訊,並以位置資訊資料為基礎,根據高算力的計算中心獲取經過最佳化的駕駛決策,最後自動駕駛系統基於決策層給出的駕駛決策,對制動系統、發機轉向等控下達指令,負責駕駛執行。
此外,車路協同開啟自動駕駛新路徑,有望成為遠期更具價值的自動駕駛汽車方案。車路協同具體指:具備網聯能力的“聰明的車”+具有感知交通環節、可思考決策、可表達路況的“智慧的路”。透過車聯網傳遞車輛絕對定位資訊(經緯度)和環境感知資訊,從而實現自動駕駛車輛定位。百度在 2018智慧駕駛論壇上預測,在車路協同的基礎上,自動駕駛的研發成本可以降低 30%,接管數會下降62%。
從技術上,車路協同的關鍵便是車聯網(V2X)技術,其中CV2X已基本取代DSRC成為車聯網主流技術。從技術路線圖上,根據5GAA預計,2021年5GUu+LTE PC5的晶片、模組可成熟商用;2024年基於R16版本的5G-V2X技術應用可基本實現。從國內落地規劃來看,據《C-V2X產業化路徑和時間表研究白皮書》,2025年國內C-V2X車載終端的前裝滲透率將達到50 %;路側設施規劃至2025年實現在典型城市和高速公路覆蓋範圍的擴大。
該券商表示,目前衛導方案最為成熟,能實現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但由於依賴衛星訊號,在訊號丟失、電磁干擾等環境下有斷連風險;慣性導航定位無外部依賴,不受干擾,但存在累計誤差,無法長時間使用;環境特徵匹配的主要方法如視覺和鐳射雷達,在用於絕對定位時依賴高精度地圖,在環境變化時存在定位不準確風險,並且感測器也易受天氣、環境、光線等條件影響。
這兩個方向值得挖掘
中銀證券(601696)指出,目前單車智慧駕駛處於L2至L3過渡階段,智慧公路也僅處於試點階段。綜合安全性和經濟性等問題,只有智慧單車和智慧公路相結合,才能在2025年實現車路協同。目前已經在部分先行城市和高速公路實現了規模商業化落地,2030年自動駕駛全國規模化落地,2050年自動駕駛全面落地。
我國在智慧駕駛方面把握了先發優勢,由我國主導設立的C-V2X標準是世界智慧駕駛發展的主流,目前C-V2X正處於商用落地階段。5G的低延時、高速率是保證智慧駕駛全面落地的關鍵,隨著5G基站的鋪設,智慧駕駛規模商用速度全面加快。
C-V2X全產業鏈佈局完整。從通訊晶片、通訊模組、終端到整車、安全監測、運營服務,國內均有廠商重點佈局,中銀證券建議重點持續關注相關標的。重點推薦:廣和通(300638),高新興(300098),移遠通訊(603236),華測導航(300627),銳明技術(002970),鴻泉物聯。
申萬宏源指出,鐳射雷達是L3級別以上的標配,短期看,半固態方案在ADAS領域車規級明顯。整車廠短期看很難僅就視覺方案實現高級別智慧駕駛,特斯拉的視覺方案對演算法要求高,短期難以實現,而使用鐳射雷達雖然短期成本高,但對周圍環境的3D建模可極大增強感測器的感知能力,精度是毫米波雷達的10倍。因此,以新勢力和國內自主品牌為領先的OEM開始普及鐳射雷達。
產業鏈方面,晶片、鐳射器、接收器主要掌握在海外廠商手裡,但也有部分國內公司開始突圍。比如FPGA晶片有紫光國芯,模擬晶片有聖邦微電子,鐳射器有瑞波光電、常州縱慧芯光半導體,接收器領域有芯視界等。
相關標的中,硬體領域行業擴容相關產業鏈放量明顯。攝像頭CIS領域推薦韋爾股份(603501)、鏡頭領域推薦舜宇光學、聯創電子(002036)。鐳射雷達領域的量產產業鏈以華為、大疆、速騰、禾賽為主,關注騰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