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小時候,父母和爺爺奶奶關係不和,常會因老人的偏頗和某些利益衝突起爭執,以至於父母和叔叔姑媽們的關係都很緊張。成長這些年,父母從不跟我們講太多這些家庭的矛盾,無論誰是誰非。很多時候,媽媽哪怕心有不忿,怒氣難消,自己叨叨幾句發洩過就完了。更不會刻意給我們灌輸半點要仇恨爺爺奶奶的思想。
相反,媽媽一直告誡我們,不能因為父母跟他們鬧矛盾,你們就不打招呼不喊人。記憶中媽媽這些年,叨叨最多的一個事情就是,從她嫁過來我家至今三十幾年,姑姑和叔叔從未喊過她一聲嫂子。或是因這讓她一直無法釋懷的事,從小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我,不管父母跟誰鬧矛盾,只要對方是你的長輩,見到人就必須叫,哪怕別人不回應下次見到還得叫。叫與不叫,體現的是你的家教,應或是不應那就是別人的涵養。與長輩鬧矛盾的不是你本人,作為長輩,他輩份在就擔得起晚輩的一聲稱呼。至於你是否喜歡這個人,是否願意跟他有往來,那是另外一回事,但這個不是你不叫人的理由。
當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和是非對錯的判斷力,瞭解了很多這些年糾紛的前因後果後,真心地感激我的父母為我們遮擋了這麼多年的風雨,更感激媽媽教會我“叫人”的道理。”
古人常言,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位媽媽也許是自身受過這樣的不尊重,才希望孩子不要成為那個不尊重他人的人。世間上有那麼一種父母,他們因爭吵、矛盾、利益等各種因素,這輩子帶著無法消除的怨和心有不甘的憤,或是痛苦,或是煎熬地過了大半輩子。他們用了大半輩子,哪怕再搭上下半輩子,可能都無法對曾經受過的不公和傷害原諒和釋懷。
他們用盡全力,把世間的不公平淡化,把利益帶來的黑暗驅散,把人性的自私醜陋遮掩,他們希望你成長過程看到的是更多世間的美好與善良。你的人生,日後或許會同樣地遭遇到這些困境,但他們希望在他們庇護下的你,至少人生的十幾或是二十幾年看到的是世界是乾淨、純粹、和諧的。
他們儘可能地不讓孩子去接觸成人間的利益糾紛,避免在孩子的身上種上仇恨的種子。哪怕孩子以後也會討厭,也會仇恨那些他們所不喜歡、不相往來的人,那也得是孩子在接受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的洗禮,有了屬於自己的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瞭解過事情的前因後果後的自主選擇,而不應該是他們作為父母這一輩強加給孩子這一輩的仇恨的枷鎖。
他們想對孩子說的話,大抵是:“孩子啊,我滿身缺點,卻不希望你沾染半分;我嚐盡了親情的涼薄,卻不希望你懂得半點;我看透了人性的醜陋,卻不希望你能悟之一二。我希望我所經歷的、我所遭受的一切不可釋懷和不可原諒,你一輩子都不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