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感受到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蕾切爾•卡森
週末你打算帶孩子去哪裡玩呢?
是去裝置齊全的遊樂場還是去室外瘋跑?是去博物館增長知識還是去培訓班學習技能?
現在的孩子可以選擇的玩樂方式很多:家裡有數不清的玩具、外面有種類繁多的遊樂設施,他們不缺少物質生活,也不缺少父母的親情,孩子們得到精心的養育。
但是,有沒有覺得他們的生活好像缺少了哪些重要的東西。
有一段時間,我老感覺兒子的生活看似非常豐富,但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
直到有天我帶他去植物園,看他在植物園的小徑中快樂穿梭的背影,我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大自然。
現在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呆的時間真是太少了!IPAP、手機、電視等各種電子產品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即使不太使用電子產品的孩子,他們的玩樂多數拘泥在室內:家裡和商場裡的遊樂設施。
孩子們穿著好看的、乾乾淨淨的衣服,看起來生活得舒舒服服。
可是,我們是自然而生的,缺少了自然是不正常的。
對自然接觸太少會引起一系列的後果,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理查德.洛夫在2005年出版過一本書《林間最後的小孩》提出“自然缺失症”一詞:由於戶外活動時間太少,當代人類的發展問題和行為問題不斷增加,這在兒童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患有“自然缺失症”的孩子會有什麼後果呢?
1、影響孩子身心成長
孩子們在室內的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缺少自然的空氣,缺少自然的戶外運動,吸收不了大地萬物的靈氣,沒有經受風霜雨雪的洗禮,體驗不到大自然的神奇,孩子的身心成長怎麼會不受到影響?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
“沒有摸過樹的皮聞過花的香,沒有走進過大自然,沒有穿越過一座古城,沒有在清晨逛過市場,那麼一個孩子如何能成長呢?”
2、缺少想象力
大自然對人無聲無息的浸潤是想象力成長的溫床。
人人都有想象力,但有的人豐富,有的人匱乏,這與大自然給人們創造的微妙的世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廣闊的原野、深邃的星空、清澈的溪水、茂盛的樹林……都會透過眼睛滲透到我們的身體當中,發生著神奇的化學變化,為想象力插上翅膀。
3、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有人問:
為什麼現在抑鬱症的孩子特別多,我們小時候怎麼就沒有這麼多事?
我覺得跟孩子們跟大自然接觸太少有很大的關係。
人本來是自然而生,應該自然長大,而現在的孩子幾乎全部在人為的環境中長大,很少有接觸自然環境的機會,所以才會出現一些不該有的問題。
我們小的時候,即使有再難過的事情,跑去外面跟小朋友們一通瘋玩,雖然會又髒又累,但廣闊的空間會沖淡我們的負面情緒,大自然會吸收掉我們的負能量。
而現在的孩子呢?日日生活在鋼筋水泥包裹的狹小空間裡,腳根本接觸不到真實的土地,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負能量一天一地積攢,總有一天會以承受不住的狀態表現出來。
走進自然是人類熱愛自由的開始。如果一個孩子,與自然產生感情,他就會在自然接觸中,增長悟性,長成智慧的腦和善良的心。
自從我意識到兒子接觸自然的機會太少之後,便開始特意帶他常去植物園玩。每天下午5點從幼兒園接他出來,我便開車帶他到附近的植物園玩30-60分鐘,有時騎車,有時散步,然後再回家吃飯。
週末的活動也儘量安排在室外活動,而不是室內的遊樂場所。
當兒子在樹林中奔跑或騎著平衡車穿梭時,我便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帶著泥土氣息的空氣,接近土地、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各種氣息,心裡有種特別踏實的感覺,就是那種“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合而為一”的感受,還有無法形容的愉悅感。
請帶著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吧!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舒展自由的身體和心靈!這個金黃色的、豐收的季節,真應該多帶著孩子去田野中走一走,哪怕去農村感受一下秋收的喜悅:讓肥沃的土壤滋潤孩子的身心;讓茂盛的樹葉撫慰孩子純潔的心靈;讓孩子們在樹林和草地中疏解掉負面的能量……
我相信,一個人能從小親近自然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會一直保持會萬物的熱愛。哪怕將來他們會遭遇荊棘遍地,他也會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不會輕易放棄。
就像畢淑敏所說:
“你必得一個人和日月星辰對話,和江河湖海晤談,和每一棵樹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鬢廝磨,你才會感受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時間之貴、死亡之近。”
婉秋聊育兒,喜歡讀書的兩娃媽,歡迎關注,一起吐槽養娃的雞飛狗跳,分享養娃的幸福快樂,總結養娃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