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從華工科技下線的400G光模組產品,裝車發往北京。400G矽光晶片的研發成功讓華工科技信心滿滿:未來裝上自研晶片的產品不僅能節約15%的成本,還將徹底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尷尬,從而在供給資料中心的高階光模組領域站穩腳跟。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以來,湖北透過建設七大實驗室、實施“揭榜掛帥”專案和“聯百校轉千果”高校科技成果雲推介活動等,充分發揮科教優勢的引領、聚攏作用,為企業創新主體加裝發動力。湖北科技創新的“關鍵變數”正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9%;技術合同成交額1552.59億元,同比增長33.78%;12327家企業入選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較2020年全年增長65.71%,申報高新技術企業7606家,是2020年全年申報總量的1.36倍。湖北經濟的韌性和創新活力日益凸顯。
高校院所發力科技攻關見成效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遠在襄陽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四院42所的相關研發人員開心地笑了。從“神一”到“神十三”,由他們提供的火箭逃逸系統發動機動力源均圓滿完成任務。
作為創新的基礎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擔負著源頭供給和人才供給的重要作用。湖北積極支援在鄂高校院所參與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攻關,提升創新能力,點燃經濟引擎。
在7大湖北實驗室、2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000多家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不斷加快——
洪山實驗室,陳煥春院士領銜的“豬偽狂犬病疫苗、豬流行性腹瀉變異毒株疫苗”已在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轉化,專案投資額2.1億。
光谷實驗室,葉朝輝院士領銜的“超高場(9.4T)動物磁共振成像儀”在武漢聯影生命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落地轉化,目前正在進行產品迭代最佳化。“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在武漢中科牛津波譜技術有限公司轉化,產品已交付近百臺套,打破國外壟斷,成為我國高階科學儀器行業的標杆。
珞珈實驗室,龔健雅院士的“遙感廣義幾何成像模型與精確處理方法/光學遙感影像智慧化處理方法”,成功在武漢雲成衛星科技有限公司、武大吉奧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轉化,可用於我國40餘顆衛星的地面資料處理。
築好鳳凰臺,引得鳳凰來。今年9月,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院士團隊在漢簽下“分子育種技術創新及產業化”專案,打造國內領先的食用菌數字化育種實驗室,建成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食藥用菌資源庫。
從2020年起,省科技廳組織開展“聯百校轉千果”系列活動,建立“省長推動、廳長搭臺、校長帶貨、市長引智”機制,持續進行高校科技成果雲推介和企業需求雲對接活動。截至目前,促進高校與企業達成800餘項合作意向,意向金額近30億元。一系列“鄂來創”、“鄂來拍”、“鄂來揭”、“鄂來投”活動,讓高校院所、金融機構、企業各取所需,精準合作。
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大幅增長
1人操作3臺裝置生產,每日產能提升5000+,單班節省人力7人——這是一家企業在匯入由華數機器人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鉚壓工作站之後,在降本增效上取得的實績。這一專案也讓華數機器人在今年9月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暨第七屆恰佩克頒獎典禮上斬獲兩項大獎。
華數機器人是華中數控旗下品牌,他們堅持核心關鍵技術自主研發創新,先後攻克機器人核心技術300餘項,獲得自主智慧財產權200餘項。
據華中數控透露,旗下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也已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控裝置、伺服驅動和電機效能等指標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企業是創新主體,而高新技術企業更具核心競爭力。作為全國第5個獲批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湖北對高新技術企業持續“給力”。比如,在上月召開的湖北省推進科技創新領導小組會議上,省主要領導強調,要打造熱帶雨林式科技創新生態,推動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要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研發投入、成果轉化的主體,見苗澆水、精心培育,努力扶持、壯大更多本土創新型龍頭企業、頭部企業。
今年新晉高新技術企業的武漢六博光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由畢業於武漢大學的6位博士在2017年建立,其生產抗電磁干擾的各型無線光通訊裝置,在移動鐳射通訊技術方面位居國內前茅。公司負責人梁赫西介紹,由於順利透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公司享受了政府專案申報的資助、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等。
截至2020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10400家,位居全國第七、中部第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全省共組織申報高新技術企業7606家,是2020年全年申報總量的1.36倍。
國家級創新平臺達492家
10月17日,江漢大學省部共建精細爆破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先啟牽頭、武漢市屬高校獲批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它將和湖北多家實驗室一起,為攻克產業共性和關鍵“卡脖子”技術,在基礎研究上貢獻力量。
目前,7個湖北實驗室今年的3.5億元執行經費已全部落實,各實驗室均成立學術委員會,開展核心團隊招聘,啟動重點科研攻關。他們還有一個更高的目標——爭創國家實驗室。而原有的一些行業性省級創新平臺,也要在爭創國家級的過程中,實現研究水平的提升。
對獲批國家重大創新平臺,湖北給予不低於1000萬元配套支援。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劉欣說:“我們獲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之後,得到各類支援超過7000萬元,在先進紡紗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實驗室產生的研究成果如何加速轉化?位於隨州曾都經濟開發區的程力專汽公司新廠區,一條由湖北省應急產業技術研究院設計開發的智慧化生產裝配線正在執行。研究院去年6月依託隨州武漢理工大學工業研究院成立,是省科技廳批准的首批“新型研發機構”之一。它是武漢理工大學多名教授與曾都區城投公司共同出資建立的新型科技研發企業,其中教授持股佔比70%。機制一活天地寬。研究院院長譚罡風介紹,目前已形成30餘人的高層次人才隊伍,與20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轉化科技成果9項,一批新專案也進展順利。
截至目前,我省新型研發機構總數已達到378家,主要涉及積體電路、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製造、汽車、生物以及新能源與新材料產業等重點產業領域,地域上基本實現市州全覆蓋。“十四五”期間,湖北還將大力支援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這些新型研發機構,純市場化運作,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的激勵機制,既激發著科研工作者的創新熱情,也更貼近市場,可以根據單個企業需求開展個性化研發。
圍繞不同領域和不同環節創新需求,我省正加快佈局建設技術創新中心、臨床醫學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等各類創新平臺。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有3493家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其中國家級已達492家。
打造熱帶雨林式科技創新生態,推動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湖北這片創新熱土,正在加速奔跑。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文俊通訊員丘劍山
【專家觀點】
湖北著力推動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娟表示,當前,湖北正積極建立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積極進展,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加速推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科技創新對湖北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湖北啟動科創“新物種”企業培育計劃,著力推動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打造熱帶雨林式科技創新生態,對進一步加強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等“四新”企業的培育,進一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速科技強省建設意義重大。
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唐瑞表示,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系統佈局,系統組織,跨界整合,要把政府、市場、社會各方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湖北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武漢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深交所也將繼續用更實的舉措,更好的服務,發揮市場組織者的功能和資源配置平臺的作用,支援武漢科技創新,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文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