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買房聖經中都是勸導只要首付夠,先在老家城市或者郊區買一套,買不到大的先上小的,慢慢透過置換換到核心市區,現在來看,堅持這條無疑給自己挖坑。
上述這種邏輯成立的前提:
1、商品房的稀缺,98年取消福利房後,商品房才開始快速發展起來,品質商品房之前較為稀缺,買哪都能漲。
2、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容,以前郊區慢慢收入主城區,買郊區或能級低城市也能跑贏大盤;
3、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人口城鎮化率從改革開放20%提高到了將近發達國家水平65%,湧進了源源不斷的接盤者;
目前來看支撐剛需先“上車”後“換票”的邏輯不成立了。
1、大多數城市商品房不再稀缺,從人均擁有住房面積上來看,我們已經和發達國家差不多了;
2、城鎮化見頂,近幾年大規模造新城路子越來越行不通了,沒有足夠人口、產業填充,新城出來後變成鬼城,城投投入沒產出,搞的一個個債務壓身,搞不動了。開發商跑步比你快,比你狠。三四線和郊區遍地的恆大樓盤近期為什麼賣2000-3000元/㎡遠低於成本價在賣,正是因為沒那麼居住需求,多出來的房屋就是一堆鋼筋混凝土,只能透過打骨折去吸引那些敢冒風險的投資需求進來;
3、人口集聚化後全世界通病就是生育率降低,從七普結果可看出,能級低城市人口都在淨流出,人都沒有了,找不到人接盤了,最麻煩的事情是有價無市,鶴崗就是活生生例子,記得小夥4萬一套抄底,2萬一套出來;燕郊免費贈房還歷歷在目。
另外下面幾點也在勸退這條路徑:
1、跑不贏核心資產。現在大家都知道地段大於一切,都在爭搶核心區資產,核心區房價上漲幅度遠遠把郊區或者能級低城市拋棄,透過置換也夠不著了。
2、置換成本越來越高。現在好多城市開始限售、增值稅滿五才免徵,透過置換所花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稅負也越來越重,買二手沒買一手價效比高,增大了置換難度。
3、產品導向時代到來。以前地產賣房市場,強調高週轉,現在越來越是買房市場,產品導向時代到來,可能現在上車的樓盤幾年後想置換,發現產品落伍沒人想要。
個人建議:
1、珍惜首房首貸機會。珍惜自己處女貸機會,房貸基本上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最便宜額度最大的貸款,儘量珍惜自己財富放大槓桿的機會;
2、選好標的,剛需拋棄先投資後置換的想法。房子不僅僅是一個住的地方,還有許多捆綁在其中,一般畢業後3-5年面臨結婚生子問題,不管你承不承認,到時候房子將會成為必需品,如果之前先上車房子沒法住,又置換難以置換市區,生活幸福指數會大打折扣。
3、對自己的賺錢能力要有信心,不要懷疑人民幣貶值的速度;不要因為畢業起薪低就喪失希望,一般工作3-5年後隨著工作經驗積累,工資會水漲船高。房子還是要買的,它是你抵抗通脹的有效手段,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能夠滿足自住需求市區樓盤購置,遠離遠郊盤,否則通勤時間逼得你會選擇租房,如果買核心區一般都是首付不夠,月供供得起,首付不夠還是建議借一借親朋好友,面子放一放,生活質量會往前推一推。
文畢,個人想法,如果覺得有異議,歡迎留言探討。