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磁力珠,又叫巴克球,是一種具有磁力、可以互相吸附在一起的小金屬球,因為造型百變、充滿趣味而深受小朋友歡迎。但對於低齡兒童來說,這種看似無害的小玩具卻充滿危險。近日,我市一名5歲兒童因誤食磁力珠導致了腸穿孔。
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瞭解到,10月20日晚,小患者樂樂(化名)前來就診。“當時患兒情況比較嚴重,喊肚子疼,頭上冒汗,還出現嘔吐症狀。”該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魏萬頃介紹,家長追問孩子肚子疼的原因,樂樂才支支吾吾地說,因為好奇,他把家裡的“彩色小球”含在嘴裡玩,結果不小心嚥下去了。樂樂所說的“彩色小球”就是磁力珠,他的爸爸媽媽知道這種玩具的危害,還特地把它藏起來,結果還是被樂樂找到。由於害怕被批評,樂樂在吞食磁力珠後並沒有立即告訴父母,拖了足足一天時間,直到症狀十分嚴重時才被父母發現。
在市婦幼保健院急診室,醫生做了初步處理,隨後將樂樂收治入院。“透過檢查,我們發現患兒肚子比較漲,左側腹部有明顯壓痛,拍片子清晰地發現患兒腹中有5顆磁力珠,同時檢查提示有腸梗阻症狀。”魏萬頃說,根據病情需要,醫生立即對樂樂進行了手術,術中探查發現,樂樂腸管的不同部位被磁力珠擠壓在一起,不僅導致了腸梗阻,腸壁被擠壓的部位還因為缺血壞死導致穿孔。手術中,醫生將5顆磁力珠悉數取出,並一一修補發現的四處穿孔。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兒童誤吞磁力珠的新聞比比皆是。魏萬頃說,該院小兒外科幾乎每年都會遇到此類病例,患兒症狀以腹痛、嘔吐等為主,大部分患兒會出現胃腸道穿孔。“穿孔後,如果腸內容物溢位,有引起瀰漫性腹膜炎的危險,嚴重時可能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有家長可能會認為磁力珠是球形的,可以等待其自行排出,但由於有磁性的原因,磁力珠很難自行排出,如果發現得早,在磁力珠還在胃部時,使用消化道內鏡就可以取出,但等到磁力珠進入腸道,一般都需要手術。魏萬頃提醒,家長平時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避免孩子接觸容易誤吞的玩具,一旦誤吞,應儘快就醫。
■通訊員 劉威 融媒體記者 傅停停
【來源:淮海晚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